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认识党史国情 坚定理想信念(追寻·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
来源: 《人民日报》2011年5月6日05版       发布时间:2011-05-06 08:56
  5月5日,由本报组织的大型主题活动“追寻”沪浙苏小分队,抵达上海,从中国共产党光辉诞生地和当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大都市开始寻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特地为来沪开展寻访活动的大学生撰写了寄语。寄语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组织大学生来沪开展‘追寻’主题活动和新闻报道,寻访革命纪念地、重温光辉历程,喜看发展新面貌、憧憬美好前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青年学子肩负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重任,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家深切认识党史国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位于兴业路50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繁华高大的淮海路商业街、精致时尚的新天地咫尺之隔,却仍然保留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的普通石库门建筑风貌,简朴,安静,毫不张扬。“这座小楼凝聚的‘气场’多么强大,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简朴,却坐看眼前的繁华景象,含笑不语。它不高大,却是今天上海和中国许多高楼崛起的出发点。”打量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灰红砖墙,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奎潮这样说。
  在纪念馆党旗前,学生们举行了一个简短仪式,重温入党誓词……
  对着当年一对贫困工人夫妇轮流穿着去上工的一件破棉裤,几位同学举起了相机;“一大”代表中有来自北大物理系的刘仁静,还有一些与北大相关的历史文物,引起了北大学子们的关注;纪念馆真实地介绍了13位“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没有回避少数人后来脱党、叛党的史实,更让他们感慨而沉思。
  在参观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鳞次栉比的摩天楼群,眺望过黄浦江两岸的怡人美景,了解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0年间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后,这样的感触更为强烈,更让人激动。
  “一天之内,我们从‘一大’走到浦东,感受到党的90年巨变。90年前,13位代表、53名党员,建起了中国共产党,播下第一粒革命种子。随后,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历程,像浦东的开发开放一样,需要不断‘摸着石头过河’,中间有无数生动的探索故事,最终成就了今天我们在经济发展和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成就。我们的党就是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和壮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赵雅娇说。
  第二站参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在上海牺牲的数百名有名、无名的革命烈士。陵园方面已为小分队准备了两只花篮。学生们却坚持自己掏钱买一枝菊花,表达对烈士们的景仰。在巨大雕塑前,10枝鲜黄的菊花和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起留下了当代学生党员们对于当年同样青春昂扬的前辈先驱的真诚缅怀。“能坚持下来,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梁感叹。
  在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同学们听取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创新模式。嘉兴大厦联合党委书记汪敏君介绍创新经验的朴实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提问不断。这里是全国最早尝试党支部建在商务楼宇里的地方。“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的发展壮大,与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壮大的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处。汪老师让我看到一名当代普通老党员的精神力量及其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用心和热情。”南开大学马列学院博士生王雪超说。而担任团委书记助理的刘维爽则表示,汪老师对党建事业的用心投入和创新思维,对自己很有促动。“按说我们青年党员应该更有创新精神。如何将党团建设做得更有声色,吸引更多同龄人积极参与,值得我们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