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井冈山黄洋界。跨越革命风雨、激情岁月,6月初,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员、50多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诵着毛泽东经典诗词《西江月 井冈山》。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火种;今天,井冈山再次成为培养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摇篮”。
①重走朱毛挑粮小道
一次体验,一生财富
黄洋界下,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在这段长近5公里的崎岖山路上,“挑断的扁担”,成为艰苦革命和不屈信仰的象征。
今天的小道两旁,树木高耸入云、郁郁葱葱,而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是茅草的天下,由黄洋界上极目俯视,山脚下的细微动静如在眼前,正因这便利条件,黄洋界保卫战一战成名,“黄洋界上炮声隆”闻达天下。
“走在小道上,引路的老乡说,井冈山有很多路是红军闯出来的。老乡的话让我们感慨万千,中国革命的‘路’何尝不是‘闯’出来的。”国防大学学员袁红刚在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三谈到开发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作为体验式教学点初衷:“亲历亲为、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得到的感受,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重走挑粮小道,成了一批又一批学员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把静止的、平面的历史资源转化为立体的、鲜活的形象,激发学员情感,启发学员思考,增强教学的震撼力,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体验式教学的特色。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以“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是所有学员进行培训的第一课。学员集体敬献花圈、在哀乐声中向英烈们默哀、重温入党誓词,听授课教师讲述感人肺腑的历史细节……庄严肃穆的教学情境中,许多学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这句话已成为每期学员结业时最常引用的话语,“短短一句话,浓缩了我们太多的感受和太多的收获”,许多学员这样说。
如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已先后开发了34个现场教学点、5个体验式教学点,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达到情境交融、知情合一的效果,“一次现场教学课就好似一次精神洗礼”。
②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把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自觉
抓干部的党性锻炼,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种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如何通过培训,使之成为新时期干部党性锻炼的精神宝库?
“深度开发红色历史资源,拓展和深化党性锻炼的内容,把井冈山精神教育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结合起来”,学院领导认为,只有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点,才能探索以井冈山精神进行干部党性锻炼的有效途径。
学院组织院内外专家,深入研究党的早期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编写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史》、《井冈山斗争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弘扬井冈山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革命传统教育经典案例》等10多本文字教材,制作了《井冈丰碑》、《瑞京奠基》两部音像教材,收集了数千万字的文献资料,建立红色资源库。
针对干部队伍在理想信念、执政意识、群众观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员通过学习党的创业史、奋斗史,认识党创业的艰辛和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感悟“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增强对党的忠诚,提高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改造袁、王部队到策动宁都起义——领导者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力量;
“唤起工农千百万”——领导者要善于开展最广泛的政治动员;
相忍为党,顾全大局——领导者要善于维护团结……
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让现在承接传统,让现在继往开来。解剖当年“红旗虽然插上了井冈山,可这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等课题,成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备受欢迎的课程。
③多角度解读历史
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
“1934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期,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艰苦卓绝的阵地战。毛泽东在关心什么?”陈胜华教授讲课时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学员给震住了,“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告诉学员这些事实,不用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做群众工作,学员也能自己领悟到,群众工作要从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手。”在多处现场教学点授课的陈胜华教授表示,实事求是地重现历史是学院的教学理念,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学员,让学员通过思考悟出道理,会让学员收获更大。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给了井冈山人灵感。从培训理念、教学方式到管理模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大胆地尝试创新。
2006年博士毕业后执教学院的宋留青,为所在的现场教学点——三湾改编所在地准备了三套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党政干部学院讲“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讲“如何打造钢铁团队”,而对知识分子学员,宋留青则着重讲述三湾改编的细节,让学者们自己作判断和下结论。
“原以为来井冈山培训,和其它培训没什么两样,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课程,我们坐着听讲就可以了。”高校思想政治课骨干培训班学员、来自河北大学的田海舰对学院全新的培训方式耳目一新,“没想到这次来井冈山,学校先给了我一份单子,上面列了146门课程,根据学员特点、培训要求设置‘套餐’,跟菜单一样,太周到了!”
干部学院的培训对象包括党政、军队、专业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者,层次多、类别广、需求异。每次培训,学院都会通过训前信函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学员,训中教学评估、开座谈会,训后回访学员等方式,及时了解各类学员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班的性质、学制和学员层次等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使各类班次体现出自身特点。
“红米饭,南瓜汤”。走进历史深处,感悟井冈山精神,井冈山仿佛一座革命激情的加油站,让人思考,催人奋进。
相关评论:
抓共性 树个性
共性与个性,是辩证法上的一对概念。
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而言,其共性,就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宗旨、任务和规律等。其个性,就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而采取的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抓共性,又要树个性。如果不遵循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规律,忽视共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瞎搞蛮干;如果一所干部培训机构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他人不能复制和模仿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活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也为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这些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是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共性。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要“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求实效”就是共性,这在各个干部培训机构是一致的:要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中,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创新路”,则是要求各个干部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凸显个性。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根据中央的办学要求,结合干部学院的实际情况,坚持素质与能力相结合,创新培训理念;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创新培训内容;坚持激情与理性相结合,创新培训形式;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创新管理模式;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科研管理;坚持兼职与专职相结合,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强化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在“靠得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在党史、党建、领导科学、国情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注重给学员提供“钥匙”,切实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在“有本事上求突破”。同时,在搞好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打造现场体验式教学特色,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新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让学员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走进历史的深处,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使学员从灵魂深处受到震撼与触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何进一步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将是干部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