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2011年吴江市基层党建工作回眸
来源:
《吴江日报》2012年1月20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12-01-21 09:23
位于七都镇开弦弓村的吴江市田园针织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百人,以本地人为主。去年,除了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外,公司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企业党支部的成立。
去年9月,在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中,田园针织党支部正式成立,企业董事长徐柏明也通过组织检验,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想要做大,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组织的力量。”徐柏明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有力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基石再获夯实。
“百日行动” 非公党建有力推进
按照省委、苏州市委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要求,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标志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全面启动,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一手抓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热潮在鲈乡大地迅速兴起。全市涌现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心辐射法”、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线性组建法”、横扇镇“组团帮带法”、桃源镇“示范引领法”、松陵镇“片区管理法”、盛泽镇“中心孵化法”、同里镇“三式排摸法”、七都镇“一人双向法”、震泽镇“专场招聘法”、平望镇“包建指导法”等“十法十例”组建方式。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建立党组织的企业7835家,其中新建3090家,党组织组建率从52.3%提升到84.8%。
“百日行动”中,我市根据各镇、开发区实际情况,细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和序时进度,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扎实推进机关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双帮双比”活动,市、镇两级132个机关党组织共结对企业2164家。
我市还制定了《吴江市2011—2015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深入实施“一建六化”工程,不断巩固提高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职业化管理,28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认证。
“一考双职” 农村党建不断深化
2011年,围绕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及创新要求,我市批准成立了6个农村社区党委,召开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对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开展“社区建党委、小区建支部、楼宇建党小组”工作,完善党员“一人双向”教育管理机制。
2011年,第五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全面“收官”。三年来,市、镇两级47家帮扶单位对43个薄弱村投入扶持资金共计7259.9万元,购建标准厂房、集宿楼、商业店面房、综合楼及农贸市场等共计149218.24平方米,薄弱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在农村党员管理方面,我市继续深入开展以党员积分考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职党员承诺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一考双职”活动,不断完善对农村党员实施分类管理的有效办法。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不断加强,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0名,新选聘大学生村官80名。
我市还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对27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35名先锋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类培训。落实村干部激励保障意见,做好符合条件村干部相关保障政策配套落实和审批工作。认真落实农村误工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退休村定工干部生活补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共审批参保对象400名。
“一联双管” 机关、社区党建协调发展
2011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社区“三有一化”区域化党建格局。
我市“一联双管”工作走过第七个年头。“一联双管”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调整市级机关“一联双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及牵头单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得到提高。
通过“一联双管”,越来越多的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结对社区和居住地社区的公益活动,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实实在在为社区提供了一些便民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称赞。
去年,我市还做好苏州社区党建创新工作项目申报工作,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好地创特色、出经验、树品牌。
品牌创建 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
2011年,《吴江市2011—2015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制定出台,明确未来五年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
继命名表彰了首批10个吴江市基层党建品牌后,2011年我市继续开展第二批基层党建品牌评选活动,着力健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乐居驿站”、“红色港湾”、“爱心红烛”等新的一批基层党建品牌涌现。
全市各镇、开发区以党建创新为龙头带动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开展了“百姓说事”、“你忧我解”、“邻里一家亲”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五级管理模式、外来流动人口立体服务、生活困难群众关爱帮扶等制度和机制。
2011年,我市还落实了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活动,组织4名党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由市委书记进行了专题点评。
去年9月,在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中,田园针织党支部正式成立,企业董事长徐柏明也通过组织检验,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想要做大,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组织的力量。”徐柏明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有力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基石再获夯实。
“百日行动” 非公党建有力推进
按照省委、苏州市委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要求,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标志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全面启动,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一手抓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热潮在鲈乡大地迅速兴起。全市涌现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心辐射法”、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线性组建法”、横扇镇“组团帮带法”、桃源镇“示范引领法”、松陵镇“片区管理法”、盛泽镇“中心孵化法”、同里镇“三式排摸法”、七都镇“一人双向法”、震泽镇“专场招聘法”、平望镇“包建指导法”等“十法十例”组建方式。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建立党组织的企业7835家,其中新建3090家,党组织组建率从52.3%提升到84.8%。
“百日行动”中,我市根据各镇、开发区实际情况,细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和序时进度,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扎实推进机关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双帮双比”活动,市、镇两级132个机关党组织共结对企业2164家。
我市还制定了《吴江市2011—2015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深入实施“一建六化”工程,不断巩固提高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职业化管理,28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认证。
“一考双职” 农村党建不断深化
2011年,围绕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及创新要求,我市批准成立了6个农村社区党委,召开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对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开展“社区建党委、小区建支部、楼宇建党小组”工作,完善党员“一人双向”教育管理机制。
2011年,第五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全面“收官”。三年来,市、镇两级47家帮扶单位对43个薄弱村投入扶持资金共计7259.9万元,购建标准厂房、集宿楼、商业店面房、综合楼及农贸市场等共计149218.24平方米,薄弱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在农村党员管理方面,我市继续深入开展以党员积分考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职党员承诺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一考双职”活动,不断完善对农村党员实施分类管理的有效办法。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不断加强,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0名,新选聘大学生村官80名。
我市还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对27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35名先锋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类培训。落实村干部激励保障意见,做好符合条件村干部相关保障政策配套落实和审批工作。认真落实农村误工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退休村定工干部生活补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共审批参保对象400名。
“一联双管” 机关、社区党建协调发展
2011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社区“三有一化”区域化党建格局。
我市“一联双管”工作走过第七个年头。“一联双管”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调整市级机关“一联双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及牵头单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得到提高。
通过“一联双管”,越来越多的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结对社区和居住地社区的公益活动,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实实在在为社区提供了一些便民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称赞。
去年,我市还做好苏州社区党建创新工作项目申报工作,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更好地创特色、出经验、树品牌。
品牌创建 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
2011年,《吴江市2011—2015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制定出台,明确未来五年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
继命名表彰了首批10个吴江市基层党建品牌后,2011年我市继续开展第二批基层党建品牌评选活动,着力健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乐居驿站”、“红色港湾”、“爱心红烛”等新的一批基层党建品牌涌现。
全市各镇、开发区以党建创新为龙头带动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开展了“百姓说事”、“你忧我解”、“邻里一家亲”等活动,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五级管理模式、外来流动人口立体服务、生活困难群众关爱帮扶等制度和机制。
2011年,我市还落实了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活动,组织4名党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由市委书记进行了专题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