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首页 > 基层情况 > 正文
亨通集团自主研发光棒背后的故事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10月15日02版       发布时间:2011-10-16 20:39
  2010年8月,亨通集团的光纤预制棒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
  亨通成功研发光棒,彻底打破了国外对光棒技术及市场的垄断壁垒,也使亨通拥有了完整的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大大提升了中国光纤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光棒的全称是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以来,生产光棒的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牢牢掌控,国内光棒90%以上依赖进口,国外光棒巨头对光纤预制棒技术实行严格控制和封锁,形成了绝对垄断。
  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70%的利润在光棒上,20%在光纤上,10%在光缆上,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光棒,那永远只能处于被动位置。亨通集团研发光棒背后,有哪些故事?打破国外垄断壁垒的,为什么是亨通?
  让我们把目光回望到2005年。这一年亨通集团的光缆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全国第三,集团的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  
  2006年,光纤、光缆形势大好。但作为亨通集团掌门人的崔根良并没有陶醉,而是将目光聚焦到更远的地方———涉足行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光棒研发领域。最初,亨通是打算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方式来共同研制和生产光棒,以规避研发风险,可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
  “如果不上光棒项目,企业原材料永远靠国外供应,上游给别人控制住了,我们中国的企业就永远没有主动权。”崔根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大家都高度评价亨通的这一决策,但当初大家都不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因为光棒项目投资大,风险也大,国内同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论证,再论证,亨通决策层最后达成了共识:如果自己不强,就没有人愿意在平等的条件下来谈合作。所以亨通集团要站在健全民族预制棒、光纤、光缆的产业链高度从事这项艰巨的研发工作。
  后来,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安敏主持了光棒研发项目。高安敏对记者说:“从产业链的安全和站在整个民族产业的高度,崔总能够非常清晰地作出判断,这是对国家产业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和事业心的体现。”
  历时4年多时间,投入6亿多元的研发资金,亨通终于让光棒刻上了中国印记。现在,亨通光棒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亨通光棒一期的产能已经全部投产到位,二期正在逐步投产。
  在亨通20年的发展历程中,崔根良认为最重要的三件大事是:在全国率先进入光缆领域、收购外商独资企业、自主研发光棒。而自主研发光棒的意义,已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企业发展,更关乎提高中国光电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