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竞飞”领新程——苏州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纪略
来源:
《苏州日报》2011年9月19日04版
发布时间:2011-09-19 09:37
群雁高飞头雁领。
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同样离不开“头雁”。近年来,苏州市从“科学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着手,致力于探索和打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工程,涌现出常德盛、吴栋材、陆仁华、陈惠芬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典型。在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进程中,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并走出一条苏州之路。
科学选拔 配优带头人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始终注重选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书记。苏州市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选任的重要标准,积极打破地域、单位、行业和身份限制,不断拓宽带头人来源渠道。
创新方式,加快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公开化步伐。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完成党组织换届工作,在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序扩大“无候选人民主直选”范围。经过换届,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属于“双强”型的达到785名,占7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75.9%。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区和谐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的掌舵和引航。苏州市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改进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员选举权,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和有序推行“无候选人民主直选”,655个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采取“公推直选”和“无候选人民主直选”的分别达到68.4%和9.8%。
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苏州市一方面通过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优配强非公有制党组织书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大选派力度,目前,全市共选派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指导员9337名,联系指导企业3.5万家。
深化“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构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在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487人。
重视教育引导 育强带头人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也不例外。
坚持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市整个干部培训规划。专门成立苏州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健全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培训体系。先后组织对全市2300多名“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科学发展能力轮训;组织10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欧洲、日韩、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培训;注重依托蒋巷村、永联村等时代典型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开通终端接收点超过2200个,实现城乡全覆盖。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是落脚点、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苏州市先后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新加坡培训班、社区党务干部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社区党组织书记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专题培训班及街道党务书记社区党建工作研讨班等,参加培训人数达1370人。
致力于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苏州市先后举办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中央党校研修班、对外经贸大学高级研修班、“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科学发展、诚信服务”轮训班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几年来,共计7780余人参加培训。
基础决定水平,水平决定视野。当今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很多问题扑面而来,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先机?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们更加具有世界眼光以及先进理念。
科学规范 管好带头人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有创新的管理理念,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实绩考核、民主评议和管理激励具体办法、推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
立足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以制度形式固定基层成熟的探索实践。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构建起覆盖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领域、比较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着重推行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程序、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三规范”制度,推行党组织书记向镇党委和党员群众双向承诺、双向述职制度,全面实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去年换届前,苏州市对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都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探索建立村级纪检监督组织,切实加强对各项村务工作和村干部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的监督。建立定期谈话诫勉制度。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完善不合格村(社区)干部退出机制。
上述制度不仅保证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也促使广大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有了压力、有了约束,更有了动力,激发起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强化保障 激励带头人
“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这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攒足了劲,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 ”相城区泰元社区党委书记王小男深有感触地评价苏州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坚持以人为本。苏州市专门出台《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对评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市委授予荣誉证书,正常离任后享受所在镇 (街道)副主任科员工资福利待遇;现任村党组织书记累计任职满6年,且在任职期间所在村被评为苏州市“先锋村”的,或累计任职满15年的,现任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满20年的,经考核批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享受所在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确保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树立“干部从基层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 2002年以来,苏州市从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82人,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76人。
大幅度调整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自2011年起,社区党组织书记总体待遇原则上达到上年度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探索推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岗位津补贴、退休补助和工作保障金制度。
经济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这些措施有效激发起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的干劲和热情,并凝练出“乡情工作法”、“仁爱工作法”、“融合工作法”等一批“服务人民群众、筑牢党建基石”的好方法。而接下来,群雁竞高飞,头雁高飞领新程,在推进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必将激发起他们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同样离不开“头雁”。近年来,苏州市从“科学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着手,致力于探索和打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工程,涌现出常德盛、吴栋材、陆仁华、陈惠芬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典型。在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进程中,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并走出一条苏州之路。
科学选拔 配优带头人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始终注重选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书记。苏州市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选任的重要标准,积极打破地域、单位、行业和身份限制,不断拓宽带头人来源渠道。
创新方式,加快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公开化步伐。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完成党组织换届工作,在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序扩大“无候选人民主直选”范围。经过换届,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属于“双强”型的达到785名,占7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75.9%。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区和谐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的掌舵和引航。苏州市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改进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员选举权,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和有序推行“无候选人民主直选”,655个社区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采取“公推直选”和“无候选人民主直选”的分别达到68.4%和9.8%。
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苏州市一方面通过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优配强非公有制党组织书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大选派力度,目前,全市共选派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指导员9337名,联系指导企业3.5万家。
深化“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构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在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487人。
重视教育引导 育强带头人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也不例外。
坚持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市整个干部培训规划。专门成立苏州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健全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培训体系。先后组织对全市2300多名“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科学发展能力轮训;组织10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欧洲、日韩、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培训;注重依托蒋巷村、永联村等时代典型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开通终端接收点超过2200个,实现城乡全覆盖。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是落脚点、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苏州市先后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新加坡培训班、社区党务干部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社区党组织书记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专题培训班及街道党务书记社区党建工作研讨班等,参加培训人数达1370人。
致力于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苏州市先后举办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中央党校研修班、对外经贸大学高级研修班、“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科学发展、诚信服务”轮训班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几年来,共计7780余人参加培训。
基础决定水平,水平决定视野。当今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很多问题扑面而来,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先机?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们更加具有世界眼光以及先进理念。
科学规范 管好带头人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有创新的管理理念,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实绩考核、民主评议和管理激励具体办法、推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
立足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以制度形式固定基层成熟的探索实践。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构建起覆盖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领域、比较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着重推行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程序、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三规范”制度,推行党组织书记向镇党委和党员群众双向承诺、双向述职制度,全面实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去年换届前,苏州市对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都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探索建立村级纪检监督组织,切实加强对各项村务工作和村干部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的监督。建立定期谈话诫勉制度。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完善不合格村(社区)干部退出机制。
上述制度不仅保证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也促使广大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有了压力、有了约束,更有了动力,激发起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强化保障 激励带头人
“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这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攒足了劲,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 ”相城区泰元社区党委书记王小男深有感触地评价苏州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坚持以人为本。苏州市专门出台《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对评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市委授予荣誉证书,正常离任后享受所在镇 (街道)副主任科员工资福利待遇;现任村党组织书记累计任职满6年,且在任职期间所在村被评为苏州市“先锋村”的,或累计任职满15年的,现任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满20年的,经考核批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享受所在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确保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树立“干部从基层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 2002年以来,苏州市从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82人,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76人。
大幅度调整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自2011年起,社区党组织书记总体待遇原则上达到上年度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探索推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岗位津补贴、退休补助和工作保障金制度。
经济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这些措施有效激发起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的干劲和热情,并凝练出“乡情工作法”、“仁爱工作法”、“融合工作法”等一批“服务人民群众、筑牢党建基石”的好方法。而接下来,群雁竞高飞,头雁高飞领新程,在推进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必将激发起他们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