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农村实际 抓好党员教育
来源:
吴江日报2007年8月27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7-08-27 19:13
农村党员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形式,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农村党员的教育要紧贴农村党员的工作实际、党员思想实际,既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又开展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等各项内容的教育,不断解决农村党员在素质、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
教育方式要体现多样性。要按照行业就同、地域就近、活动就便的原则,突出强化党支部、党小组功能,同时以党员家庭中心户为阵地,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党内生活,使党员就近就便参加活动,有效解决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增多带来的集中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在具体的教育形式上,要坚持和深化领导领学、专家讲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结对助学等。
教育对象要体现层次性。要坚持因人制宜,分层分类施教。比如,对农村企业党员,要加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对青壮年农村党员,要加强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技能的教育,引导农民党员“带头致富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对流动党员,要加强党性、党纪教育,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等。(松陵镇党委组织委员朱春泉)
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农村党员的教育要紧贴农村党员的工作实际、党员思想实际,既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又开展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等各项内容的教育,不断解决农村党员在素质、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
教育方式要体现多样性。要按照行业就同、地域就近、活动就便的原则,突出强化党支部、党小组功能,同时以党员家庭中心户为阵地,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党内生活,使党员就近就便参加活动,有效解决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增多带来的集中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在具体的教育形式上,要坚持和深化领导领学、专家讲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结对助学等。
教育对象要体现层次性。要坚持因人制宜,分层分类施教。比如,对农村企业党员,要加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对青壮年农村党员,要加强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技能的教育,引导农民党员“带头致富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对流动党员,要加强党性、党纪教育,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等。(松陵镇党委组织委员朱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