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33年走出吴江党员冬训特色之路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1月29日04版       发布时间:2012-01-29 10:2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市的农村党员干部冬训工作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人数逐渐增加。而行政区划调整后,镇域面积扩大,党员干部冬训面临着场地难落实、人员难集中等突出问题。面对上述这些问题,作为该项工作的主抓部门,市委宣传部不断创新改革,创造性地解决了冬训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吴江特色的冬训之路。
  特色之一:立足全局高度,科学确定冬训主题
  农村党员干部冬训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活动。我市牢固树立了“做好冬训工作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理念,在科学确定每年冬训主题、教育内容上遵循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的原则。
  今年,我市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吴江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冬训的主题为“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创先争优,建设乐居吴江,全面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合这个主题,今年的三堂党课重点围绕文化建设、城乡居民增收、基层党建创新,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苏州市及我市党代会精神以及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基层党建工作,并向广大党员干部汇报了我市一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通过冬训,广大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有能力向普通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特色之二:固定冬训时间,成为党员的新年第一“精神大餐”
  自2006年以来,我市就形成了每年元旦假期过后,上班第一天就进行冬训的惯例。固定时间点有利于各镇(区)及各部门及早准备,提前开展冬训的动员组织工作,而党员干部们也能及时调整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冬训的学习之中。
  为了做好这新年第一“精神大餐”,市委宣传部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便开始着手冬训的调研和前期准备,把握冬训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拟定冬训的初步方案报送市委。此外,我市还专门召开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冬训协调会,对冬训的初步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确定冬训的内容、形式、要求等。
  特色之三:采用电视网络直播,开创全省冬训先河
  2006年起,我市对冬训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现代视频技术,通过电视直播,实行“市镇联动、领导授课、电视直播、同步推进”的大冬训模式,使全市4万多名党员能在同一时间接受同样质量的党课教育。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开展冬训,开了全省县级市先河。
  2010年,我市冬训实现了吴江新闻网网络直播,实现了四位一体,创造了一个全时在线学习的新形式。今年,我市还将各个镇(区)的一把手领导请上了电视讲坛,请他们为全市的党员群众上一课,分享每个镇(区)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蓝图。
  针对有些党员因故未能收看冬训电视直播等漏训现象,市委宣传部在冬训直播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补训上。一方面,他们将冬训材料进行汇编,还将两次直播的录像制作成光盘,下发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并要求全市各基层党校及时将冬训的视频和文字材料放到网上,利用网上党校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另一方面,他们通过编发冬训专刊的形式,把基层在开展冬训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并及时将经验性材料上报。
  特色之四:重理论也重实际,冬训成党员的“加油站”
  吴江冬训工作常抓常新,主要表现在能结合实际开展各种活动,使冬训真正变成党员的加油站、人民的满意工程,永葆冬训生命力。
  今年吴江各地各部门在冬训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相结合,与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
  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利用好冬训这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安排好特色的冬训内容,注重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坐下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交流相结合,以冬训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我市各级党组织利用冬训走访联系户,切实了解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此外,吴江各级党组织还把冬训工作与总结全年工作,谋划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通过冬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确立共同的目标。冬训成为了凝心聚力、再创辉煌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