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江苏邳州:建立后备干部使用新机制
来源: 中国人事报       发布时间:2007-08-15 08:52
  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委着眼“全面奔小康、建设新邳州”,探索出一条“以组团练兵、一线实战优化干部储备,以试用实绩和社会公论确定干部进退”的干部备用结合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干部使用中存在的“找不到、用不准、等不了”的难题。
  基层“双推”,公开荐才。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按照几个层次推荐后备干部。一是群众“海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不定框框,不定指标,由市直和乡镇各单位全体职工公开推荐出本单位的后备干部;二是组织推荐,由各乡镇、各单位党委(党组)向市委推荐后备干部;三是组织把关,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各镇、各单位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交集”结果,按照年度计划提拔干部数的1∶3比例,确定后备干部名额,全市每年动态确定副科级以上后备干部350名。
  “双基双培”,集中试才。对市委确定的年度后备干部人选,首先利用党校这个基地普遍进行理论培训。在此基础上,市委根据全市重点工作需要,确定后备干部集中锻炼基地。除少部分特殊部门、特殊业务岗位后备干部不宜抽调外,其他后备干部均要求离岗锻炼。主要锻炼岗位包括农村基层锻炼基地、重点项目督查锻炼基地、招商引资锻炼基地、和谐社会建设锻炼基地等四大基地。邳州市先后选派148名后备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为民富民抓民营”、新农村建设试点、后进村转化等实践锻炼活动。选派了200名后备干部深入任务重、问题多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工程一线工地进行督查和帮建。实施“十百千”赴浙“留学”工程,自去年开始,每年安排100名后备干部,到浙江民营企业跟班学习,计划10年培养1000名“商务通”。配合市委“民心工程”,选送干部在扶贫攻坚、企业改制、信访接待等任务艰巨岗位锻炼,学习建设和谐社会本领。
  通过这四大基地,让后备干部跳出原有岗位的窠臼,提前进入发展一线“准领导”岗位,接受实战练兵;同时,后备干部集中练兵,便于干部人才的比较鉴别,有利于特别优秀的干部在公平竞赛中脱颖而出。由于这些后备干部在经济建设一线摸爬滚打,与群众密切接触,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提高群众公认度。这种备用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更好更快锻炼培养干部和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效果。
  赛场选马,择优用才。对集中锻炼的后备干部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总结,半年一初评,一年一考核。除考核工作实绩外,在农村锻炼的,还要增加“村民满意度测评”;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锻炼的,还要听取外商、建设方以及拆迁户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坚持“凭实绩、重公认”用干部,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目前已从经过锻炼的后备干部中选拔162人到镇和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岗位任职,其中,党政主职28人。对各方面表现较好,但暂时不能使用的,继续留用培养,适时适才使用。对工作表现一般、发展潜力不大、群众公认程度不高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予以适当安排。同时,及时把新发现的优秀干部补充进来,使后备干部队伍在稳定和发展中不断得到优化。
  去年以来,全市公开精选了640名后备干部,经过集中锻炼,按照素质优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有162名后备干部被提拔重用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占同期提拔使用干部数的87%。这批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普遍干事有激情,攻坚有办法,服务有诚心,对促进邳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