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来源:
《吴江日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10-12-27 13:52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重要而紧迫。
“十一五”期间,吴江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中不断深化,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十一五”期间,吴江共组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3名,其中局(科)级干部5名、股级干部8名。积极实施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制度,有435名机关干部参加竞岗;探索开展跨身份的机关中层职位公开竞聘工作,竞聘中层干部73名。
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中,吴江不断完善方法程序,改进考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努力做到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吴江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在提名环节,始终坚持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在考察环节,健全和完善考察预告、发放征求意见表、民意调查、“两圈”考察、综合评价等程序;在选任环节,全面推行票决制、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同时,有序推进干部选任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积极探索差额票决,保证选人用人酝酿充分和决策公正。
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 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009年,吴江出台《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更加突出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既考核发展速度,又着重考核发展质量;突出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况;突出考核民生改善的情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考核评价机制也更注意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情况,注重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大事件中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年底组织述职述廉并开展民主测评,形成考核评价意见和考核等次。吴江也把运用考核结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的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
注重基层工作能力 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工程”
吴江始终坚持“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导向,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一线工程”,着力构建形成年轻干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链。
“十一五”期间,吴江从基层一线提拔和从机关提拔到基层一线副科职以上年轻干部占提拔总数的2/3。2009年,吴江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采取“公推公选”方式选拔1名村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
吴江还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一线经风雨、受锻炼———市内选择重点工程项目、信访部门、动拆迁部门等相对复杂领域,市外结合南北城市挂钩、援川救灾等工作,选派中青年干部到艰苦、复杂的一线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十一五”期间,全市共选派108名年轻干部到信访、动拆迁部门、抗震救灾一线挂职锻炼,选派5批26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批132名薄弱村挂职干部,2008年起选派2批29名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担任镇机关助理级职务。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吴江始终把严格管理和监督作为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家属子女调动审批、因公(私)出国(境)审查、因私护照(通行证)集中保管、谈心谈话等一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电话、信访、网上“三位一体”干部举报网络。
吴江还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监督员、干部任免会议旁听、干部选拔任用年度报告、中层干部任免审核把关等制度,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2009年开始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市委常委会向全委(扩大)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2010年开始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财“三责联审”,在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行使、防止不正之风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十一五”期间,吴江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中不断深化,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十一五”期间,吴江共组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3名,其中局(科)级干部5名、股级干部8名。积极实施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制度,有435名机关干部参加竞岗;探索开展跨身份的机关中层职位公开竞聘工作,竞聘中层干部73名。
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中,吴江不断完善方法程序,改进考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努力做到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吴江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在提名环节,始终坚持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在考察环节,健全和完善考察预告、发放征求意见表、民意调查、“两圈”考察、综合评价等程序;在选任环节,全面推行票决制、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同时,有序推进干部选任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积极探索差额票决,保证选人用人酝酿充分和决策公正。
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 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009年,吴江出台《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更加突出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既考核发展速度,又着重考核发展质量;突出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况;突出考核民生改善的情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考核评价机制也更注意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情况,注重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大事件中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年底组织述职述廉并开展民主测评,形成考核评价意见和考核等次。吴江也把运用考核结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的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
注重基层工作能力 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工程”
吴江始终坚持“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导向,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一线工程”,着力构建形成年轻干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链。
“十一五”期间,吴江从基层一线提拔和从机关提拔到基层一线副科职以上年轻干部占提拔总数的2/3。2009年,吴江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采取“公推公选”方式选拔1名村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
吴江还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一线经风雨、受锻炼———市内选择重点工程项目、信访部门、动拆迁部门等相对复杂领域,市外结合南北城市挂钩、援川救灾等工作,选派中青年干部到艰苦、复杂的一线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十一五”期间,全市共选派108名年轻干部到信访、动拆迁部门、抗震救灾一线挂职锻炼,选派5批26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批132名薄弱村挂职干部,2008年起选派2批29名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担任镇机关助理级职务。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吴江始终把严格管理和监督作为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家属子女调动审批、因公(私)出国(境)审查、因私护照(通行证)集中保管、谈心谈话等一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电话、信访、网上“三位一体”干部举报网络。
吴江还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监督员、干部任免会议旁听、干部选拔任用年度报告、中层干部任免审核把关等制度,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2009年开始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市委常委会向全委(扩大)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2010年开始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财“三责联审”,在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行使、防止不正之风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一线工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能带领年轻干部接受电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