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苏州之路”
来源:
《苏州日报》2011年7月15日01版
发布时间:2011-07-15 12:46
苏城书香增活力。一座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领跑者”,苏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发挥着这样的带头效应。近日,苏州着力构建“学习、研究、创新”三位一体模式的经验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将在7月18日、19日集中报道苏州这方面的新做法、新成效。
近年来,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课题,适应党员对学习的自主性、即时性、便利性的新要求,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态势,坚持以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以领导干部为示范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学习力建设,在学习内容上突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在学习路径上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强化研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在学习目标上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初步探索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苏州之路”。
抓重点、促示范
形成比学赶超、生动活泼的创建局面
党员干部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对苏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要求。市领导带头学习早已成为惯例,市委中心组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这个功能定位,沿着“问题—课题—解题”这条学习路径,引导领导干部围绕目标、带着问题,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市委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组织学习、专家辅导+集体研讨等管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增强学习主体能动性,实现学习成效最大化,他们将每月的一个星期六定为集体学习日,围绕大局,把领导“点题”与部门“荐题”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学习“菜单”,举办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专题学习报告会和研讨交流会。市委中心组成员会前预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讲座学习参考材料》,了解报告主题,市委宣传部配合主讲专家联系苏州实际打造“苏州版”讲稿。会中主讲专家注重把握听众反应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辅导。会后中心组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主讲专家立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行深度研讨,延伸学习链条,扬弃“你讲我听”的简单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今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现代化科学的原理与运用”“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专题开展集中学习,互动研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对于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委中心组带头学习不仅点明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正确理念,也带动了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积极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使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成为党员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的重要载体。
学习、研究、创新
目的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学习、研究、创新”,学习是前提,研究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三位一体,目标一致。今年4月,苏州电视台的一档《对话苏州》节目引起了全市百姓的关注,首期内容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与拆迁居民对话,面对“天下第一难”,蒋宏坤强调,为百姓谋福利,投入再大也值得,做得再多也不为过!随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就食品安全问题、市委副书记徐建明就转型中的农民发展问题,与市民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对话苏州》体现了苏州市领导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新理念。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把它解读为这也解决了苏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为谁学”的问题。他说苏州党员干部提出向书本、实践和群众学,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党员干部抓学习,心里必须装着事业和老百姓,有了这样的思想,学习才更有目标,也更有劲头。昆山市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打造现代化样板区”为主题加强学习力建设,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该市东村村委会今年举办《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讲座,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听讲,讲座上,动迁人员细心讲解,已动迁村民上台谈话,干部与村民畅所欲言,一些村民的“心结”就此打开。村干部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政策水平,而且做到了“拜群众为师,为群众服务”。“学习、研究、创新”的最后落脚点就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困难有新的办法上,让群众更幸福。苏州党员干部在学习时始终不忘这一点。平江区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市民,开通968891便民热线,开展“3645开心生活工程”,发展“金相邻互助联盟”等公益活动,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
干中学、学中干
学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提高创业、创新、创优能力
苏州各地的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各显神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建起了不少好制度,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市公安局建成由2000多名警用逻辑学会会员组成的基础创意团队,再加两级创意警务办公室和200多名骨干民警组成的特约研究员队伍,每天对民警发布的点子进行引导、补充和完善,这种“研究状态下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市检察系统推广“学社”新做法同样收到成效。吴江市在首创电视党课+网络党课的基础上,广泛创设“党员人人当教员”的“微型党课”,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沧浪区发挥区委中心组和社区党员学习中心户“双中心”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党员群众共学。苏州高新区依托学习品牌,围绕社会热点学、抓住思想疑点学、结合工作重点学。边干边学,以学促干,在苏州众多党员干部中正在逐渐形成气候。
学以致用,苏州党员干部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好文章。近年来,全市大力学习、弘扬苏州“三大法宝”和城市精神,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张家港市在学习中开展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问题近800个,制定相关措施1800多条。太仓市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这一课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太仓特色的“全覆盖、抓互动、重均衡”的社会管理模式。
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和基层党员教育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遴选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讲授实践经验。近年来,组织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赴新加坡学习社会管理经验,组织先锋村、示范村干部赴欧洲、日韩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昆山市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活动。苏州还按照“五个一”要求,建设党性教育、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现场教学基地,变实践主体为教师、实践现场为课堂、实践经验为教材。
苏州是个学习型城市,这样的城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它的自身优势,也有自己的特点。方世南教授在分析时表示,苏州大力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无疑将推动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也将更持久地激发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课题,适应党员对学习的自主性、即时性、便利性的新要求,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态势,坚持以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以领导干部为示范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学习力建设,在学习内容上突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在学习路径上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强化研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在学习目标上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初步探索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苏州之路”。
抓重点、促示范
形成比学赶超、生动活泼的创建局面
党员干部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对苏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要求。市领导带头学习早已成为惯例,市委中心组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这个功能定位,沿着“问题—课题—解题”这条学习路径,引导领导干部围绕目标、带着问题,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市委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组织学习、专家辅导+集体研讨等管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增强学习主体能动性,实现学习成效最大化,他们将每月的一个星期六定为集体学习日,围绕大局,把领导“点题”与部门“荐题”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学习“菜单”,举办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专题学习报告会和研讨交流会。市委中心组成员会前预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讲座学习参考材料》,了解报告主题,市委宣传部配合主讲专家联系苏州实际打造“苏州版”讲稿。会中主讲专家注重把握听众反应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辅导。会后中心组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主讲专家立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行深度研讨,延伸学习链条,扬弃“你讲我听”的简单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今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现代化科学的原理与运用”“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专题开展集中学习,互动研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对于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委中心组带头学习不仅点明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正确理念,也带动了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积极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使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成为党员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的重要载体。
学习、研究、创新
目的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学习、研究、创新”,学习是前提,研究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三位一体,目标一致。今年4月,苏州电视台的一档《对话苏州》节目引起了全市百姓的关注,首期内容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与拆迁居民对话,面对“天下第一难”,蒋宏坤强调,为百姓谋福利,投入再大也值得,做得再多也不为过!随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就食品安全问题、市委副书记徐建明就转型中的农民发展问题,与市民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对话苏州》体现了苏州市领导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新理念。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把它解读为这也解决了苏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为谁学”的问题。他说苏州党员干部提出向书本、实践和群众学,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党员干部抓学习,心里必须装着事业和老百姓,有了这样的思想,学习才更有目标,也更有劲头。昆山市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打造现代化样板区”为主题加强学习力建设,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该市东村村委会今年举办《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讲座,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听讲,讲座上,动迁人员细心讲解,已动迁村民上台谈话,干部与村民畅所欲言,一些村民的“心结”就此打开。村干部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政策水平,而且做到了“拜群众为师,为群众服务”。“学习、研究、创新”的最后落脚点就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困难有新的办法上,让群众更幸福。苏州党员干部在学习时始终不忘这一点。平江区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市民,开通968891便民热线,开展“3645开心生活工程”,发展“金相邻互助联盟”等公益活动,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
干中学、学中干
学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提高创业、创新、创优能力
苏州各地的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各显神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建起了不少好制度,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市公安局建成由2000多名警用逻辑学会会员组成的基础创意团队,再加两级创意警务办公室和200多名骨干民警组成的特约研究员队伍,每天对民警发布的点子进行引导、补充和完善,这种“研究状态下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市检察系统推广“学社”新做法同样收到成效。吴江市在首创电视党课+网络党课的基础上,广泛创设“党员人人当教员”的“微型党课”,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沧浪区发挥区委中心组和社区党员学习中心户“双中心”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党员群众共学。苏州高新区依托学习品牌,围绕社会热点学、抓住思想疑点学、结合工作重点学。边干边学,以学促干,在苏州众多党员干部中正在逐渐形成气候。
学以致用,苏州党员干部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好文章。近年来,全市大力学习、弘扬苏州“三大法宝”和城市精神,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张家港市在学习中开展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问题近800个,制定相关措施1800多条。太仓市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这一课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太仓特色的“全覆盖、抓互动、重均衡”的社会管理模式。
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和基层党员教育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遴选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讲授实践经验。近年来,组织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赴新加坡学习社会管理经验,组织先锋村、示范村干部赴欧洲、日韩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昆山市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活动。苏州还按照“五个一”要求,建设党性教育、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现场教学基地,变实践主体为教师、实践现场为课堂、实践经验为教材。
苏州是个学习型城市,这样的城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它的自身优势,也有自己的特点。方世南教授在分析时表示,苏州大力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无疑将推动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也将更持久地激发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