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新吴江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7月2日02版       发布时间:2011-07-02 16:52
  解放后
  1949年4月—1952年12月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7日,苏州解放。4月29日至5月5日,吴江县全境先后获得解放。
  随后,中共吴江县委员会(简称县委)、吴江县人民政府(简称县政府)相继成立。在苏州地委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陆续建立区乡政权和群众组织,废除保甲制,组织开展征粮支前、剿匪肃特、恢复生产、防汛救灾、稳定物价等各项工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人民生活。吴江人民走上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53年1月—1956年9月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4月14日,吴江县委书记李前在县二届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词中提出:“国家大规模建设的‘一五’计划在开始执行的时候,我们全县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农业生产。”会议号召“各界人民更好地团结一致,为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胜利实现而奋斗”。
  随着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实施,吴江根据上级的部署,大力推进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吴江县先后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共商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地方政治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全县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又有新的发展。
  1956年9月—1966年5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之路。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
  吴江和全国一样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县委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努力推动全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但探索过程经历了艰难与曲折。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吴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困难和影响。
  1963年9月,中央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间的过渡阶段。随着党的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县委认真总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领导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同时,吴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开展党员干部的培训,掀起了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广泛开展学习英模的活动。同时还狠抓了人民武装建设,加强了战备。
  改革开放前
  1966年5月—1978年12月
  1966年,正当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中的严重困难、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这场运动,扰乱了吴江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严重影响。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吴江县委按照中央、省委、地委的工作部署,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揭批“四人帮”的反动本质,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与事,对一批冤假错案开始复查和平反工作,在思想政治上实现初步的拨乱反正。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开始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在思想政治领域拨乱反正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也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吴江的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和理论上进一步划清了是非界限,摆正了政治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吴江全县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掀起了普及“大寨县”、普及大庆式企业,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热潮。同时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
  1978年—至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吴江人民抓发展机遇,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后,吴江的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集体经济大发展(1978—1991)、外向型经济大提升(1992—1198)、民营经济大跨越(1999年至今)三个历史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吴江就提出了集体经济与对外经济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又提出了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近年来,吴江大力实施“4+4+1”产业振兴计划。
  从开创“苏南模式”到“超越计划”,从“产业振兴计划”到“两竞赛一赶超”,吴江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乡镇企业造就的半壁江山,到四大产业构建的经济支柱,吴江成为苏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驱者,成为全省民营经济的领头羊。
  吴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项实事工程和惠民措施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无论是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的齐头并进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无论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吴江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