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仿佛在不经意间,体现创新能力的“吴江现象”如今已然切入公众视野——
《福布斯》揭晓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在25个上榜城市中,吴江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以总排名第5高居全国县级市榜首;2011年12月,在北京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吴江再获“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城市”称号;吴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在江苏省县(市)中位列第一;2011年,吴江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同时再度跻身2009年—2010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
“这与吴江与时俱进、脚踏实地默默探索,逐步建立并实施一套揽才护才政策体系是密不可分的。”省人社厅一位人士这样评价。“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服务,为城乡一体化服务是苏南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发展的新课题,近年来,吴江在做好人才战略‘顶层设计’的同时,在各个环节探索因地制宜的创新办法,已经厚积厚发,展露出可喜的宏观效应。”吴江市人社局局长王海鹰自豪地说。
越铺越厚的揽才“红地毯”
——人才“进门”既能“乐居”更能创业
“我回国才一年多,买房补贴拿到了,项目资金到位了,吴江的人才政策十分给力,不是口头说说的,体现了‘乐居吴江’的温情内涵。”吴江开发区科创园内从事生物医药的徐博士兴奋地说,吴江给了他海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的荣誉,资助了几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徐博士一番话的“潜台词”是,吴江对人才有一整套呵护政策。人们发现,近年来,围绕人才优先战略,夯筑人才集聚高地,吴江铺出了越来越厚的揽才护才“红地毯”。
从2006年起,吴江在全省率先对紧缺人才实行购房资助政策,如今,像徐博士一样,共有723位人才享受政府购房补贴,共计3060万元。2011年,政府层面的紧缺人才购房资助力度再次加大,购房资助标准提至6万元,共有335人获得资助1150万元。据了解,住房补贴还实行了企业配套政策,即政府补助多少,企业相应配套多少。对科技领军人才、重点人才,购房补贴更为优厚,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对紧缺创新型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博士、硕士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安家补贴;租住吴江人才公寓的紧缺人才,两年内可享受租房补助,博士、硕士、本科,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和500元。另外,紧缺创新型人才还有薪酬补贴,5年内博士、硕士、本科分别补贴每年3万元、2万元、0.6万元;另外,对来吴江就业的985、211高校毕业生也有补贴。
丰厚的住房和薪酬补贴只是吴江呵护人才的一个方面,对人才更有吸引力的是提供全方位的配套资金和创业平台。2010年,吴江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发布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即5年内投入5亿元,引进、培育3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50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这标志着吴江对高层次人才的呵护已从个体关注走向制度化、体系化,涵盖生活、创业的方方面面。”吴江市人社局分管人才工作的副局长朱虎金解读说,吴江分门别类,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经营管理、高技能人才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9个门类的人才分别开出资助创业明细单。比如科技领军人才,给予100~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科研经费)资助;给予200~500万元的风险投资;提供投资额30%的股权投资;提供2000平方米以内的中试厂房,并免除1年租金;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用房,并免除3年租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公寓住房,并免除3年租金;再比如,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奖励30万元,给予100万元项目资助;文化产业重点人才奖励10万元。
对蓝领的补贴是吴江首创。有能耐的蓝领们也可享受政府薪酬补贴,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每人每年分别补贴1.5万元、1万元、5000元,技术能手奖励2000元等。
去年,该市共有46家企业的103名人才获得资助,金额共计642万元;加上对2008至2010年度引进的66名柔性人才的继续资助,2011年吴江共兑现各类人才资助金2475万元;2011年,吴江受资助的人才中,紧缺人才有27人,柔性人才有76人,数量是2010年的2倍。
在强势人才政策的推动下,吴江人社局顺势而为,在国内外网罗人才,以智引资。比如,2011年7月,已连续举办三次(每年一届)的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8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携带212个项目,其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与软件、现代装备制造项目占比达84.9%。截至目前,共落地签约37个项目,达成意向项目44个;吸引985、211高校大批优秀毕业生来发展是这里独有的人才风景线——在吴江的企业,去年就有350多名985、211高校毕业生被招聘录用,他(她)们才思敏捷、新风扑面,常让人竖起大拇指。一位不久前被市级机关录用的毕业生说,吸引她的主要是发展机会,因为除了住房薪酬补贴外,优先列入市、镇(区)各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鼓励在职学历进修,政府给予70%学费补贴等许多个性化措施很给力。吴江的博士后工作站也是苏南地区最多的,到目前为止,吴江共有20家博士后工作站,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仅2011年,2300多名境外人士来吴江发展。
创新能力关键靠人才,没有创新型人才,转型升级就难以落实。王海鹰说。2011年,一系列揽才护才举措集中发力,吴江新兴产业引进的紧缺人才数量首次超过传统主导产业; 2011年,吴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高于苏州大市37.3%占比10个百分点,说明吴江在创新驱动上走在国内发达地区的最前列。
民生为本,为群众创造更多饭碗
——一系列创新举措扶持就业、创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力资源除了服务企业转型、服务人才‘乐居’外,其最基础的工作是服务民生——具体体现在为百姓找饭碗上。”王海鹰说。
吴江目前有127万常住人口,其中40万是外来人口。虽然吴江是发达地区,就业问题依然不能回避。
办好劳动力市场是这里解决群众饭碗的互动主阵地。光2011年,吴江共举办各类招聘专场943场,带动11万人择岗就业;开通“吴江市就业新干线”,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全市250个村、60个社区全覆盖。
为百姓送技能成为一大亮点。吴江人社局党委副书记蔡薇介绍说,凡是吴江市民参与培训,费用全免。人们看到,交通实训基地、现代纺织业实训基地、同里、盛泽成教中心、江苏通鼎光电等一批实训基地建起来了,源源不断向企业输送管理和技能人才。
推出针对性的系列政策,破解就业瓶颈,成为创新特色。近年来,吴江人社局出台了11项饱含温情的促进就业、扶持创业优惠政策。
比如,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当年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费可全额补贴。再比如,大学生创业见习生活费补贴。吴江市户籍的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可在全市11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见习,学员可享受570元/月的生活费补贴,带教老师每带一个学员每月补贴150元。人性化、个性化的举措既调动了学员积极性,也调动企业和“师傅”的积极性。一位大学生说,没想到回老家实习,还能拿补贴。
扶持创业的政策也是面面俱到。比如对个人创业或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贴息贷款,个人贷款全额贴息,企业贷款可获50%的贴息;对个人创业或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还有细致的减免税政策。
20层大楼营造人才“开发区”
——人力资源高端服务业呼之欲出
在吴江城南,一栋高20层、3万多平米的大楼已经竣工。这是全省县级市中目前最高、最大、最先进的人才大楼,也是吴江面向未来发展营造的人才“开发区”。王海鹰说,这个大楼承载着打造吴江未来人力资源高端服务业的重任,吴江目前有近3万家民资、外资企业,如何让人才和人力资源适应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必须探索更高起点上的人力资源经营办法。
人力资源高端服务业和目前各地普遍开办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究竟有何不同?
“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的一种潮流,面广量大的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中低端人才,更需要在全国乃至全球物色各种高端领军人才,尽管我们政府部门通过常年的人才市场、在国内外举办各种‘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 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但和企业的需求比,依然杯水车薪。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不落幕的、依靠国际领先的机制来运转的高端平台,来服务企业。”
在这方面,吴江几年前开始就做了探索。世界第二大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世界500强——荷兰任仕达集团落户吴江就是明证。早在2008年6月,吴江就与荷兰任仕达上海公司合资成立江苏任仕达公司。如今,服务范围已经超越吴江,在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无锡等开辟人才服务渠道,先后为许多大企业开展人才服务。江苏任仕达业绩保持每年50%左右的增长。2011年底,江苏任仕达追加投资,任仕达上海公司总监朱宁说,增资是因为看好吴江的发展前景,制定了“立足吴江、覆盖江苏”的战略定位。
对用新理念打造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吴江市委市政府领导寄予厚望。吴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梁一波说,人力资源产业是“服务业的服务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人力资源公司落户,将为吴江的转型升级赢得先机。对此,王海鹰说,吴江到苏州只要15分钟车程,已是“同城效应”,到上海也就40分钟,环境一流,且商务成本低,政策环境好。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在引进任仕达的基础上,还要和国内外的人力资源机构广泛合作,完全可能在人力资源经营中走出一条接轨国际的全新路子。
省人社厅一位人士介绍,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把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认识,并将其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省政府即将出台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将创建首批10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将在政策扶持力度上有新的突破。吴江先行先试,引进人力资源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等做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启示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