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重访伟人调查路(追寻·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
来源: 《人民日报》2011年5月9日05版       发布时间:2011-05-09 09:41
  初夏,长沙县开慧乡的稻田里,已染上一片金黄。
  84年前,毛泽东将这里作为他长达32天的农民运动考察的最后一站。
  50年前,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来到了距离这里不远的天华大队,蹲点调查了18天。
  5月7日下午,“追寻”湘鄂小分队的队员们,以两人为一组,走进开慧乡的10户农家,重温伟人农户调查之路。
  “随便坐,随便坐!”敲开葛家山村谢婆婆的家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学生陈譞懿迎来了让她意想不到的热情,“我们的突然来访让葛家山村的谢婆婆赶忙停下手中剥莴笋的活儿,屋里屋外地忙着倒茶端水,黝黑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
  村民们的热情与淳朴,让原本略显羞涩的大学生们,开始逐渐放松。从家里的成员、收入、工作,再到爱好、娱乐,他们逐一聊开,笑语不断。
  在葛家山村,一户大门上写着“共产党员户”的二层小楼引起了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学生李羚的注意。敲门进入,热情接待她的是这户人家的儿媳,姓黄。
  “黄姐的公公和丈夫都是党员,公公曾参加过抗美援朝。黄姐说,他们是共产党员的后代,更是党的政策的受益者,开慧村富了,他们也富了,惠农政策更贴近基层实际了,他们生活更好了。”李羚像是讲自家的事。
  种田不交税,还有补贴拿,公路修到家门口,家用电器样样全……村民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故事,向大学生们讲述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我们坐的屋子里停着一辆农用运输车,这是这户人家购置的第二辆运输车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董璞玉走访的农户李建军,以种地、养猪为业,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家过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电视、冰箱、洗衣机都有!”62岁的李建军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满足感,给董璞玉留下了深刻印象。
  村民张三元,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盖伦走访的第一家农户。不过,让她感到有些惊讶的是,张三元并不务农,而是长沙市的一名“月嫂”。张三元笑着告诉张盖伦,自己当月嫂已经6年,带过的娃娃都有30多个了……
  “这次是真真正正下到了田野,进到了农户,感受到了乡土气息。”两个多小时的农户调查,时间虽然不长,给大学生们留下的,却是不同寻常的收获。
  “喝一口用天然井水沏泡的绿茶,陈旧的搪瓷杯中满溢出香醇的气息,柔柔的甜甜的。起身和谢婆婆挥手告别的时候,我想,或许我再也没有机会与他们的生活有任何交集,甚至再也没有机会重新来到这个小村子,但是这样心与心的交流却是我生命中最难能可贵的片段之一。这是缩在城市中无法触及的感动,也是靠着书本理论无法架构的真实——走入生活,触摸乡村,我遇见了最纯真的笑脸和最天然的生命。”陈譞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