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 吴江日报2007年9月24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7-09-24 18:5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支坚强有力、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队伍来保障。但是,农村后备干部“人难选、选人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就是要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努力拓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渠道和途径,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在退伍军人中“选”。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大溶炉的锤炼,大部分具有较高素质,从退伍军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不失为一条捷径。现有村干部队伍中退伍军人众多,实践证明他们大多热爱农村,肯吃苦能干事,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镇管单位中“挑”。如镇联防队、城管队等单位中的优秀工作人员,平时处在工作一线,在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优化镇容镇貌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从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一方面能激发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拓宽了空间。
  在非公企业中“推”。农村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肯奉献、敢创新的优秀人才。为此,要抢抓机遇、拓宽视野,大力选拔在非公企业中涌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苗子,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在经济能人中“觅”。产业经济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生力军”,仅桃源镇就有苗木产业经济人和苗禽孵化经济人100多名。产业经济人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在连接城乡市场、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一笔不容错过的宝贵资源。
  在回乡学子中“招”。直接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积极发挥他们熟悉本地农村情况、容易同农民群众沟通等优势,给予合适台阶加强培养锻炼,不断壮大和优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选优配强村干部奠定基础。(桃源镇党委组织委员  陈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