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大浪淘沙勇者胜——从创业历程看崔根良的制胜“密码”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5月17日01版       发布时间:2011-05-17 08:50
  崔根良出生于七都镇群幸村普通的农家。这位1958年出生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后就到部队当兵,退伍后当过工人,承包过工厂。1991年,他担任七都通信电缆厂(亨通集团前身)厂长,在他的带领下,亨通集团一步步攀上国内行业巅峰,现在崔根良又将目标锁定进军世界行业十强。
  在崔根良的成长历程中,他扮演过很多角色,不管哪一个角色,他都争先进取,永不服输。崔根良的制胜“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从通信兵到私营业主
  1977年11月,崔根良走进了军营,成为一名通信兵,初中文化的他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整个军区的通信操作技能比赛中,他击败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兵,勇夺一等奖,荣立三等功。
  1981年12月,崔根良从部队回到七都,在一家丝织化纤厂工作,他的经商才华很快显现出来:不到一年时间,他实现了从三班倒机修工人到销售人员再到销售厂长的三级跳,当时,他才24岁。1986年,他担任七都丝织服装厂厂长。
  然而,崔根良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向着更高目标努力。时隔20多年,他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想法:“我在企业里面,从机修工到财务再到营销都做过了,了解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我想自己尝试做老板。”
  带着几年来攒下的所有积蓄,崔根良只身来到浙江湖州,承包了一家纺织企业。在他的经营下,这家纺织企业很快盈利,生意十分红火。
  “家乡需要,我就回来了”
  1991年,在七都乡党委书记的邀请下,崔根良回到了七都。
  崔根良回忆说:“家乡的党委书记一心想发展七都的乡镇企业,要找合适的人。有人给他推荐说我们七都有个人叫崔根良,有点小本事。他现在浙江包厂,据说包得挺好,能不能把他找来办企业?书记联系了我,我想家乡需要我,我就回七都了。”
  要建新厂,首先要接手旧厂。旧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农具厂,几百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几台老掉牙的设备,一台报废的铁炉,还有120万元债务。
  崔根良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敢应战。他以一种舍命以赴的精神,将20多万元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办什么厂?崔根良当过通信兵,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国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通信行业前景广阔,最后拍板:办电缆厂。
  在亨通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爱民看来,能吃苦、不服输是崔根良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他入伍不到一年就在新兵中脱颖而出。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孜孜不倦、严于律己。他是每一个亨通人学习的榜样。”
  20年打造“亨通速度”
  建厂伊始,崔根良就确立了企业发展的“四敢精神”和“五高方针”。“四敢”是:敢攀高峰,敢创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五高”是: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今天,这些都写进了《亨通文化手册》,当时外人看起来很像不切实际的口号,现在已成为亨通人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建厂不久,电缆厂便开始实施“三借”策略:
  1991年“借鸡生蛋”。电缆厂通过让对方参股和技术支持的方式,与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合作,企业当年投产并创利税87万元。
  1992年“借梯登高”。电缆厂与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院合作,双方合资兴建长江光缆联合公司,一举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的空白,并随之组建了吴江市光电通信线缆总厂。这年春天,崔根良谋划了一场震动业界的广州订货会,邀请了150家邮电单位参加订货,一举签下50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这次订货会既拿到了单子,又结识了朋友。
  1993年“借船出海”。电缆厂与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合资创办吴江妙都光缆有限公司,并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奥地利等国引进几十台(套)先进生产流水线和检测仪器,使企业在创业之初就跃上了一个高平台,并为此后产品出口海外打开了窗口。
  这“三借”让企业实现了三级跳,也为崔根良实现远大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3月,省级江苏亨通集团公司组建。1996年元月,亨通集团成为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短短5年时间,亨通集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999年,吴江市光电通信线缆总厂改制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崔根良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使亨通的发展呈现出“光电速度”: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62件“中国驰名商标”,亨通集团的“亨通光电”榜上有名,为中国通信传输制造企业实现了“驰名商标”零的突破。2006年,亨通集团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居第458位。2009年,亨通集团纳税位列吴江民营企业首位,2010年继续蝉联第一。
  现在,亨通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通信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崔根良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光通信最杰出企业家……
  善于决策永葆持续发展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崔根良会成为常胜将军?
  崔根良说:“企业发展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所有员工、整个团队的努力结果。”
  崔根良认为,企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为了发展所有企业都在拼搏,所以企业之间时刻都在赛跑。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靠自身努力,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决策,决策是最根本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团队合作是重要环节。行业好,也有企业不好;行业不好,也有企业很好,企业发展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大家赛跑的结果。崔根良说:“当时我们要办电缆厂的时候,江苏电缆厂已经很多了。我们亨通比较执着,坚持在这个产业里面继续做、不断做、深入做,我们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
  业内人士评价崔根良:在企业定位中,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企业经营中,他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在企业管理中,他知人善任、有机整合;在企业发展中,他懂得把握机遇、突破自我。
  这也许就是崔根良的制胜“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