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天天都是党代表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10-06-20 15:20
——江苏省吴江市建立“三票”、“四联”、“五制”党建机制纪实
沈震松、邱建忠
编者按:江苏省吴江市在拓宽党内民主渠道的工作中,推出了“三票”、“四联”、“五制”新举措,从而使广大党员有了表达意愿的“话语权”,将党代表的权利落到了实处。这一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以前红红火火开完会就没事了,现在每年都开会,报告能一起审,决议能一起定,平时还要做好和群众的联系,我这个老代表终于尝到了‘天天都是党代表’的滋味了。”这也许是许多吴江“元老”党代表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吴江市作为江苏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市),着力建立健全“三票”、“四联”、“五制”。无论是从市党代表的产生至届满,还是届中的民主评议及党代会闭会期间,该市都努力拓宽党员行权途径,进一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参与决策和监督,在整体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该市近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5%被调查党员认为吴江市党内民主建设整体成效明显。
实行“三票”制,感受“5天”与“5年”之变
2006年,吴江市结合市、镇两级党委换届,在江苏省率先直选市党代表,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扩大到乡镇一级,并采取划小选区、市镇一并选举的办法,将党代表候选人直接放到选区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同时,通过组织市党代表换届投“选举票”产生市委委员,届中投“信任票”民主评议市委委员,届末投“满意票”对市委委员任期内履职情况作出评价。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相对明晰的履职途径,比如参加各种调研、提出提案议案等,而在以前,党代表在这方面却相对模糊。党代表在参加为期5天的党代会之后,直至新一届党代会再度召开前的5年届期内,其党代表权利和职责近乎‘空置’。”不少党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党员能通过‘选举票’选出心目中的市党代表,这为我们广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打开了渠道,畅通了党员与代表的日常联系。”吴江市里还每年召开党代会,安排市委领导向党代表述职,并组织党代表投“信任票”对市委委员开展民主评议。到了届末,党代表还能投“满意票”,对市委委员任期内履职情况作出评价。这些新举措,有效地破解了党代表权力“虚化”的问题,拓宽了市党代表在5年任期内的行权方式,不再只是“5天党代表”,真正做到了把选举权交给党员,把知情权还给党员,把监督权留给党员。
推出“四联”制,感受“一次性”代表与“党群联系链”之变
吴江市党代会5年召开一次,党代表会后即结束其使命,因此,“一次性”代表成为了以前人们对于党代表的形象说法。近年来,吴江市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常委—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的四项联系机制,把市委常委、市委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之间的委托关系制度化,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市委常委、市委委员与基层党员、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2007年,该市在平望镇试点建立了一线党代表直接联系制度,镇党委成员分别与在一线工作的市、镇党代表直接挂钩联系。一线党代表在工作生活中不忘党代表的职责,注意及时听取、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镇党委委员。而镇党委成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途径加强与党代表的交流,了解基层呼声,听取基层意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目前,市委常委、委员、镇党委委员、党代表各项基层联系制度已经在全市上下全面实行。党代表闭会期间,党代表俨然成为了一条“党群联系链”。现在的党代表已经不再是“一次性”代表了。
在四项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吴江市还进一步拓宽了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建立了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常委会制度,安排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常委会,党代表们可以根据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会议议程要求,发表意见,参与参与干部评议和监督,并在会后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及时宣传会议精神,带头支持配合市委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以为列席过过全委会的党代表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我们基层党代表能有机会参加全委会,及时了解全市的大事要事,我们要及时把群众的呼声直接反映给领导,真正成为领导与群众间的桥梁,发挥应尽的责任。”2008年以来,吴江市已经组织了4批72名基层党代表列席全委(扩大)会议。
推行“五制”,感受“一月选举、一周开会、五年沉睡”与“每个党员都是党代表”之变
近年来,吴江市鼓励基层创新民主制度,努力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拓展党员参与党内管理的载体。党员提案、党员代表议事、党员接待日、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就是近年来在吴江基层创造出的扩大党内民主的新形式,称为“五制”。一位农村党员的一番话表达了大家的心愿:“以前,党代表都只是开个会就结束了全部使命,有了‘五制’,我们农村党员都能写提案、议事,现在我们每个党员俨然都成了党代表。”
2008年,吴江市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出台了《吴江市党代表基层接待日制度(试行)》,每季一次组织党代表接待基层党员群众来访,扩大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渠道,让党代表们彻底告别了“一月选举、一周开会、五年沉睡”的历史。目前,吴江全市已经建立了市委常委党建工作联系点42个、镇党委委员农村工作联系片55。
在完善党代表闭会期间各项工作,保证其充分行权的基础上,吴江市还推出一系列制度,权利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开展党员提案制试点取得的成效,就是吴江市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生动体现之一。各村党员可以通过《党员提案表》,向村党组织反映对村级党组织的重大事项决策、党内事务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日常村务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各村党员提案工作小组对提案进行审议。并及时处理。党员提案制的建立和推行,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深化落实了农村党员的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与此同时,该市通过“试点再铺开”的形式,健全了党代表议事、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等制度。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市共收到党员提案148个,组织党员讨论事务390项、接待群众来访447人次,建成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54个。
吴江市的“三票”、“四联”、“五制”,让党代表们天天都是党代表,让党员们人人都是党代表,最大程度畅通了党员民主诉求渠道,充分保证了党员的“话语权”,发挥党代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发表于《现代领导》2009年12月上半月刊•总311期]
沈震松、邱建忠
编者按:江苏省吴江市在拓宽党内民主渠道的工作中,推出了“三票”、“四联”、“五制”新举措,从而使广大党员有了表达意愿的“话语权”,将党代表的权利落到了实处。这一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以前红红火火开完会就没事了,现在每年都开会,报告能一起审,决议能一起定,平时还要做好和群众的联系,我这个老代表终于尝到了‘天天都是党代表’的滋味了。”这也许是许多吴江“元老”党代表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吴江市作为江苏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市),着力建立健全“三票”、“四联”、“五制”。无论是从市党代表的产生至届满,还是届中的民主评议及党代会闭会期间,该市都努力拓宽党员行权途径,进一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参与决策和监督,在整体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该市近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5%被调查党员认为吴江市党内民主建设整体成效明显。
实行“三票”制,感受“5天”与“5年”之变
2006年,吴江市结合市、镇两级党委换届,在江苏省率先直选市党代表,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扩大到乡镇一级,并采取划小选区、市镇一并选举的办法,将党代表候选人直接放到选区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同时,通过组织市党代表换届投“选举票”产生市委委员,届中投“信任票”民主评议市委委员,届末投“满意票”对市委委员任期内履职情况作出评价。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相对明晰的履职途径,比如参加各种调研、提出提案议案等,而在以前,党代表在这方面却相对模糊。党代表在参加为期5天的党代会之后,直至新一届党代会再度召开前的5年届期内,其党代表权利和职责近乎‘空置’。”不少党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党员能通过‘选举票’选出心目中的市党代表,这为我们广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打开了渠道,畅通了党员与代表的日常联系。”吴江市里还每年召开党代会,安排市委领导向党代表述职,并组织党代表投“信任票”对市委委员开展民主评议。到了届末,党代表还能投“满意票”,对市委委员任期内履职情况作出评价。这些新举措,有效地破解了党代表权力“虚化”的问题,拓宽了市党代表在5年任期内的行权方式,不再只是“5天党代表”,真正做到了把选举权交给党员,把知情权还给党员,把监督权留给党员。
推出“四联”制,感受“一次性”代表与“党群联系链”之变
吴江市党代会5年召开一次,党代表会后即结束其使命,因此,“一次性”代表成为了以前人们对于党代表的形象说法。近年来,吴江市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常委—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的四项联系机制,把市委常委、市委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之间的委托关系制度化,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市委常委、市委委员与基层党员、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2007年,该市在平望镇试点建立了一线党代表直接联系制度,镇党委成员分别与在一线工作的市、镇党代表直接挂钩联系。一线党代表在工作生活中不忘党代表的职责,注意及时听取、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镇党委委员。而镇党委成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途径加强与党代表的交流,了解基层呼声,听取基层意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目前,市委常委、委员、镇党委委员、党代表各项基层联系制度已经在全市上下全面实行。党代表闭会期间,党代表俨然成为了一条“党群联系链”。现在的党代表已经不再是“一次性”代表了。
在四项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吴江市还进一步拓宽了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建立了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常委会制度,安排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常委会,党代表们可以根据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会议议程要求,发表意见,参与参与干部评议和监督,并在会后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及时宣传会议精神,带头支持配合市委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以为列席过过全委会的党代表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我们基层党代表能有机会参加全委会,及时了解全市的大事要事,我们要及时把群众的呼声直接反映给领导,真正成为领导与群众间的桥梁,发挥应尽的责任。”2008年以来,吴江市已经组织了4批72名基层党代表列席全委(扩大)会议。
推行“五制”,感受“一月选举、一周开会、五年沉睡”与“每个党员都是党代表”之变
近年来,吴江市鼓励基层创新民主制度,努力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拓展党员参与党内管理的载体。党员提案、党员代表议事、党员接待日、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就是近年来在吴江基层创造出的扩大党内民主的新形式,称为“五制”。一位农村党员的一番话表达了大家的心愿:“以前,党代表都只是开个会就结束了全部使命,有了‘五制’,我们农村党员都能写提案、议事,现在我们每个党员俨然都成了党代表。”
2008年,吴江市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出台了《吴江市党代表基层接待日制度(试行)》,每季一次组织党代表接待基层党员群众来访,扩大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渠道,让党代表们彻底告别了“一月选举、一周开会、五年沉睡”的历史。目前,吴江全市已经建立了市委常委党建工作联系点42个、镇党委委员农村工作联系片55。
在完善党代表闭会期间各项工作,保证其充分行权的基础上,吴江市还推出一系列制度,权利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开展党员提案制试点取得的成效,就是吴江市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生动体现之一。各村党员可以通过《党员提案表》,向村党组织反映对村级党组织的重大事项决策、党内事务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日常村务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各村党员提案工作小组对提案进行审议。并及时处理。党员提案制的建立和推行,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深化落实了农村党员的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与此同时,该市通过“试点再铺开”的形式,健全了党代表议事、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等制度。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市共收到党员提案148个,组织党员讨论事务390项、接待群众来访447人次,建成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村组家园54个。
吴江市的“三票”、“四联”、“五制”,让党代表们天天都是党代表,让党员们人人都是党代表,最大程度畅通了党员民主诉求渠道,充分保证了党员的“话语权”,发挥党代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发表于《现代领导》2009年12月上半月刊•总3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