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经验介绍 > 正文
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远程教育工作新跨越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0-06-29 16:23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
  吴江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2005年。经过近5年探索,我们深深感到,“搞远程教育,根本是要抓使用,让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在软硬件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如何用好、用出效果,使远程教育迸发出持久生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吴江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源头活水”和“生命之源”,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多来,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我们分别在远程办、远教成员单位、兄弟县市远程办三个层次开展资源建设工作。
  (一)结合实际,制作一批本土特色课件。充分发挥市电教中心的自身作用,结合各个阶段党建工作热点,根据吴江本地实际情况拍摄制作了一大批党员电教片。有反映吴江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试点党代会常任制 践行党内民主》,围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强化服务企业措施、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专题片《凝心聚力 共克时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吴江基层党建》,讲述大学生“村官”故事的《奋斗的青春  创新的团队》等,因其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深受党员群众喜爱。
  (二)有机整合,推进共建共享工程建设。有效依托远程教育网络、设施、人员等,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工程”的深入实施,在全市各镇(区)、村(社区)全面启用“文化共享工程”基层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各远程教育基层站点在开展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活动或娱乐时,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基层应用系统确定学习主题和内容,有效确保了远程教育网络效益的最大化。
  (三)捆绑购置,大幅度丰富教学资源。为充分运用好有限的电教经费,我们和周边兄弟县市互换市场片源目录,结合各自需求一起筛选,共同在市场上购置。这种捆绑模式,由于购置教学资源数量大,价格往往较低,同时能够实现各类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共同分摊,特色教材共同分享。在有效避免重复购置、浪费资金的同时,实行多方共享,大幅度丰富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扣需求开展教学
  针对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用需求。
  (一)紧扣形势任务,服务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讲和教育,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和观念,引导基层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紧扣产业特色,助推产业经济发展。围绕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产业板块,组织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结对帮扶指导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市农村培育了柑桔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特色花卉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渔业生态养殖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等一批典型,助推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教学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
  (三)紧扣群众需求,深入开展技能教学。积极开展“创业课堂”教学活动,为党员群众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先后从上级远程办、互联网和各有关部门收集各类培训课件48个,内容涉及建筑施工、装修装饰、汽车维修、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结合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多期“健康课堂”,部分站点邀请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成员配合讲解,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开展“假日课堂”,下载动画片、科技纪录片供学生观看,邀请大学生“村官”、老军人做讲座,组织学习电脑操作基本知识等,丰富农村节假日生活。
  三、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多维拓展教学方式
  为切实提高终端站点实际使用效率,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和学习成果应用,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结合实际,我们从多个角度拓展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积极开展多元教学培训。根据全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劳动力转移趋向,加强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把产业基地打造成远程教育延伸课堂,实现基地和站点有机结合。发挥社区学校、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再就业培训指导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形成“远程教育+基地+中介”的多维培训教学体系。积极通过网络传播扩大远程教育培训影响,市科协、农林局、水产局等部门网站开设的专栏不仅经常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还根据本市农村种养业的实际,为农民实时解答各类问题,实现全天候、全时段服务。
  (二)灵活设立教学活动模式。在强化党员群众规定学时的集中学习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产业型、功能型党支部,建立起村组家园、党员中心户活动制度。为党员中心户统一配备电视机、DVD播放器、电脑等电教设备,建设规范化的党员教育阵地。以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制作菜单式活动方案,让党员自主选择开展活动。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红色影院,加强党员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坚持送党课到家、送文化入户、送保健下乡等,丰富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农村党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大力推进科技素质培训。在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重点开展培训的同时,加强了对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营管理者、青年农民、企业职工、下岗待业人员、失地农民、社区居民、外来务工者等的技术培训。预计全年培训党员干部群众达到15万人(次)。其中,农村党员达到4万多人(次),青壮年党员和镇、村干部人均接受3次轮训。通过培训,使党员干部群众至少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其中一批人达到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经济师以上水平,确保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本文系在华东地区县(市、区)党员电教协作组党员电教第十八届暨远程教育第一届年会上的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