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培养“差别化”催生发展“多元化”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1-02-09 14:17
  1月27日,大学生村官陆叶得知一个好消息: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她担任党总支书记的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一举拿下了创建基层党建、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3个“市级示范点”。陆叶说,“一次拿3个,在我们市里还是第一次。这和培训班的学习密不可分。”
  陆叶提到的培训班,是指去年11月省委组织部举办的村“两委”正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在这次班上,该省219名刚刚走上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学习了专家解读的中央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参观考察了常熟市蒋巷村,还与优秀“前辈”村支书座谈交流。“丰富了知识、解答了困惑、拓宽了思路。”课后,学员在网上这样盛赞这次培训。
  类似这样省级层面培训,仅去年一年江苏省就举办了4场。除了“两委”正职班外,省委组织部还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学员,与农委、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开办了创业富民培训班、合作社培训班和三农知识培训班。
  “适合干什么,就引导他们干什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石泰峰说,这一差别化培养的理念,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多元化,党政干部、创业能手、农村服务型人才,各类人才竞相涌现。
  为做好“当家人”充电打磨
  2009年9月,下村一年的陆叶在村党组织换届中,通过公推直选当上了村书记。原本为如何打开局面而忧虑重重的她,在上完培训班后豁然开朗:“当好村书记,最关键的是抓班子、带队伍、聚民心。”
  回村后,她很快拟定方案并付诸实施:每位村干部制定3年任期目标并公开承诺兑现;组织党员大户与村民结对帮扶,普通党员负责治安巡防矛盾调处,让党员的骨干作用发挥出来。村里还建立了“三公开制度”和干部坐班制、信访包组制等,实行民主管理。
  “这些‘招数’里面,有不少就是在这次培训班上受到的启发。”陆叶说。现在的许相村,民风顺了,人心齐了,工作更加顺手,“真心希望这样的培训机会再多一些!”
  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郑福源,担任村书记已有一段时间,对他来说,培训打开了他的工作思路。他创办了福源蔬菜种植园,带动6个农户参与创业。去年10月参加省委组织部和华夏三农事业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培训班,他从台湾专家那里了解到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新想法:“过年后,我准备扩大大棚面积100亩,并利用水库资源发展农家乐项目。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以带动100多人创业、就业。”
  “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在于见识广、思路新,工作两三年后,我们普遍感到工作遇到‘瓶颈’,急需‘充电’。这样的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清华大学毕业生、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石磊说。
  目前,我省已有54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永贤表示,虽然他们经过了实践锻炼和考验,但是,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来说,经验仍不够丰富,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打磨、提高。“今后我们还将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合格的基层组织接班人。”
  为创业富民打开多扇窗口
  沙加宁是沭阳县扎下镇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是一家玩具加工厂的老板。最近,她正在对工厂的管理实施“改革”,通过工资和绩效的挂钩,激发工人的积极性。
  “以前觉得只要工资高就能留住人,上了课才知道,要从情感上留人。”去年10月,一次创业培训让她对员工管理有了新认识。她已经多次参加过省级、市级创业培训班,感觉培训内容具体实在,对创业新手帮助很大。“除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外,还有很多‘路演’。比如,50多个人分成小组分别扮演经销商、零售商、大市场和生产商4种角色,从谈判到签合同完全模拟真实情况进行,演练下来便对市场运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培训班,帮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强化市场理念、提前预见问题、探讨创业困惑,加快了大学生村官们创业的提档升级。
  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西李村党总支书记周琳,原本干得就不错:她带领村民发展水产养殖,与养殖大户一起建立了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参加完省里的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后,她学以致用,联合养殖大户成立了徐州鸿运水产专业合作社,实现苗种、饲料、技术、管理、销售“五统一”,把全村的养殖户拧成了一股绳,全村300多户村民搞水产养殖,围网精养水面达1.2万多亩,亩均收益3000多元。西李村的水产养殖,也从“小有名气”变得“远近闻名”。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有实质的“扶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解闸村村委会主任郑国强,为了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办了一家电子厂。随着订单的增多,他萌生了扩大规模的想法。而增加一个加工点就需要投入十来万元。区委组织部门了解到他的困境后,主动帮助他申报了江苏再担保公司和省农联社联合发起的“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工程,在组织部门的担保下,与另一个村官合并贷了20万元贴息贷款。他说,“这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用这笔资金,我增加了3个加工点,新聘了130多个村民,他们平均每人每月能挣800元,最多的能有2000元。”
  为当好农民贴心人搭建平台
  1月27日下午5点多,刚刚给村里孩子补完课的贾苑,冒着寒风从自办的留守儿童服务站回到宿舍。现在,她在淮安市楚州区车桥镇张陈村任党支部副书记,而刚刚下村时,是由市里安排下担任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正是在带领村民们学习健身操、开展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她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
  在淮安市,像贾苑这样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大学生村官,不在少数。这样一个新身份帮助初入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很快融入村民之中,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一些有文艺专业、文艺特长的大学生村官,如今已在农村担当起发展文化事业的骨干。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委会主任助理祝紫君,兼任了镇文化站副站长。她学习的专业是美术设计,到村后,她把村里困难家庭的儿童和留守儿童聚集在校外辅导站里,带着他们学习绘画,帮助农村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现在,镇文化中心的大楼已经建好。有了场地,我还想搞一些文娱活动,比如,教孩子们跳舞、弹奏乐器,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
  “农村不仅需要致富带头人,也需要能服务农民的贴心人。”据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介绍,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围绕做好群众工作、传播科技知识、规范社区服务等内容,举办了20多期专题培训班,提高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民的本领;同时,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信访、民政、拆迁等部门跟班学习,提高了解决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