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记鹰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关祥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5月20日05版
发布时间:2011-05-23 10:04
人物简介
徐关祥,生于1945年11月,祖籍浙江绍兴,从小生活在盛泽,11岁时父母双亡。他放过牛、种过田,没有上过一天学。1962年任杨扇大队的生产队长,1964年应征入伍,1965年在部队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退伍回乡任杨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后到乡镇企业任职,1985年调任吴江印染厂,后办起全市第一家乡镇企业印染厂,1988年组建鹰翔集团,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992年当选党的十四大代表。
采访徐关祥,他一直强调的是“我很简单,最大的特点就是艰苦朴素”。可他的经历却一点不简单,纵观鹰翔集团波澜壮阔的成长史,是改革开放以来吴江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精彩蓝本;从一字不识的放牛娃到退伍军人、村干部再到民营企业家,徐关祥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成长故事片。
走近徐关祥,从他淳朴的表述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本色一: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在鹰翔集团的接待大厅里,排满了从全国到省、市各级各类的荣誉,这些荣誉记录着鹰翔的成长历程,也透视着徐关祥勇往超前的奋斗精神。
1980年,徐关祥踏上企业的领导岗位,开始发挥他在经营管理中的独到才能,特别是1985年调任吴江印染厂后,他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靠50万元贷款办起了吴江第一家乡镇企业印染厂,被称为“大饭店前摆粥摊”,在获得成功后,又相继创立了吴江盛泽定型厂、吴江盛泽丝绸炼染厂、吴江盛溢印花有限公司和十多个经营部门,从一个印染“小作坊”发展成为当时吴江最大的印染集团,成为吴江乡镇企业的领头羊、排头兵。经过5年的发展,鹰翔的产值在全国乡镇企业中名列第二,徐关祥也因此作为乡镇企业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四大。
上个世纪90年代,鹰翔进入跨行业发展阶段,针对吴江地区化纤丝大量进口、织厂原料紧缺现象,鹰翔先后兴办了喷水织造分厂和化纤纺丝分厂,企业从单一的印染生产发展到喷水织造和化纤纺丝,同时配套了热电、自来水、码头等公用工程,这批项目投资总额达10亿元,企业的规模由此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1999年,鹰翔改制更名为吴江鹰翔化纤有限公司,成为一家民营企业,改制后的企业产权制度明晰,效益明显提升,同时也进入高科技发展阶段。
2002年,徐关祥以惊人的胆略和敏锐的眼光,投入20多亿元兴建了4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徐关祥虽然年近6旬,但精神焕发。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在筹建第一线指挥工作。经过一年的奋战,一期2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在2003年顺利投产,2006年初,第二期项目2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开工建设,2007年4月投产。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鹰翔已经成为一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规模较大,集纺织生产、原料经营、能源、投资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集团企业,年销售额超50亿元,每年上缴税收近3亿元。
从印染厂到喷水织造、切片纺、熔体直纺,在吴江纺织业界创造了多少个第一,徐关祥自己也说不清楚。已年过6旬的徐关祥,平时也会把年龄挂在嘴上,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勇当第一”的心,市里奖励给纳税大户的奔驰、宝马拿过了,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拿到企业慈善基金。他对鹰翔今后发展又描绘了新宏图:一是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争取两年内上市;二是办好物流公司等,跻身现代服务业,推进公司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本色二: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每天清晨和下班后,徐关祥都习惯到厂区里走走,和公司管理人员、工人师傅谈谈心,平时上下班也基本以步行为主,没事和街坊邻居聊聊天,他还获得了“百步大王”的雅号。一年365天,徐关祥大部分时间都在厂里,他平时很少出差,这么多年只因为考察出过一次国,最长的外出时间就是十四大期间在北京开会。
他就像一粒种子,始终把根扎在群众中间,每天和最普通的群众在一起,是他最大的心愿。
徐关祥经常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鹰翔。”回忆起当年的艰苦生活,徐关祥依然是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他17岁时就做了生产队长,当了两年生产队长又去当兵,在部队因为训练刻苦,一年后就提拔为副班长,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当年的入党申请书还是战友帮着写的。因为家庭成分好,他作为解放军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党的十四大期间,他和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浙江省省委书记李泽民在一张桌子上吃了一个星期的饭,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结下了珍贵的友谊,温总理后来还两次到吴江来看望他。温总理视察鹰翔期间,他要帮总理撑伞,总理要帮他撑伞,两人还为此谦让了一番。
1995年起,徐关祥先后接待了江泽民、李鹏、温家宝、罗干、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虽然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徐关祥心里装着的始终是普通群众。他提出,不能因为今天吃饱饭就忘记曾经要过饭,帮助更多的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是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就越大。
鹰翔目前的职工有近3000人,除了保证每年上缴国家的税金,还要保证员工工资每年保持15%的增幅,今年前4个月,鹰翔已经上缴税收1亿多元,目前鹰翔在同类企业中用地是最少的,但“亩均税收”、员工人均税收都排名第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鹰翔一直为镇上的20多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让他们的生活有依靠。有一次,徐关祥还背着一名残疾人参加公司的年终聚餐,能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做点事,是他最大的幸福。
本色三: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盛泽的企业家中,徐关祥的艰苦奋斗作风和低调实干精神是出了名的。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没有豪华的办公室,到鹰翔找徐关祥,他要么在门卫旁边的办公室,要么就在销售部的经理室,他对此的解释是,办企业就要“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把企业做优做强是关键。
徐关祥平时非常节俭,除了出席重要会议,很少外出,基本不陪客人吃饭,也没有什么招待费用开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吃鱼怕鲠,吃肉怕胖,抽点烟还危害身体健康,还是家常便饭最保险”。
徐关祥很“土”也很“洋”。说他“土”,一个上亿身家的老板用的是部小灵通,还经常不开机。鹰翔投资房地产后建起很多精品住宅,可他还是习惯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陈设也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说他“洋”,他始终关注纺织品最新流行趋势,不断引进一流人才和科技力量,一直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优质名牌产品。他经常说,比企业比的不是企业规模有多大,而是比产品的高、精、优,比谁的能耗更小,比谁的税收贡献更大。
在经历乡镇企业到民营的改制后,徐关祥又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上市,努力让鹰翔从民营企业变成社会企业。徐关祥提出,企业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公司的管理更为科学,结构更为完善,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老党员、老企业家,徐关祥始终把党性原则放在首位,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节俭与自律更让人敬佩。他在采访结束时表示,今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伟大的党带领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只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鹰翔将再创新辉煌,为党的事业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徐关祥,生于1945年11月,祖籍浙江绍兴,从小生活在盛泽,11岁时父母双亡。他放过牛、种过田,没有上过一天学。1962年任杨扇大队的生产队长,1964年应征入伍,1965年在部队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退伍回乡任杨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后到乡镇企业任职,1985年调任吴江印染厂,后办起全市第一家乡镇企业印染厂,1988年组建鹰翔集团,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992年当选党的十四大代表。
采访徐关祥,他一直强调的是“我很简单,最大的特点就是艰苦朴素”。可他的经历却一点不简单,纵观鹰翔集团波澜壮阔的成长史,是改革开放以来吴江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精彩蓝本;从一字不识的放牛娃到退伍军人、村干部再到民营企业家,徐关祥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成长故事片。
走近徐关祥,从他淳朴的表述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本色一: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在鹰翔集团的接待大厅里,排满了从全国到省、市各级各类的荣誉,这些荣誉记录着鹰翔的成长历程,也透视着徐关祥勇往超前的奋斗精神。
1980年,徐关祥踏上企业的领导岗位,开始发挥他在经营管理中的独到才能,特别是1985年调任吴江印染厂后,他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靠50万元贷款办起了吴江第一家乡镇企业印染厂,被称为“大饭店前摆粥摊”,在获得成功后,又相继创立了吴江盛泽定型厂、吴江盛泽丝绸炼染厂、吴江盛溢印花有限公司和十多个经营部门,从一个印染“小作坊”发展成为当时吴江最大的印染集团,成为吴江乡镇企业的领头羊、排头兵。经过5年的发展,鹰翔的产值在全国乡镇企业中名列第二,徐关祥也因此作为乡镇企业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四大。
上个世纪90年代,鹰翔进入跨行业发展阶段,针对吴江地区化纤丝大量进口、织厂原料紧缺现象,鹰翔先后兴办了喷水织造分厂和化纤纺丝分厂,企业从单一的印染生产发展到喷水织造和化纤纺丝,同时配套了热电、自来水、码头等公用工程,这批项目投资总额达10亿元,企业的规模由此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1999年,鹰翔改制更名为吴江鹰翔化纤有限公司,成为一家民营企业,改制后的企业产权制度明晰,效益明显提升,同时也进入高科技发展阶段。
2002年,徐关祥以惊人的胆略和敏锐的眼光,投入20多亿元兴建了4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徐关祥虽然年近6旬,但精神焕发。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在筹建第一线指挥工作。经过一年的奋战,一期2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在2003年顺利投产,2006年初,第二期项目2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开工建设,2007年4月投产。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鹰翔已经成为一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规模较大,集纺织生产、原料经营、能源、投资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集团企业,年销售额超50亿元,每年上缴税收近3亿元。
从印染厂到喷水织造、切片纺、熔体直纺,在吴江纺织业界创造了多少个第一,徐关祥自己也说不清楚。已年过6旬的徐关祥,平时也会把年龄挂在嘴上,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勇当第一”的心,市里奖励给纳税大户的奔驰、宝马拿过了,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拿到企业慈善基金。他对鹰翔今后发展又描绘了新宏图:一是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争取两年内上市;二是办好物流公司等,跻身现代服务业,推进公司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本色二: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每天清晨和下班后,徐关祥都习惯到厂区里走走,和公司管理人员、工人师傅谈谈心,平时上下班也基本以步行为主,没事和街坊邻居聊聊天,他还获得了“百步大王”的雅号。一年365天,徐关祥大部分时间都在厂里,他平时很少出差,这么多年只因为考察出过一次国,最长的外出时间就是十四大期间在北京开会。
他就像一粒种子,始终把根扎在群众中间,每天和最普通的群众在一起,是他最大的心愿。
徐关祥经常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鹰翔。”回忆起当年的艰苦生活,徐关祥依然是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他17岁时就做了生产队长,当了两年生产队长又去当兵,在部队因为训练刻苦,一年后就提拔为副班长,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当年的入党申请书还是战友帮着写的。因为家庭成分好,他作为解放军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党的十四大期间,他和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浙江省省委书记李泽民在一张桌子上吃了一个星期的饭,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结下了珍贵的友谊,温总理后来还两次到吴江来看望他。温总理视察鹰翔期间,他要帮总理撑伞,总理要帮他撑伞,两人还为此谦让了一番。
1995年起,徐关祥先后接待了江泽民、李鹏、温家宝、罗干、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虽然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徐关祥心里装着的始终是普通群众。他提出,不能因为今天吃饱饭就忘记曾经要过饭,帮助更多的人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是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就越大。
鹰翔目前的职工有近3000人,除了保证每年上缴国家的税金,还要保证员工工资每年保持15%的增幅,今年前4个月,鹰翔已经上缴税收1亿多元,目前鹰翔在同类企业中用地是最少的,但“亩均税收”、员工人均税收都排名第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鹰翔一直为镇上的20多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让他们的生活有依靠。有一次,徐关祥还背着一名残疾人参加公司的年终聚餐,能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做点事,是他最大的幸福。
本色三: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盛泽的企业家中,徐关祥的艰苦奋斗作风和低调实干精神是出了名的。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没有豪华的办公室,到鹰翔找徐关祥,他要么在门卫旁边的办公室,要么就在销售部的经理室,他对此的解释是,办企业就要“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把企业做优做强是关键。
徐关祥平时非常节俭,除了出席重要会议,很少外出,基本不陪客人吃饭,也没有什么招待费用开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吃鱼怕鲠,吃肉怕胖,抽点烟还危害身体健康,还是家常便饭最保险”。
徐关祥很“土”也很“洋”。说他“土”,一个上亿身家的老板用的是部小灵通,还经常不开机。鹰翔投资房地产后建起很多精品住宅,可他还是习惯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陈设也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说他“洋”,他始终关注纺织品最新流行趋势,不断引进一流人才和科技力量,一直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优质名牌产品。他经常说,比企业比的不是企业规模有多大,而是比产品的高、精、优,比谁的能耗更小,比谁的税收贡献更大。
在经历乡镇企业到民营的改制后,徐关祥又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上市,努力让鹰翔从民营企业变成社会企业。徐关祥提出,企业上市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公司的管理更为科学,结构更为完善,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老党员、老企业家,徐关祥始终把党性原则放在首位,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节俭与自律更让人敬佩。他在采访结束时表示,今年将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伟大的党带领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只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鹰翔将再创新辉煌,为党的事业发展再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