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记事
背景:江西南昌市从2003年初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5年来,南昌市每年侧重一个主题,整顿“五风”系列活动常抓常新:2003年开展“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2004年为“机关作风建设年”,2005年是“机关效能建设年”,2006年开展“基层作风与效能建设年”,今年的主题则是“整顿‘五风’,提高能力,促进发展”。据介绍,5年来,南昌市仅因“五风”考评不合格而被公开处理的干部就有600多人次,仅今年6月份,就有5个市机关有关处室的处长、10个基层站所的“一把手”因“五风”问题被免职。
明察暗访 压力变成动力
“被市里通报批评时,觉得很委屈。但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大家都心服口服,而且真心感谢‘五风’办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育。”8月1日,在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刘强华说得很从容。
让她“很委屈”的,是源于南昌市整顿“五风”办公室5月8日组织的一次明察暗访。这是“五一”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为了了解长假后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是否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市“五风”办组织新闻记者、行风监督员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暗访检查。上午9点11分,当乔装成普通市民的暗访组进入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时,市规划局服务窗口里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在工作电脑上查看股市行情,对前来咨询的“群众”不理不问,更丝毫没有觉察有人在拍录他们的一言一行。
5月17日,两名窗口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查看股市行情的情况被南昌市属媒体曝光。随后,南昌市纪委通报批评,给予两名工作人员“效能告诫”并扣除当月考勤奖,作为窗口首席代表的刘强华被诫勉教育。
“5月8日我正好在党校学习,看了报纸才知道出问题了。市纪委通报批评我们并对我进行诫勉教育,当时有些想不通。我们是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牵头单位,以前年年都是文明窗口和服务标兵。查出了问题,说明我们工作松懈了,需要警钟长鸣。”刘强华说。
压力变成了动力。窗口不但重新强调了规范与纪律,而且在主动服务上下功夫:市规划局批准的重大项目的规划文本放到了窗口,供公众查阅;一些地下施工复杂的建筑项目可以分期报件审批,尽管窗口的工作量增加了1倍,但为项目单位节约了两三个月的施工时间;为了“免得让人跑冤枉路”,规划局加快了网上办公系统建设,并在行政服务中心新增加了公众可自己操作的电脑终端。
力抓“小事” 带政风 促民风
上班时间利用工作电脑和电话炒股票这样的“小事”,成为南昌市纪检监察部门紧抓不放的大事。
今年4月,南昌市委、市政府下发《严禁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炒股的通知》。围绕这一通知,南昌市的各级组织闻风而动:市委政法委、市人防办与下属部门签订严禁上班炒股责任状,对违反责任状规定的,除对当事人严肃处理外,还将追究处室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市新闻出版局对电脑进行全面清理,删除股票、聊天、游戏软件,对无视禁令者,将分别给予批评、告诫、取消评优资格、调离岗位直至纪律处分。市信访局安排专人统一对每台电脑中的股票、游戏、聊天等软件逐一进行清除,清除后由电脑使用人签名。
有规定,有落实,更要有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
南昌市纪委负责人认为,南昌市整顿“五风”工作能持续开展且成效显著,具体操作中有两把“杀手锏”:一是明察暗访;二是量化考评指标——每季度考核一次,年底汇总成绩,实行末位淘汰。比如今年开展的“双百评”活动,将机关有审批权、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100个处室和1100多个基层站所的“一把手”进行考评排位,综合得分前十名的大张旗鼓表彰、奖励,最后十名的处室、站所,进行通报批评,其“一把手”就地免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好的作风,就难以凝聚人心,难以坚持正确的方向;没有一个好的作风,就难以解决矛盾,难以开创事业的新局面;没有一个好的作风,就难以抵御各种风险诱惑和排除各种困难。”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通过整顿‘五风’,以党风带政风,以党风促民风,在全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使干部作风得到新的转变、干部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新的实惠。”
叫响“三我” 干部一路走好
因为把分内分外的“小事”做好了,42岁的西湖区社区民警陈勇琦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今年5月还出席了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
在南昌市治安情况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湖坊镇永人村社区,陈勇琦从校对门楼牌号、户口核查、身份证纠错这样的小事入手,以自己踏实的工作,仅用4年多时间让永人村这个外来人口占2/3的“三乱村”变成江西省享有盛名的文明村。
“整顿‘五风’,就是要在党员干部中叫响‘三我’口号:向我看齐、从我做起、对我监督。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给一级做表率。”南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东明说。“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出丑,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干部队伍一路走好。”
通过抓“小事”、“小节”,南昌市党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坚持对党员干部的“八小时以外”考察制度,在对党员干部考察的民主评议表中,增设“三圈”评议的专栏,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今年仅青云谱区就有24名副县级干部在个人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会上,接受了参会人员以无记名方式填写的“评议表”。
在整顿“五风”过程中,东湖区针对社区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的形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建立了社区党建扶持机制:每年由区财政拿出30万元对辖区内的困难党员、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进行补贴。二是在楼宇党支部的建设中,突出把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特别是抓好楼宇中企业管理层的思想工作,通过文化共建、场所共建促进企业与社区的共建,实现社区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双赢。通过楼宇党支部的建设促进楼宇经济的发展、社区的和谐。三是在街道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一方面,通过开展流动党员维权活动,使流动党员愿意亮明身份。另一方面,通过联谊、送温暖等活动,使流动党员从“找家”到“恋家”,亮明身份参与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如今,在东湖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流动党员,由年初的2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
评论:
针大的眼进斗大的风
上班时间上网炒股、聊天、打游戏,服务态度生冷硬推,这些看似小事小节的工作作风问题,在南昌却被当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来打。这场“五风战役”,卷出了声威,刮出了实效。
在相当一些人的头脑里,与贪污腐败等“恶行”相比,炒把股、聊个天,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节,不值深究,更谈不上惩戒。其实,工作中的这些小事小节,犹如针大的眼,能进斗大的风,小觑不得。
曾听过一个寓言故事。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颇感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
犹记得,1979年著名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举办的科学促进会上,提出了“蝴蝶效应”。简单说,就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就会产生极其巨大的力量。
时下还流行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大体上也是这个理。足见,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纵观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他们的蜕化变质大都有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往往就在“小事小节”上。不少“出事”的领导干部,就是在推杯换盏中放松要求,在小利小惠面前丢掉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人格。胡长清不就是最初从收下不法商人送的两支钢笔,后来发展到肆无忌惮地索要,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吗?所谓“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小节不慎,大节难保。
小事小节也是折射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不是可大可小的问题,而是必须认认真真常抓不懈的大问题,其间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想想看,也许一个群众一辈子只到某个党政机关办一件事,只和某一个办事人员打一回交道。可就这一次交道,如果工作人员服务不好、形象欠佳,便会在群众的记忆里烙下极深刻的印象,自然是不好的印象。群众凭什么来评价党风政风?就是从自己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一个个真实事件中得出评判的,参照的也多是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小节。党员干部在小事小节上做好了,可以弘扬正气,影响人心,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大事也容易做好;反之,难免招致群众的反感、鄙弃,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对那些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人,建议用“三盆水”把自个儿好好洗洗。
一盆水,用“凉水”洗头,给作风漂浮、霸道、懒散的“头脑发热症”降降温;二盆水,用“热水”洗脚,培养勤于调查研究、用脚思考的务实作风;三盆水,用“清水”洗濯内心,涤荡贪图物质、及时享乐的污秽欲念,做到勤政廉洁,干净干事。
当然,不管用“几盆水”来洗,除了自律,更需要外力,后者恐怕来得更有效、更长效。这也是南昌“五风战役”的制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