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阳光村务”架起干群“连心桥”
来源: 《吴江日报》2011年1月31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11-01-31 13:28

——横扇镇村务专职监督员活跃在乡间

  监督员,对于横扇人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工程质量验收、财务管理、环境卫生、河道保洁……从镇到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横扇人已经习惯了各条线背后关注质量、效率和廉洁的监督员的存在。
  2010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规范”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横扇镇党委在全镇行政村中设立村务专职监督员,整合了各条战线监督职能的村务专职监督员制度在全镇全面推行。
  一晃眼,村务专职监督员上岗大半年了,横扇镇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在“权力”空前、机制灵活的监督员岗位上,发挥了远远超越出台该项制度初衷的作用。全镇17个行政村的34名村务监督员活跃于乡间地头,切实完成了监督规范、沟通上下的职责。
  盛永元是横扇镇四都村原经济合作社社长。今年62岁的他,自打年轻时起就是村里的能人和先进分子,现在是横扇镇村务监督员队伍中的一员。
  去年夏天插秧那会,老盛村头村尾跑得格外起劲。原来,村里引进了先进的机插秧技术,但不少农户对于过去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插秧机心存疑虑。为了更好地推广机插秧工作,老盛不厌其烦一家一户地给乡亲们算起了经济账:比起人力插秧,机插秧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效果也毫不逊色。为了让乡亲们放心,他还跑到田间亲自监督机插秧操作手,稍有不到位就勒令其重插。为此,他几乎跑遍了村里1800多亩水稻田。
  据了解,成为一名村务专职监督员需要满足几近严苛的条件。有担任监督员的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人际关系好、身体健康等,满足所有条件才能成为每村3~4个推荐名额中的一员,最终每个村在推荐名额中遴选2名成为正式的监督员。名曰“专职”,其实既没有薪水支取,也没有其他物质报酬,但每位监督员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
  据统计,村务专职监督员制度试水以来,全镇走马上任半年的监督员们共向村党组织反映问题85件,向镇党委反映问题7件,其中已得到处理87件。
  “村务专职监督员制度实施后,村干部工作有了监督约束的‘管家’。”横扇镇党委组织委员游余根告诉记者,横扇镇党委为村务专职监督员创造了直接有效的反映渠道,赋予其较大的监督权力,村事务性工作可与村干部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或者反映村干部个人行为问题的,监督员可直通镇党委。“‘直通镇党委’机制就像是一个警报器,时刻提醒村干部以‘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村务专职监督员队伍的建立,对村干部有着极强的鞭策作用,民情民意沟通也多了一座“桥梁”。村务专职监督员来源于民,与群众沟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上岗之后好比多了一个信息终端,不管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都畅通无阻。
  游余根告诉记者,村务专职监督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履岗动力,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加强当前农村工作和基层党建提供了新思路。
(横扇镇村务专职监督员持证上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