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科学和谐发展我当先——创先争优之苏州优秀党员群像扫描(上)
来源:
《苏州日报》2011年9月8日01版
发布时间:2011-09-08 15:31
保持先进性,站在时代的前列,走在群众的前面!
围绕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和加快推进“第二个率先”的目标,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在苏州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时代的召唤下,广大党员干部继往开来,鼓干劲、比贡献、争先进,在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一个个勇立潮头的先进党员。
带领一方率先发展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党员的先进性,凝聚着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蕴涵着时代要求的鲜明特征。
在激情奔涌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我市共产党员奉献在前、名利在后,争先进、创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大潮中,苏州的干部群众以积极有为的行动凝聚起享誉全国的“三大法宝”。提起“张家港精神”,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秦振华。
1992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其间,他提出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此精神的引领下,张家港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阶段。在秦振华身体力行下,以创建为龙头,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成了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特色路径。“张家港精神”也带动了整个苏州的发展,“苏州跃起六只虎”的发展现象引起全国瞩目。
1998年,秦振华离开领导岗位后退而不休,尤其在全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近两年中,他始终马不停蹄,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后的13年里,秦振华先后作报告250多场,被全国41个地方聘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但分文不取。每次做报告他都要组织张家港企业家与当地洽谈合作,由他促成张家港企业在欠发达地区投资已超103亿元,其中35亿元投资西部,68亿元投资苏北。这位“张家港精神”的首倡者和实践者总是说:“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党和人民培养支持的结果,我要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赤诚之心,努力回报社会。 ”“给我一个舞台,我就能回报群众一份满意。 ”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苏州各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带领区域经济走上发展高平台、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的名字在苏州百姓乃至全国百姓中耳熟能详。 从家纺的“枕芯”到计算机的“龙芯”,从一个农村少女到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杰出建设者,从一个在煤油灯下以绣花谋生的母亲,到一名跨行业发展、现代化管理的企业集团老总——钱月宝以40多年创业发展、超越腾飞的不凡事业,创造了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几十年来,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以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己任,率领梦兰人创出了全国家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品牌——“梦兰”;率领梦兰人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领域跨越,龙芯产业化基地推出了由中国人自主研制、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龙芯系列电脑产品。
就在上个月,梦兰集团抓住国家放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开发领域的契机,与俄罗斯阿穆尔能源公司共同投建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抢抓机遇,跨国涉足能源开发,梦兰在高平台上再一次实现了转型升级。
在钱月宝的不懈追求下,梦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成长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如今,梦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36万元,村民100%住进了花园别墅。钱月宝还不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梦兰集团先后向灾民、孤儿、贫困地区捐助6000多万元,她个人也向社会捐助了1000多万元。
秦振华、常德盛、吴栋材、钱月宝……这些熟悉的名字是苏州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成百上千的优秀带头人和先进党员在无私奉献、共同成长!
立足岗位埋头苦干 汗水育出奇迹连连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
努力工作,一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二要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三要钻研技术、提高效率。
在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积极践行这一要求,用勤劳和智慧,立足本职,在各行各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州独特的优势。在2500多年吴文化的熏陶下,苏州各种文化形式百花齐放。喜欢滑稽戏的苏州人,一定会唱《一二三,起步走》的主题歌。这首歌不仅孩子们唱,大人们也唱;不仅苏州唱,从首都北京到南国广州,凡是有该剧上演的地方都在唱。苏州一个小小滑稽剧何以在全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这与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息息相关,她就是我国滑稽剧界绝无仅有的二度文华奖、二度梅花奖双料得主、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顾芗。
无论是《小小得月楼》中的服务员乔妹、还是《快活的黄帽子》中家庭主妇阿毛、抑或《一二三,起步走》中的乡村小姑娘安小花,在一出出令人捧腹而又发人深思的滑稽剧中,顾芗这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表演技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令人难忘的舞台艺术形象。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背后,蕴藏着多少艰辛和酸苦,答案就写在顾芗的名片背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钉子之所以能钉进木板,是因为目标纯粹而集中,力度专一而恰当。在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我市各行各业中,具有“钉子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中流砥柱。
一个没上过一天正规大学的武警支队主官,自主研发警用装备器材20余种,其中10项获国家专利,3项列装武警部队;创新战法20余项,60多次打黑除恶无一失手,令歹徒闻风丧胆;上百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一次次成功解救群众于水火,为维护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他就是武警江苏总队苏州支队支队长江鹰,曾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被苏州人民誉为“天堂之鹰”。“民有所忧,我有所为”,这是江鹰写在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多少年来,江鹰始终用行动践行着做人民忠诚卫士的诺言。然而,一个从未有过科研经历的带兵人,搞武器装备研发谈何容易!不懂技术,他找来各种书籍潜心啃读;奔走于大学、科研院所虚心求教;上门找军工企业寻求合作和技术支持。资金短缺,他说服妻子,把家里仅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再向亲人拆借,拼凑购置试制材料经费。身为一名武警,不可能丢下“岗位”专攻科研,他就“集纳”全部的业余时间,自谓曰:“白加黑”(白天、黑夜)、“五加二”(上班时间和双休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江鹰用智慧和勇敢,创造了“苏州创造”在武警部队的时代佳话。
苏州的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有所准备的先锋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刻苦钻研、勤于探索创新的人,才能演绎用汗水浇灌的别样精彩。
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非公党建一肩挑两头
不怕事难办,就怕有心人。前进道路上,困难在所难免,但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苏州共产党人总能找到破解的有效办法。
在非公经济组织尤其是外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这在高度开放的苏州是一个必须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昆山市沪士集团的党委负责人,陈惠芬常说:“非公企业党建好比是一副担子,一头挑的是企业的利益,另一头挑的是员工的利益,只有两头挑平了,路才走得稳,党组织才能既得到企业的支持,又得到员工的拥护。 ”
既要让职工满意,又能得到资方的支持,由陈惠芬的党建工作经验提炼而成的“融合工作法”成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范例。
沪士集团党支部成立之初,党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情况,陈惠芬提出了“改善结构、壮大力量、突出重点、增强活力”的工作思路,将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和具有高学历的年轻员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她的积极宣传下,企业年轻员工踊跃填写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成立以来,共发展78名党员,全部为35岁以下青年,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3人。沪士集团现有党员中,担任中层以上干部的57名,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125名。
在陈惠芬的带领下,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中很快得到显现。在一次公司的突然失火中,陈惠芬和党员员工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抢险救灾。事发当晚,她以党支部的名义,在电视上打出一条游动字幕,要求沪士员工次日早上上班。第二天,正在休假的员工一下子来了250多人。党员张进正在浙江休假,得知情况后,在当地召集了10多名员工风尘仆仆赶回企业。由于党员的模范带头,公司只用了短短一个星期就恢复了生产。当时正值一家合作公司对沪士电子进行稽核,在沪士电子顺利通过稽核后,合作厂商代表才知道沪士刚刚经历了火灾,万分惊讶的他们当场表示要与沪士开展进一步合作。
在这一突发事件中,党组织彰显的凝聚力、号召力,党员展现的先锋模范作用,让资方对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竖起了大拇指。该公司成功的党建工作很快在周边企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围绕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和加快推进“第二个率先”的目标,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活动在苏州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时代的召唤下,广大党员干部继往开来,鼓干劲、比贡献、争先进,在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一个个勇立潮头的先进党员。
带领一方率先发展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党员的先进性,凝聚着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蕴涵着时代要求的鲜明特征。
在激情奔涌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我市共产党员奉献在前、名利在后,争先进、创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大潮中,苏州的干部群众以积极有为的行动凝聚起享誉全国的“三大法宝”。提起“张家港精神”,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秦振华。
1992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其间,他提出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此精神的引领下,张家港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阶段。在秦振华身体力行下,以创建为龙头,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成了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特色路径。“张家港精神”也带动了整个苏州的发展,“苏州跃起六只虎”的发展现象引起全国瞩目。
1998年,秦振华离开领导岗位后退而不休,尤其在全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近两年中,他始终马不停蹄,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后的13年里,秦振华先后作报告250多场,被全国41个地方聘为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但分文不取。每次做报告他都要组织张家港企业家与当地洽谈合作,由他促成张家港企业在欠发达地区投资已超103亿元,其中35亿元投资西部,68亿元投资苏北。这位“张家港精神”的首倡者和实践者总是说:“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党和人民培养支持的结果,我要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赤诚之心,努力回报社会。 ”“给我一个舞台,我就能回报群众一份满意。 ”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苏州各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带领区域经济走上发展高平台、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的名字在苏州百姓乃至全国百姓中耳熟能详。 从家纺的“枕芯”到计算机的“龙芯”,从一个农村少女到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杰出建设者,从一个在煤油灯下以绣花谋生的母亲,到一名跨行业发展、现代化管理的企业集团老总——钱月宝以40多年创业发展、超越腾飞的不凡事业,创造了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几十年来,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以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己任,率领梦兰人创出了全国家纺行业中最具影响力品牌——“梦兰”;率领梦兰人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领域跨越,龙芯产业化基地推出了由中国人自主研制、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龙芯系列电脑产品。
就在上个月,梦兰集团抓住国家放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开发领域的契机,与俄罗斯阿穆尔能源公司共同投建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抢抓机遇,跨国涉足能源开发,梦兰在高平台上再一次实现了转型升级。
在钱月宝的不懈追求下,梦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成长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如今,梦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36万元,村民100%住进了花园别墅。钱月宝还不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梦兰集团先后向灾民、孤儿、贫困地区捐助6000多万元,她个人也向社会捐助了1000多万元。
秦振华、常德盛、吴栋材、钱月宝……这些熟悉的名字是苏州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成百上千的优秀带头人和先进党员在无私奉献、共同成长!
立足岗位埋头苦干 汗水育出奇迹连连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
努力工作,一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二要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三要钻研技术、提高效率。
在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积极践行这一要求,用勤劳和智慧,立足本职,在各行各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州独特的优势。在2500多年吴文化的熏陶下,苏州各种文化形式百花齐放。喜欢滑稽戏的苏州人,一定会唱《一二三,起步走》的主题歌。这首歌不仅孩子们唱,大人们也唱;不仅苏州唱,从首都北京到南国广州,凡是有该剧上演的地方都在唱。苏州一个小小滑稽剧何以在全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这与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息息相关,她就是我国滑稽剧界绝无仅有的二度文华奖、二度梅花奖双料得主、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顾芗。
无论是《小小得月楼》中的服务员乔妹、还是《快活的黄帽子》中家庭主妇阿毛、抑或《一二三,起步走》中的乡村小姑娘安小花,在一出出令人捧腹而又发人深思的滑稽剧中,顾芗这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表演技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令人难忘的舞台艺术形象。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背后,蕴藏着多少艰辛和酸苦,答案就写在顾芗的名片背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钉子之所以能钉进木板,是因为目标纯粹而集中,力度专一而恰当。在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我市各行各业中,具有“钉子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中流砥柱。
一个没上过一天正规大学的武警支队主官,自主研发警用装备器材20余种,其中10项获国家专利,3项列装武警部队;创新战法20余项,60多次打黑除恶无一失手,令歹徒闻风丧胆;上百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一次次成功解救群众于水火,为维护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他就是武警江苏总队苏州支队支队长江鹰,曾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号,被苏州人民誉为“天堂之鹰”。“民有所忧,我有所为”,这是江鹰写在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多少年来,江鹰始终用行动践行着做人民忠诚卫士的诺言。然而,一个从未有过科研经历的带兵人,搞武器装备研发谈何容易!不懂技术,他找来各种书籍潜心啃读;奔走于大学、科研院所虚心求教;上门找军工企业寻求合作和技术支持。资金短缺,他说服妻子,把家里仅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再向亲人拆借,拼凑购置试制材料经费。身为一名武警,不可能丢下“岗位”专攻科研,他就“集纳”全部的业余时间,自谓曰:“白加黑”(白天、黑夜)、“五加二”(上班时间和双休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江鹰用智慧和勇敢,创造了“苏州创造”在武警部队的时代佳话。
苏州的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有所准备的先锋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刻苦钻研、勤于探索创新的人,才能演绎用汗水浇灌的别样精彩。
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非公党建一肩挑两头
不怕事难办,就怕有心人。前进道路上,困难在所难免,但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苏州共产党人总能找到破解的有效办法。
在非公经济组织尤其是外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这在高度开放的苏州是一个必须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昆山市沪士集团的党委负责人,陈惠芬常说:“非公企业党建好比是一副担子,一头挑的是企业的利益,另一头挑的是员工的利益,只有两头挑平了,路才走得稳,党组织才能既得到企业的支持,又得到员工的拥护。 ”
既要让职工满意,又能得到资方的支持,由陈惠芬的党建工作经验提炼而成的“融合工作法”成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范例。
沪士集团党支部成立之初,党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情况,陈惠芬提出了“改善结构、壮大力量、突出重点、增强活力”的工作思路,将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和具有高学历的年轻员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她的积极宣传下,企业年轻员工踊跃填写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成立以来,共发展78名党员,全部为35岁以下青年,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3人。沪士集团现有党员中,担任中层以上干部的57名,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125名。
在陈惠芬的带领下,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中很快得到显现。在一次公司的突然失火中,陈惠芬和党员员工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抢险救灾。事发当晚,她以党支部的名义,在电视上打出一条游动字幕,要求沪士员工次日早上上班。第二天,正在休假的员工一下子来了250多人。党员张进正在浙江休假,得知情况后,在当地召集了10多名员工风尘仆仆赶回企业。由于党员的模范带头,公司只用了短短一个星期就恢复了生产。当时正值一家合作公司对沪士电子进行稽核,在沪士电子顺利通过稽核后,合作厂商代表才知道沪士刚刚经历了火灾,万分惊讶的他们当场表示要与沪士开展进一步合作。
在这一突发事件中,党组织彰显的凝聚力、号召力,党员展现的先锋模范作用,让资方对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竖起了大拇指。该公司成功的党建工作很快在周边企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