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山西五寨:“新型村官”新观察
来源: 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07-08-24 11:24
  这个夏天,晋西北山区小县五寨,吸引来了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40多批客人。这些“不速之客”来的主要目的,便是学习考察这里的新农村建设。
  织就五寨新农村美景的,是250个行政村。可别小看了这一个个不大点的村庄,其中已有一个村是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一个村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1个村获得过省部级以上荣誉。
  每一个先进村的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战斗力的“村官”群体作支撑——这也正是五寨新农村建设令人耳目一新之处。
  “村官”不是官,却顶一片天
  人们常说,工作要“一竿子插到底”,若到了村一级,便算探到“底”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白了,无论哪方面的工作,要想“落脚”到基层,最终还是要靠村干部们来安排、督促、落实。
  “村官不是官,却顶一片天”。一方面,村干部要处理方方面面与村里息息相关的大小事,另一方面,还担负着本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重任。村干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村子的发展和一方百姓的福祉。在五寨,曾有这样一个“全县十强村”: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两委”一班人,为村民架桥修路,兴建学校,发展经济,村里面貌日新月异,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全县红旗党组织。后来,这个党支部书记因接手一家企业而辞职,乡党委先后换了两个党支部书记,但一个私心过重,一个缺乏创新。多年的红旗村、经济强村,就这样渐渐掉队了。
  通过“解剖麻雀”,五寨县委深刻认识到: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新形势下,要通过严格选拔,认真培养,放手使用,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来稳定“村官”队伍,让这批不是“官”的村干部,在农村大舞台上,展示才干,建设家乡。
  财力保障打造“新型村官”
  要打造出“新型村官”,就必须改变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近年来,五寨县采取大专院校学科技、公司基地学技术、发达地区学经验、立足岗位抓实践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干部1200余人次。2005年以来,又先后从县、乡选派24名机关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科技副主任等职务,“零距离”帮带村干部,提升他们科技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
  今年5月,五寨县下发《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村官”的实施意见》,计划用5至7年时间,对在职村干部进行正规大专学历教育。“新型村官”培训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首期先培训50名村级干部。目前,在首期村干部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大专班里,来自全县的50名村“两委”干部通过入学考试后,开始为期两年半的学历教育。
  在培育“新型村官”中,五寨县委一手抓培养,重点解决好有人理事问题;一手抓保障,力求解决好有钱办事问题。2006年,全县农村转移支付资金99l万元,除去农村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维修、计划生育、五保户和优抚经费266万元外,剩余的725万元全部用于村级支配。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县财政再拿出资金,按每村1万元、每个社区2万元的标准,为250个行政村、6个社区党组织补贴工作经费,使基层组织运行财力支撑更加有力。
  “村官”队伍搅活一方热土
  培育“新型村官”,激活了“村官”队伍,搅活了一方热土,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水槽村,五寨县东北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落,远离县城。村子依山临河,仅350多口人,以种杂粮为主业。村“两委”请来专家,确立了现代小杂粮发展方向,将有机杂粮杂豆作为发展重点。今年3月,村里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每家都自备了垃圾桶,村里建起资源回收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垃圾的回收和清运。水槽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公园式村庄”,村党支部书记黄福生还应邀到山西农大介绍过经验。
  张家村是五寨的一个城郊村。一些农户在为城区单位搞庭院绿化服务时,逐渐掌握了苗木花卉繁育技术,并尝试着在自家庄稼地栽植名贵花草树木,然后销往城里。这些细微变化,都被村党支部书记沈明看在眼里。他开始在自家地里栽花种草,同时鼓动一些种植户传授技术,引导周边农户种植,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张家村一半以上的农户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全村一多半耕地里不是庄稼,而是香樟、女贞、杜鹃等60多种名贵花草苗木。
  五寨“新型村官”不仅在改变着五寨乡村的今天,还将描绘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