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经验介绍 > 正文
富脑袋带动富口袋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0-06-29 17:02

                                          ——吴江市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工作经验材料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
  近几年来,吴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围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整体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提升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发展致富能力”活动,实现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管理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38元,同比增长12.9%。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双提升”的强大合力
  吴江市委把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专门制订五年工作规划,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副书记挂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3家部门牵头,21个单位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小组每季度对各镇(区)和成员单位的“双提升”情况进行抽查,每半年组织召开工作交流会,每年年开展专题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机关部门的年终测评。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市财政还每年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现代技术、倡导农村社会文明、推进先进文化进村等活动。
  二、坚持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围绕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工作,吴江市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了一批农村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先进技术的推广员、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一是深入开展“心系事业、志在富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坚持每年培训4万人次左右的农村党员干部,使农村青壮年党员和镇、村干部人均接收2-3次科技素质培训,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其中45岁以下人员,20%左右达到农民技术员、中高级(含技师)职业资格水平,10%左右达到大专水平或获得专业证书。二是全面启动农村党员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培训计划,争取到2010年底,全市村(社区)党员干部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达到一定比例。三是编印、发放《农民素质教育手册》、《农民法制读本》等材料,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健康知识、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培训,组织一些营销有道的农业经纪人现身说法。
  三、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双提升”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吴江市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不断推进“双提升”工作。一是搭建多维实践阵地。积极推进各类职业培训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学校以及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参与“双提升”实践,形成了“学校+基地+中介”的多维实践阵地体系,取得“1+1>2”的良好效果。先后培育了以众诚鸭业有限公司生态种养殖基地、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玫瑰园特色花卉生产示范基地、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2500多个种养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5万多个种养大户。二是建立技术指导网络。常年与中国农科院等多个农业教科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和农民“土专家”的作用,建立起“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农户、农户带农户”网络。三是打造信息互动平台。市科协、农林局、水产局等部门网站开设专栏,为农民实时解答各类问题,实现全天候、全时段服务。实施“专家咨询热线”电话“一线通”工程:建立农业知识网站,通过视频对农民进行全天候培训,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建设精确农业科技入户系统,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技术指导,让农民种地也用上了PDA。建立远程教育网站,健全远程教育教材库,充分发挥全市447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作用。四是建立“双提升”常态活动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型、功能型党支部,探索村组家园、党员中心户活动制度,统一配备电视机、DVD播放器、电脑等电教设备,积极推广送党课到家、送文化入户、送保健下乡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双提升”增添新的活力。
  四、突出作用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双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推进了农村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进程,不断改变农村生产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效益。通过努力,吴江市现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无公害农、水产品基地189个,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农产品114个,有机食品15个,其产值已占吴江全市农业生产总值30%以上。现有农水产品注册品牌38个,拥有苏州市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25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9个,6个产品荣获全国放心粮油产品称号。“市场+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遍地开花,现有经工商或农办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入社总农户7957户,带动农户达到3万户;农村专业协会20家,农民合伙组织155家,入社社员2.5万人,带动5万多农民。农业经纪人队伍已超过5000人。从中涌现出39个规模型农业生产基地,年产值占全市农业年生产总值的70%以上。

[本文系全省“双提升”工作现场会书面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