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进行时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1-11-02 18:44
省委组织部今年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85%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70%。我市率先行动,于8月11日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力争在100天左右时间里,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超65%的目标。一手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一手抓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热潮在鲈乡大地迅速兴起。
“吴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十分重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就是要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队伍,扩大党组织的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基础、提供保证。”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数为5581家,其中“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新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数为1666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68%,提前、超额完成了“百日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面排查摸底
夯实组建基础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开展了拉网式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实际开业投产的非公有制企业名单,重点排查纳税在12个月以上的在册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党员的企业数,在摸清基数、情况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奋勇当先。横扇镇一手依托镇经济服务中心、招商中心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走访联系320家非公有制企业,下发党建工作和党员情况统计表,确保做到企业性质清、职工人数清、业主身份清、运营状况清、党员来源清、指导方法清;一手依托各村、社区党组织,排摸组织关系在地方、工作关系在企业的党员情况。对此类党员,包括横扇镇在内的各镇区普遍建立“一人双向”教育管理机制,引导党员主动亮出身份、转入关系,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各镇(区)纷纷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委,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党委同时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中心城区组、莘塔区域组、芦墟区域组、黎里区域组、北厍区域组、金家坝区域组等工作小组,并以工作小组和各村、社区为单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台账,认真分解落实组建任务。
各镇(区)还纷纷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共找到“隐性党员”、“口袋党员”2128名;专门针对流动党员开展各类培训、专场招聘会、文体活动等,为党组织组建工作夯实基础。
推行网格管理
实现区域覆盖
结合村、社区、工业小区等区划,我市将非公有制企业划分到若干个网格中,对已建党组织、运行比较规范的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党组织组建工作;对网格内没有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指导、加快培育、加速组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区内740家非公有制企业划分为8个片区,以片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圆心,以“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特点为半径,以区党员服务中心为纽带,构建“红领同心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震泽镇成立了25个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孵化器党支部,以及1个镇商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孵化器党支部,覆盖了全镇有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93家。盛泽镇成立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指导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组建工作,帮助企业党组织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工作。松陵镇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探索“5+X”、“1+N”模式,采取区域统建、行业联建、楼宇合建、就近挂建等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我市还不断深化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把选派范围从机关退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拓展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优秀村(社)干部、大学生村(社)干部、选调生等,采取党员领导干部“领建”、专职党建指导员“包建”、后备干部和选调生“挂建”、村(社)干部“协建”、市级机关“帮建”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并把组建工作成效与指导员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等挂钩。全市共下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1404名,到企业走访累计达13844人次。
强化结对共建
注重分类指导
借鉴“局企结对”成功经验,结合“双千服务实践”活动,我市建立了机关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双帮双比”机制,明确党委建制的机关联系结对企业不少于20家,总支建制的不少于15家,支部建制的不少于10家。
截至目前,市、镇两级132个机关党组织共结对非公有制企业1981家。通过召开见面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立足企业实际协商确定“帮”的具体内容,明确“比”的详细指标。引导行政村、社区主动与辖区内的企业对接,协助做好党组织组建和相关服务工作,开展特色共建活动,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针对企业实际,我市分类制定组建方案,实行盘点销号制度,覆盖一个,销号一个。对符合条件尚未独立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推动企业独立建支。对不符合独立组建条件的企业,通过区域统建、行业联建、楼宇合建等形式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对没有党员的企业,加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我市还举办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落实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着力打造一支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为加快组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位于七都镇开弦弓村的吴江市田园针织有限公司,今年9月正式成立党支部。“成立党支部,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公司董事长徐柏明告诉记者,“在公司以后的发展中,党支部必将成为强有力的助推器。”
健全工作机制
营造浓厚氛围
我市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旬报月考”制度,每旬一报表,每月一考核,切实加强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和通报。市委组织部与各镇(区)党(工)委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机制,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纳入镇(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奖评选“一票否决”;完成目标任务脱幅大的,书面报告原因及下一步整改措施,并落实相关责任。
对一些经济总量大、员工人数多、组建工作推进缓慢的企业,我市建立了领导干部挂钩结对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全力推动组建工作,并把组建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桃源镇就明确,镇三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为各自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机关挂职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明确目标要求和序时进度,把片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作为指标,与各个村、社区年终考核、党员年度考核评价挂钩,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我市还注重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引导,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保驾护航。除了日常在吴江电视台、吴江人民广播电台、《吴江日报》、“吴江党建”网等开展广泛持续的宣传报道外,还在《吴江日报》开设“创先争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大家谈”专栏,邀请企业业主、党组织书记、党员代表,交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会,并将结集成册发放至全市各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全社会支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同里镇还通过优秀企业主现身说法、优秀党组织书记讲课、党员领导干部上门谈心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主打消顾虑、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和推动党的工作开展。
扎实有力的举措,加速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的快速提升,扩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影响力,服务和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
“吴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十分重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百日行动’,就是要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队伍,扩大党组织的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基础、提供保证。”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数为5581家,其中“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新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数为1666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68%,提前、超额完成了“百日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面排查摸底
夯实组建基础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开展了拉网式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实际开业投产的非公有制企业名单,重点排查纳税在12个月以上的在册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党员的企业数,在摸清基数、情况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奋勇当先。横扇镇一手依托镇经济服务中心、招商中心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走访联系320家非公有制企业,下发党建工作和党员情况统计表,确保做到企业性质清、职工人数清、业主身份清、运营状况清、党员来源清、指导方法清;一手依托各村、社区党组织,排摸组织关系在地方、工作关系在企业的党员情况。对此类党员,包括横扇镇在内的各镇区普遍建立“一人双向”教育管理机制,引导党员主动亮出身份、转入关系,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各镇(区)纷纷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党委,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党委同时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中心城区组、莘塔区域组、芦墟区域组、黎里区域组、北厍区域组、金家坝区域组等工作小组,并以工作小组和各村、社区为单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台账,认真分解落实组建任务。
各镇(区)还纷纷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共找到“隐性党员”、“口袋党员”2128名;专门针对流动党员开展各类培训、专场招聘会、文体活动等,为党组织组建工作夯实基础。
推行网格管理
实现区域覆盖
结合村、社区、工业小区等区划,我市将非公有制企业划分到若干个网格中,对已建党组织、运行比较规范的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党组织组建工作;对网格内没有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指导、加快培育、加速组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区内740家非公有制企业划分为8个片区,以片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圆心,以“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特点为半径,以区党员服务中心为纽带,构建“红领同心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震泽镇成立了25个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孵化器党支部,以及1个镇商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孵化器党支部,覆盖了全镇有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93家。盛泽镇成立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孵化中心,指导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组建工作,帮助企业党组织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工作。松陵镇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探索“5+X”、“1+N”模式,采取区域统建、行业联建、楼宇合建、就近挂建等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我市还不断深化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把选派范围从机关退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拓展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优秀村(社)干部、大学生村(社)干部、选调生等,采取党员领导干部“领建”、专职党建指导员“包建”、后备干部和选调生“挂建”、村(社)干部“协建”、市级机关“帮建”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并把组建工作成效与指导员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等挂钩。全市共下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1404名,到企业走访累计达13844人次。
强化结对共建
注重分类指导
借鉴“局企结对”成功经验,结合“双千服务实践”活动,我市建立了机关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双帮双比”机制,明确党委建制的机关联系结对企业不少于20家,总支建制的不少于15家,支部建制的不少于10家。
截至目前,市、镇两级132个机关党组织共结对非公有制企业1981家。通过召开见面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立足企业实际协商确定“帮”的具体内容,明确“比”的详细指标。引导行政村、社区主动与辖区内的企业对接,协助做好党组织组建和相关服务工作,开展特色共建活动,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针对企业实际,我市分类制定组建方案,实行盘点销号制度,覆盖一个,销号一个。对符合条件尚未独立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推动企业独立建支。对不符合独立组建条件的企业,通过区域统建、行业联建、楼宇合建等形式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对没有党员的企业,加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我市还举办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落实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着力打造一支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为加快组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位于七都镇开弦弓村的吴江市田园针织有限公司,今年9月正式成立党支部。“成立党支部,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公司董事长徐柏明告诉记者,“在公司以后的发展中,党支部必将成为强有力的助推器。”
健全工作机制
营造浓厚氛围
我市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旬报月考”制度,每旬一报表,每月一考核,切实加强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和通报。市委组织部与各镇(区)党(工)委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机制,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纳入镇(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奖评选“一票否决”;完成目标任务脱幅大的,书面报告原因及下一步整改措施,并落实相关责任。
对一些经济总量大、员工人数多、组建工作推进缓慢的企业,我市建立了领导干部挂钩结对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全力推动组建工作,并把组建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桃源镇就明确,镇三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为各自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机关挂职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明确目标要求和序时进度,把片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作为指标,与各个村、社区年终考核、党员年度考核评价挂钩,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我市还注重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引导,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保驾护航。除了日常在吴江电视台、吴江人民广播电台、《吴江日报》、“吴江党建”网等开展广泛持续的宣传报道外,还在《吴江日报》开设“创先争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大家谈”专栏,邀请企业业主、党组织书记、党员代表,交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会,并将结集成册发放至全市各非公有制企业,营造全社会支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同里镇还通过优秀企业主现身说法、优秀党组织书记讲课、党员领导干部上门谈心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主打消顾虑、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和推动党的工作开展。
扎实有力的举措,加速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的快速提升,扩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影响力,服务和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