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首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在盛虹集团成立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16 16:35
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又多了一个头衔——江苏(盛虹)纺织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昨天,位于吴江盛泽镇的盛虹集团纺织研究院正式通过省科技厅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论证,成为吴江首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这标志着传统纺织企业盛虹集团在研发与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科技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构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完成高端研发设备及测试仪器的配套。 ”缪汉根告诉记者,他自己担任院长,通过引进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团队,可以更好地形成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合力,针对后石油时代世界纺织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把世界纺织行业中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低碳环保的项目引导出来,实施产业化,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介绍,盛虹纺织研究院位于盛虹集团现代纺织研发基地内,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该研究院以盛虹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下设5个专业化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两个ISO标准化组织机构和纤维检测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两个国家认可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质低碳环保纤维产业链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型环保型印染技术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产业化、再生聚酯纤维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依托企业研究院,通过3-5年的努力,深入研究纺织行业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选择对我国纺织行业及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引导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近年来,盛虹集团研发团队已承担并实施了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5个,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主持修订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成功开发出超细纤维、吸湿排汗纤维、PTT系列记忆纤维、超细功能性面料、记忆面料、金属丝面料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顺利进行产业化生产。此外,通过实施“125人才计划战略”,每年引进1名博士、2名硕士、5名高级工程师,汇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专业研发团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随着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在3-5年内,将至少有3-4项核心技术实施产业化。
盛虹集团党委副书记顾栋华告诉记者,盛虹集团自创立之初就把科技研发当做企业发展的主要推手,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仅去年的研发投入就达2.57亿元。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盛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盛虹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168.9亿元,利税13.45亿元。“盛虹纺织研究院的建设,包含了前瞻性、实用性与产业化技术。希望通过5-10年的发展壮大,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研究院,在主要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技术,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同时,依托研究院进一步凝聚研发方向、攻克重大技术难题、开发重大战略性目标产品,引导我国化纤纺织行业产业升级。 ”缪汉根说。
据介绍,盛虹纺织研究院位于盛虹集团现代纺织研发基地内,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该研究院以盛虹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下设5个专业化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两个ISO标准化组织机构和纤维检测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两个国家认可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质低碳环保纤维产业链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型环保型印染技术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产业化、再生聚酯纤维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依托企业研究院,通过3-5年的努力,深入研究纺织行业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选择对我国纺织行业及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引导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近年来,盛虹集团研发团队已承担并实施了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5个,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主持修订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成功开发出超细纤维、吸湿排汗纤维、PTT系列记忆纤维、超细功能性面料、记忆面料、金属丝面料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顺利进行产业化生产。此外,通过实施“125人才计划战略”,每年引进1名博士、2名硕士、5名高级工程师,汇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专业研发团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随着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在3-5年内,将至少有3-4项核心技术实施产业化。
盛虹集团党委副书记顾栋华告诉记者,盛虹集团自创立之初就把科技研发当做企业发展的主要推手,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仅去年的研发投入就达2.57亿元。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盛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去年,盛虹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168.9亿元,利税13.45亿元。“盛虹纺织研究院的建设,包含了前瞻性、实用性与产业化技术。希望通过5-10年的发展壮大,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研究院,在主要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技术,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同时,依托研究院进一步凝聚研发方向、攻克重大技术难题、开发重大战略性目标产品,引导我国化纤纺织行业产业升级。 ”缪汉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