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6年3月29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实施。日前,市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就《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座谈,以期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本期新闻沙龙辑录了几位嘉宾的发言。
高继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条例》实施后,组织部作为主管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通知》,并通过吴江日报《基石》专版、吴江电视台《星期天大家谈》等专栏对《条例》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熟悉《条例》。
我们按照省委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的要求,对主体班次的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领导干部发展观念、管理科学、执政能力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学习,部署开展了以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和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的“双千”培训工程,举办了领导干部公共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培训班、新提拔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等一系列的领导干部培训班。
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条例》要求,进一步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人才强化培训、年轻干部反复培训、紧缺人才优先培训的原则,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按需化、制度化、品牌化和多元化,进一步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这一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培养一大批眼界宽、思路宽和胸襟宽的高素质干部,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王海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条例》,是第一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规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视,也说明了干部教育培训在新时期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条例》颁布后,人事部门结合学习贯彻《公务员法》进行了认真部署。从人事部门的角度,我们着重抓好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包括对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对晋升科(股)级职务的人员的任职培训,对从事专项工作人员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全体公务员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已先后举办了公务员初任、任职培训等各类培训班7期,共计529人参加培训。最近,我们还举办了一期公务员公文基础知识培训,由于市领导和组织部领导高度重视,事先也作了需求调查,各部门领导积极支持,报名并参加培训的人数突破预期。
我们深切体会到,干部培训十分必要,上级有要求,各部门有需求,只要内容有针对性、有深度,对工作开展和机关效能建设有推进,就一定能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形成吴江的特色,积累教育培训的经验。同时,作为人事部门,我们还有责任加强对公务员培训教育的年度考核,加强自身培训教育队伍的建设。
陆虎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宣传部门在为干部培训提供更好的服务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我们一方面旁听镇党委和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另一方面,把市委中心组交流发言中好的文章在《吴江日报》上选登,把历年来学习型党委建设的一些好的发言和调研文章汇集成册,编辑成书出版。
二是抓好镇党校教育培训。镇党校除了正常培训镇党员以外,现在跟成人教育、专业职业培训合而为一,镇党校和市委党校一样天天开班,其中黎里镇党校已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全国红旗党校。
三是努力营造干部学习的良好氛围。随着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广泛开展,干部除了必要的培训外,很多知识都是从阅读中获得的。现在,我们以图书馆和档案馆新馆落成为契机,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从5月28日到6月28日,开展首届读书文化节,鼓励全体市民读书,同时为干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成从一(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有主阵地地位和主渠道作用,为使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党校一是分门别类地对各类干部组织教育培训,实现了村书记、村主任、乡镇助理、市机关中层干部和镇、局领导干部全部到党校轮训一遍。二是规范化地举办各类干部学历教育。
在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做到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以形势任务、政策法规、岗位技能和党风廉政教育为基本内容,在培训方式上不断探索新路子:一是改关起门来办班为走出去请进来,如中青班两次去上海市委党校,主体班次请外来领导和周边省市的知名专家学者到班上讲课;二是改集中培训为长计划短安排,如市级机关领导干部五中全会培训是一次计划四次集中;三是改教师上课一份讲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方法为多媒体、互动式、现场教育等并举的现代教育手段;四是改等米下锅为主动服务,利用党校资源和职能优势,为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和三个文明建设送教上门。
根据《条例》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党校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吴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完善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和经费保障六个方面的工作。
胡洪明(市级机关党工委副书记):市级机关党工委,在学习和贯彻干部培训条例中,重点在两个方面,认真抓好和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干部的教育培训。
第一方面是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要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超越自我、有所作为的理念,把个人的学习融合到主体团队学习之中。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真正意义,在于培育团队思考的能力,在于营造团队学习氛围,在于相互推动,在于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使大家在团队学习中获得1+l>2的效果。今年,在市委党校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联合党课制度,两个月举办一期,与“四新”讲座轮流,基本上做到每月都有专题讲座,既扩大了规模,增加了受众,又提高了层次,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和学习效果。今年是两年一次的学习型机关评比年,我们将在总结前一轮评比工作的基础上,不但要重视学习建立和执行情况的考核,更加要重视对学习成果的考核,看有没有调研成果、有没有通过学习创新工作、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二个方面,是继续抓好优秀青年干部的培训工作。从2003年开始,机关党工委开办了机关青年干部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培训,提高青年干部的知识素养,帮助他们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同时作为培养和推荐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
陈维麟(市教育局副局长):为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局制定了培训意见,把学习、教育、培训纳入评先和对学校、个人的考核当中,对校长、骨干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还注重依托高校优势,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层次,我们与华中师大、陕西师大联办远程教育项目,目前已有800多人本科在读。暑假期间,我们还选送教师到南师大、江苏教育学院进行封闭式培训,去年选送了60名。去年,教育系统有15人考取研究生,今年,我们把全系统工作三年以上、35岁以下的近600名青年教师作为一个基础群体,鼓励他们参加考研复习,争取考取率达到80%,希望到2010年能有250—300名研究生毕业。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紧贴基层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去年起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去年开办了第一期,今年已是第二期,为学校培养了紧缺人才,这在苏州大市范围内还是第一家。此外,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低成本、广覆盖、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新的教育培训模式,首先利用好本地优质资源,送教上门;其次,还进入网络联盟,采用网络学习工具进行教育培训。
李瑞(市外经局副局长):外经局在《条例》颁布后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氛围,广泛学习。下发了40份《条例》,集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二是精读原文,深入学习。在集中学习时安排领学人,逐章逐条学习,并对重点进行讲解,加深参学对象对《条例》的理解,准确把握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训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与评估。三是开展讨论,交流学习。集中学习时安排中心发言人就学习内容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或学习心得进行发言,适时开展讨论,进行学习交流。四是强化考核,促进学习。各科室在集中学习时记录学习情况,做好痕迹管理,局办公室及监察室不定期组织人员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今年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局党支部将在下半年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效能创建组织一次演讲和考试,并将考试结果纳入年终的干部考核,使学《条例》不走过场。五是明确目标,强化学习。局党组织对学习贯彻《条例》作出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主管教育培训的部门认真学,深入领会《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达到领导干部熟悉、干部教育工作兼职干部精通、全体干部了解主要内容的精神实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主持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是我市巩固第一个率先、加快实现第二个率先目标,全力推进富民强市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市“两个率先”的进程,关系到我市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几年来,我市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吴江实际,在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加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性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了党校、高校、国内外专业机构、互联网在职自学和实践基地“五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格局。积极探索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辩论教学和实践炼学的“四学”现代培训方式,初步建立了述学、考学、评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落实了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各项计划任务。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增强干部的主动和自觉学习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境界,使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要将教育培训落到实处,还需要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其他还可以有手段的创新、载体的创新、方法的创新,通过各种手段将学习结果和机关考评结合起来,使全市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岗位业务素养有效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