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沃土 挥写精彩人生——记汾湖镇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6月20日04版
发布时间:2011-06-20 09:04

王建荣在30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中,特别是在担任元荡村村书记的8年里,他始终坚持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共同致富,将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苏州市级的先锋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本人也获得了江苏省劳动模范、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吴江市十佳优秀村书记、吴江市勤廉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创新思路 做强村级经济
元荡村是2003年由南灶、西岑、荡西三村合并而来,原南灶村党支部书记王建荣成了新成立的元荡村带头人。随着土地、人口一起合并的还有160多万元债务,在合并之初,元荡村就被划入了第三轮吴江市级扶贫村。
刚接手元荡村,就背上了这么大一个包袱,让王建荣备感压力。但走马上任的王建荣面对困境没有一句抱怨,而是响亮地喊出“人穷志不穷,求富靠拼搏”、“同做文明元荡人,共建和谐新农村”的口号,激励村领导班子齐心协力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为了尽快摘掉扶贫村的帽子,王建荣日思夜虑,他仔细研究吴江市的扶贫优惠政策,“如果光是坐等扶贫,那还是死路一条。只有主动迎难,用活政策,才能提高村级经济收入”。
当时,吴江为每一个扶贫村都确立了一个挂钩单位,由这个单位每年给予一定资金的补助。元荡村当时的挂钩单位是吴江农村商业银行。2004年,王建荣上任后的第一年,元荡村依托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给村里带来了2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这一次成功“范例”,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05年10月,吴江市开始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我们村发展得不错,不需要指导员。”当时很多村书记都这样想,唯独王建荣例外,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多认识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王建荣主动向镇上申请引进指导员。
吴江市国土局的一名中层干部“蹲点”元荡村,村干部团结奋进的干劲让他看到了元荡村发展的潜力,他主动帮元荡村出谋划策。王建荣抓住机会,将元荡村水域面积大、低洼地废弃地多的情况做了认真细致排查,并且制定了周详的复垦项目计划。
在指导员的指导下,元荡村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利用集体建设留用地计划书,并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成功争取到了土地置换指标。当年,元荡村就拿到土地复垦补偿费200多万元,挖到了村级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
这笔钱让身处困境中的元荡村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让王建荣十分兴奋。他的步伐越迈越大,改革发展的频率越来越快。在他的带领下,元荡村全面盘活村级资产,大力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相继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和3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此同时,村里建起了工业小区,25家企业落户,解决了本村4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006年,王建荣又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动员188户农户与村集体共同投资入股,组建吴江市首家富民合作社———益民经济合作社。由该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09年出租给上海天戈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村集体收入再增150万元,入股农户年分红80多万元。
2010年,元荡村村级可支配收入达521万元,比2003年增长了12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68万元,比2003年翻了1.5倍。元荡村也从昔日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富民强村新家园,成为吴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发展为民 做好惠民工程
在发展村级经济富裕群众的同时,王建荣十分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让村民富了口袋富脑袋,富了个人想大家,争做文明元荡人。
他带领元荡村深入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2007年率先实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了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让村民变股民,真正成为了集体经济一分子;2009年又结合全市入股种粮土地财政补贴政策,率先动员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入股组建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农户有地不耕种,收益靠分红,年分红120多万元;同时还率先建立村粮油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村内2550亩土地实行农场化经营,加快建设高效农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村民已从原先只关心个人家庭发展逐步转变到积极关注集体、热心参与管理上来,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明显增强。
2004年上半年,村里出资给全村20多位老党员每人订阅了一份党报。直到现在,王建荣还记得第一份报纸送到老党员家里的情形,这位80多岁的老党员还特地赶到村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006年,王建荣发现经济收入逐渐好转的元荡村村民业余生活仍比较单调,如何才能让村民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当时村部的大院子里有一块空地,王建荣利用这块空地浇筑了一片灯光篮球场,向村民开放,元荡村篮球队也同时宣告成立。随后,这片篮球场上每年都要进行村级篮球赛,元荡的篮球队也多次在苏州市级的农民篮球赛中获一等奖。
只要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事,王建荣从不吝啬。元荡村的孩子要到村口搭校车上学,去候车点接送小孩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遇到下雨天非常不方便。王建荣知道后,毫不犹豫地建起了两座候车亭,“那时候村里的经济还比较困难,负债还没还清。但这钱无论如何该花”。
为倡导互帮互助新风尚,2006年冬天,王建荣利用党员冬训的机会,提出了建立党员扶贫基金帮助困难群众的想法。全体党员一致响应,当即捐款,奉献爱心。党员扶贫基金成立以来,已有12万元爱心款汇入了基金。
在王建荣的带领下,元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该村先后创下了吴江市多个第一:建成首个灯光篮球场、成立首家益民经济合作社、成立首个党员服务中心、成立首个党员扶贫基金、成立首家便民服务室、率先邀请上海和无锡的专业戏剧团为村民唱大戏、首先起用大学生村官、首批建成省级达标医务站。该村先后获得了省卫生村、生态村,省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省创建文明村先进村,苏州市先锋村等省、市级40多项荣誉,并被命名为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明确方向 推动城乡一体
从2007年开始,元荡村每年都要投入逾200万元的资金进行村容村貌建设。截至目前,村里已修建村主干道2000米,支干道5000米,全部硬化、绿化,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户户通村道,全村主干道都得到了亮化。
该村还对三个村民集中居住度高的自然村进行旧村改造,完成河道驳岸、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村庄整治工程,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原先的“脏乱差”已变身为如今的“净优美”。
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2010年该村又投入500万元建造一个面积3600平方米,集党员服务、就业服务、社区救助、计生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治安、环境卫生、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
面对这些成绩,王建荣并不满足,他的目标已经确立:三年内村级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再建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我们将重点实施‘一二三’工程,建立一个中心,推进两个点,建设三个园。以一个城镇的规划,打造一个新元荡,努力争创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村。”元荡村未来的发展蓝图在王建荣的脑海里已经勾画完成。
一个中心指的是正在建设中的社区服务中心。两个点指的是新农村安置点和旧村改造点。其中新农村安置点可容纳240户人家,目前可安置80户农户的一期区域规划已经启动。三个园指的是科技富民园、村民休闲公园和新汾湖人家职工集宿园。其中,村民休闲公园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200多万元,主要利用村部及新农村集中安置点周边的闲置地建造,是一个敞开式的休闲公园,为村民开展唱歌、舞蹈、篮球等文体活动提供方便,目前该休闲公园正在建设之中。
“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面对元荡村的未来,王建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