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科技最前沿——记羿日新能源董事长郭射宇博士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7月6日02版
发布时间:2011-07-06 11:43
中等身材,略显清瘦,一件皱皱的旧衬衣,一条浅色的西裤,略显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
眼前的郭射宇,为苏州羿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一副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打扮。然而,听他谈起他涉足的太阳能领域,他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全球领域得到认可的成就,却又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权威著作 他有论述
《光伏科学与工程手册》,这是一本全球太阳能研究领域的权威书籍,责任编辑邀请了全球太阳能研究领域的各路顶尖高手分别著述。几天前,郭射宇收到了英国这家知名出版社的邀请函,希望郭射宇博士为这部著作的最新版本撰写《透明导电膜》章节。郭射宇自豪地说,全书只有两名中国人参与编写,他是其一。
郭射宇在薄膜表面处理领域已有近20年的研究经验;在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也有8年的工作研究经历,掌握了一套独特的镀膜技术。
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郭射宇就参与了高科技开发公司的创立和开发工作,并担任研发部经理,他带队研制的半导体芯片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刻蚀机,达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并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美国EPV太阳能公司工作期间,作为领衔科学家,他负责“线性空心阴极、脉冲源的化学反应溅射”的研发,这是美国国家高级技术项目,还得到了100万美金的支持。
他第一次提出了钛掺杂氧化铟的方法,取得了世界上目前应用溅射方法获得透明导电膜里最高的电子迁移率纪录。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也引用此理念获得了高电子迁移率,为下一代高性能透明导电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郭射宇的研究成果被许多文献引用,并被收录在日本关于世界太阳能新进展的2005年总结报告中。
郭博士介绍说,正是他研究获得的透明导电膜最高电子迁移率记录,奠定了他在太阳能透明导电膜领域的世界顶尖地位,《光伏科学与工程手册》才向他约稿。
世界首创 中国骄傲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郭射宇刚刚送走了回国度假的妻女,现在,他又要一个人,日以继夜地去攻克眼前的技术难关。
郭射宇是安徽人,本科时就读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又去攻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之后,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工作了4年。1994年,他远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此后就在美国工作,直到2009年决定回国创业。
在美国的15年,与很多中国科学家一样,郭射宇以他的勤奋、执着、努力,不仅在太阳能研究领域跑到了最前端,而且也为家人创造了一个稳定、富足的生活条件。郭射宇把他在美国取得的成就归结为在国内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以及美国先进的技术学习。
诱惑来自对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郭博士分析说,中国是世界太阳能板生产基地,全球有70%的产量在中国生产,但国内在太阳能研发学术领域的成就却很一般。
在与同是中国籍留美科学家、同是太阳能领域研究科学家杨少华不断接触和探讨后,共同的理想促使两人决定一起回国创业。当时,正逢国内出台密集的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归国创业。
郭射宇介绍说,太阳能发电分两种,一种是晶体硅,是目前的主导产品,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产品价格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另一种薄膜技术,虽然转化效率低,但造价便宜,还有技术提升空间,这也是太阳能发电未来的突破口。
郭射宇和杨少华在吴江创办的羿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瞄准这个商机,设想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为非晶硅和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提供高品质的透明导电板,从而提高这些厂家产品质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
自从2009年在吴江注册成立公司后,公司仅用1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新的镀膜技术从实验室向企业应用的转化,他们自主开发、研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中试生产线,实现了在镀膜后在原来仅6%至6.5%能源转化率的基础上,再提高7%转化率的理想效果。连郭射宇原来在美国公司的老板都惊讶于如此高的太阳能转化率中试生产线居然在中国吴江首次研发成功。这,给了郭射宇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前景广阔 如雨后彩虹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郭射宇坦言,公司的中试生产线虽然首战告捷,但在大面积生产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研发团队继续攻坚,毕竟这是世界性难题。
远离妻儿,一个人回国创业,郭射宇离开美国安逸的生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新公司,每天从早干到晚,说不清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他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虽然人辛苦很多,但郭射宇以及整个公司,却时时感受到来自吴江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从公司注册开始,当地政府就安排专办帮助包办了所有手续。在公司资金方面,政府除了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还主动引荐投资公司来投资。包括与产品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联系,当地政府也给予主动的信息提供。郭射宇感到新公司在吴江运作得很顺手。
郭射宇说,当初选择吴江,很大的原因是这里是合作者杨少华的家乡,来了之后,才越来越感受到这里的好。这里环境优美、宁静,跟美国很像,非常适合作研究。对于吴江政府提供给他的50万元安家补贴,他还没来得及在当地购房,但他有意在今年完成购房,真正把自己安顿在第二故乡。
对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郭射宇表示,首先是继续攻关,在大生产中实现转化率提高6%—8%的目标;其次,利用目前的中试生产线,生产其它电子产品,形成销售;再次是与苏州一家做软体薄膜电池板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生产导电膜。
郭射宇把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归结为两个字———喜欢。这是他喜欢的工作、喜欢的研究领域、喜欢的工作地点。为了梦想,他将继续努力。
眼前的郭射宇,为苏州羿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一副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打扮。然而,听他谈起他涉足的太阳能领域,他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全球领域得到认可的成就,却又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权威著作 他有论述
《光伏科学与工程手册》,这是一本全球太阳能研究领域的权威书籍,责任编辑邀请了全球太阳能研究领域的各路顶尖高手分别著述。几天前,郭射宇收到了英国这家知名出版社的邀请函,希望郭射宇博士为这部著作的最新版本撰写《透明导电膜》章节。郭射宇自豪地说,全书只有两名中国人参与编写,他是其一。
郭射宇在薄膜表面处理领域已有近20年的研究经验;在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也有8年的工作研究经历,掌握了一套独特的镀膜技术。
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郭射宇就参与了高科技开发公司的创立和开发工作,并担任研发部经理,他带队研制的半导体芯片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刻蚀机,达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并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美国EPV太阳能公司工作期间,作为领衔科学家,他负责“线性空心阴极、脉冲源的化学反应溅射”的研发,这是美国国家高级技术项目,还得到了100万美金的支持。
他第一次提出了钛掺杂氧化铟的方法,取得了世界上目前应用溅射方法获得透明导电膜里最高的电子迁移率纪录。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也引用此理念获得了高电子迁移率,为下一代高性能透明导电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郭射宇的研究成果被许多文献引用,并被收录在日本关于世界太阳能新进展的2005年总结报告中。
郭博士介绍说,正是他研究获得的透明导电膜最高电子迁移率记录,奠定了他在太阳能透明导电膜领域的世界顶尖地位,《光伏科学与工程手册》才向他约稿。
世界首创 中国骄傲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郭射宇刚刚送走了回国度假的妻女,现在,他又要一个人,日以继夜地去攻克眼前的技术难关。
郭射宇是安徽人,本科时就读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又去攻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之后,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工作了4年。1994年,他远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此后就在美国工作,直到2009年决定回国创业。
在美国的15年,与很多中国科学家一样,郭射宇以他的勤奋、执着、努力,不仅在太阳能研究领域跑到了最前端,而且也为家人创造了一个稳定、富足的生活条件。郭射宇把他在美国取得的成就归结为在国内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以及美国先进的技术学习。
诱惑来自对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郭博士分析说,中国是世界太阳能板生产基地,全球有70%的产量在中国生产,但国内在太阳能研发学术领域的成就却很一般。
在与同是中国籍留美科学家、同是太阳能领域研究科学家杨少华不断接触和探讨后,共同的理想促使两人决定一起回国创业。当时,正逢国内出台密集的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归国创业。
郭射宇介绍说,太阳能发电分两种,一种是晶体硅,是目前的主导产品,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产品价格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另一种薄膜技术,虽然转化效率低,但造价便宜,还有技术提升空间,这也是太阳能发电未来的突破口。
郭射宇和杨少华在吴江创办的羿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瞄准这个商机,设想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为非晶硅和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厂家提供高品质的透明导电板,从而提高这些厂家产品质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
自从2009年在吴江注册成立公司后,公司仅用1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新的镀膜技术从实验室向企业应用的转化,他们自主开发、研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中试生产线,实现了在镀膜后在原来仅6%至6.5%能源转化率的基础上,再提高7%转化率的理想效果。连郭射宇原来在美国公司的老板都惊讶于如此高的太阳能转化率中试生产线居然在中国吴江首次研发成功。这,给了郭射宇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前景广阔 如雨后彩虹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郭射宇坦言,公司的中试生产线虽然首战告捷,但在大面积生产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需要研发团队继续攻坚,毕竟这是世界性难题。
远离妻儿,一个人回国创业,郭射宇离开美国安逸的生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新公司,每天从早干到晚,说不清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他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虽然人辛苦很多,但郭射宇以及整个公司,却时时感受到来自吴江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从公司注册开始,当地政府就安排专办帮助包办了所有手续。在公司资金方面,政府除了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还主动引荐投资公司来投资。包括与产品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联系,当地政府也给予主动的信息提供。郭射宇感到新公司在吴江运作得很顺手。
郭射宇说,当初选择吴江,很大的原因是这里是合作者杨少华的家乡,来了之后,才越来越感受到这里的好。这里环境优美、宁静,跟美国很像,非常适合作研究。对于吴江政府提供给他的50万元安家补贴,他还没来得及在当地购房,但他有意在今年完成购房,真正把自己安顿在第二故乡。
对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郭射宇表示,首先是继续攻关,在大生产中实现转化率提高6%—8%的目标;其次,利用目前的中试生产线,生产其它电子产品,形成销售;再次是与苏州一家做软体薄膜电池板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生产导电膜。
郭射宇把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归结为两个字———喜欢。这是他喜欢的工作、喜欢的研究领域、喜欢的工作地点。为了梦想,他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