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援建精神渗透到本职工作中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5月18日02版
发布时间:2011-05-18 13:06
——记市住建局副局长梅雪荣
走进市住建局副局长梅雪荣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偌大的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奖状、奖牌: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先进工作者、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绵竹市荣誉市民……今年“五一”前夕,梅雪荣又作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吴江市劳模先进表彰大会。
这些荣誉是梅雪荣对口援建兴隆镇的生动写照,更是他回吴江后开展本职工作的鞭策和激励。
“我觉得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我们整个援建团队的。这些荣誉的取得要归功于吴江全市人民,如果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他们作坚强的后盾,我们要在前方做好援建工作是不可能的。”谈起这些荣誉,梅雪荣感慨万千。
心系灾区克服重重困难
2008年8月6日,吴江市援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梅雪荣带领90名工程建设者,肩负着吴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市委、市政府的嘱托,踏上了赴四川绵竹兴隆的援建之路。
到了兴隆后,梅雪荣时刻把心放在工地上、放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上。每天,梅雪荣都要在工地上走一遍,看看工程的建设进度,了解建设者的身体状况。
赴川援建的艰辛超乎想象: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余震不断、水土不服,“天气热的时候,帐篷里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梅雪荣说。
最终,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当看到重建的房屋一排排竖立起来的时候,梅雪荣的心情无比激动:“看到灾区人民搬进新房时喜悦的心情,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我们没有白辛苦。”
“吴江速度”创造援建奇迹
“5·12”地震发生后,兴隆镇的基础设施大量损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以梅雪荣为主的建设团队,在这场浩大的援建工程中,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搭建救灾板房的过程中,吴江的工作总量和人均工作量在苏州获两个第一;在援建项目中,吴江的建设者78天完成兴隆镇自来水厂建设;280天完成兴隆镇学校、幼儿园建设;500天完成预计两年的对口援建工作。此外,8000户灾民入住新房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6个项目获省市优质工程奖。
“这就叫做‘吴江速度’,我们在现场发挥吴江人特有的‘吴江速度’,加紧施工,为灾区人民尽早拿出了合格的工程,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梅雪荣自豪地说。
据了解,绵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吴江速度”更是赞不绝口。从那时起,“吴江速度”这个词就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口中迅速传开了。
将援建精神渗透到工作中
梅雪荣说,兴隆镇的这段援建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余震恐惧、雷暴惊魂、生活不适,应该说我们都很好地克服了这些困难,这种经历对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忘的,对个人的工作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
同样,灾区人民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梅雪荣。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完成援建任务的梅雪荣去年又重新回到吴江,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上。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扬在援建中的‘5+2’和‘白+黑’精神,结合自己本职的分管工作,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维护好吴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梅雪荣说。
走进市住建局副局长梅雪荣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偌大的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奖状、奖牌: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先进工作者、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绵竹市荣誉市民……今年“五一”前夕,梅雪荣又作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吴江市劳模先进表彰大会。
这些荣誉是梅雪荣对口援建兴隆镇的生动写照,更是他回吴江后开展本职工作的鞭策和激励。
“我觉得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我们整个援建团队的。这些荣誉的取得要归功于吴江全市人民,如果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他们作坚强的后盾,我们要在前方做好援建工作是不可能的。”谈起这些荣誉,梅雪荣感慨万千。
心系灾区克服重重困难
2008年8月6日,吴江市援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梅雪荣带领90名工程建设者,肩负着吴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市委、市政府的嘱托,踏上了赴四川绵竹兴隆的援建之路。
到了兴隆后,梅雪荣时刻把心放在工地上、放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上。每天,梅雪荣都要在工地上走一遍,看看工程的建设进度,了解建设者的身体状况。
赴川援建的艰辛超乎想象: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余震不断、水土不服,“天气热的时候,帐篷里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梅雪荣说。
最终,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当看到重建的房屋一排排竖立起来的时候,梅雪荣的心情无比激动:“看到灾区人民搬进新房时喜悦的心情,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我们没有白辛苦。”
“吴江速度”创造援建奇迹
“5·12”地震发生后,兴隆镇的基础设施大量损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以梅雪荣为主的建设团队,在这场浩大的援建工程中,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搭建救灾板房的过程中,吴江的工作总量和人均工作量在苏州获两个第一;在援建项目中,吴江的建设者78天完成兴隆镇自来水厂建设;280天完成兴隆镇学校、幼儿园建设;500天完成预计两年的对口援建工作。此外,8000户灾民入住新房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6个项目获省市优质工程奖。
“这就叫做‘吴江速度’,我们在现场发挥吴江人特有的‘吴江速度’,加紧施工,为灾区人民尽早拿出了合格的工程,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梅雪荣自豪地说。
据了解,绵竹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吴江速度”更是赞不绝口。从那时起,“吴江速度”这个词就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口中迅速传开了。
将援建精神渗透到工作中
梅雪荣说,兴隆镇的这段援建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余震恐惧、雷暴惊魂、生活不适,应该说我们都很好地克服了这些困难,这种经历对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忘的,对个人的工作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
同样,灾区人民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梅雪荣。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完成援建任务的梅雪荣去年又重新回到吴江,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上。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扬在援建中的‘5+2’和‘白+黑’精神,结合自己本职的分管工作,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维护好吴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梅雪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