吴江启动第六轮挂钩扶持工作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3月10日A01版
发布时间:2012-03-10 12:24
新一轮 (2012—2014年)城乡统筹挂钩扶持工作昨天启动,本轮共确定28个村为扶持对象,由28个市级机关单位实施“一对一”重点挂钩帮扶,力争到2014年底,完成扶持目标。这是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吴江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暨第六轮城乡统筹挂钩扶持工作动员会上得到的信息。
市委副书记吴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铭等出席会议。
新一轮挂钩扶持工作,对挂钩村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又有两大优惠政策:一个是年财政贴息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另一个是对符合规划的新建成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扶持村除能享受普惠的每平方米补贴100元,还能额外再补100元/平方米。
2009—2011年的第五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确定53个村级年可支配收入不足50万元的薄弱村,分别由32个市级机关部门、32个非公有制企业及各镇机关开展结对扶持脱贫。
3年来,全市共发放财政贴息600余万元,全部用于建造、购买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市镇两级帮扶单位共落实无偿支持资金7219.9万元,帮助薄弱村建造或购买标准厂房9.73万平方米,商业店面、集宿楼、农贸市场等4万余平方米,每年可增村级收入近1300万元,有效增强了薄弱村的综合实力;帮助53个薄弱村共新建、翻建24个党员活动中心和村级活动场所,硬化村道63条、面积达15.7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桥梁25座,修建电灌站、防涵闸14座,清淤河道2.65万米,改厕183个,新建垃圾箱1860个,有效改善了薄弱村的发展环境;通过调整经济薄弱村干部队伍,一批“能人”走上了薄弱村村干部岗位,村级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夯实了薄弱村的组织基础。
据了解,从1997年起,我市连续开展了五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5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局村挂钩扶持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会议要求积极拓宽扶持思路,统筹兼顾扶持内容,积极拓宽扶持方式,加快推进新一轮城乡统筹挂钩扶持工作。
市委副书记吴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铭等出席会议。
新一轮挂钩扶持工作,对挂钩村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又有两大优惠政策:一个是年财政贴息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另一个是对符合规划的新建成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扶持村除能享受普惠的每平方米补贴100元,还能额外再补100元/平方米。
2009—2011年的第五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确定53个村级年可支配收入不足50万元的薄弱村,分别由32个市级机关部门、32个非公有制企业及各镇机关开展结对扶持脱贫。
3年来,全市共发放财政贴息600余万元,全部用于建造、购买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市镇两级帮扶单位共落实无偿支持资金7219.9万元,帮助薄弱村建造或购买标准厂房9.73万平方米,商业店面、集宿楼、农贸市场等4万余平方米,每年可增村级收入近1300万元,有效增强了薄弱村的综合实力;帮助53个薄弱村共新建、翻建24个党员活动中心和村级活动场所,硬化村道63条、面积达15.7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桥梁25座,修建电灌站、防涵闸14座,清淤河道2.65万米,改厕183个,新建垃圾箱1860个,有效改善了薄弱村的发展环境;通过调整经济薄弱村干部队伍,一批“能人”走上了薄弱村村干部岗位,村级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夯实了薄弱村的组织基础。
据了解,从1997年起,我市连续开展了五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5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局村挂钩扶持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会议要求积极拓宽扶持思路,统筹兼顾扶持内容,积极拓宽扶持方式,加快推进新一轮城乡统筹挂钩扶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