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江苏镇江:“四差额”选任干部探新路
来源: 《新华日报》2010年11月4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10-11-04 14:16
  丁羽如,原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援川指挥组现场指挥,9月21日,正式履新市安监局局长。
  在镇江,与他一起共有2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在9月份先后走上新岗位。
  这批干部履新,在镇江引起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更大力度地探索采用了“四差额”的选任新制度: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较好地体现了群众意志、干部本人意愿、组织意图的三统一。
  目前,尽管“新官”皆已上任,而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试点,镇江此次“四差额”相关的议论与探讨还在继续。
  从“一把手主导”到“一把手一票”
  据介绍,镇江这次的28个县处级岗位,包括审计局、安监局、民宗局、残联、文联5个正职,市级机关14个副处级职位,辖市区党政班子5个副职,以及4个处级事业单位职位。
  “初始提名,我们既采取了直接民主推荐提名,也探索了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镇江市委组织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缪立新说,“通过这样的推荐,真正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扩大了民主,也扩大了选才范围。”
  过去,对干部选拔,群众曾有评论说,推荐什么样的干部,“一把手”起着主导作用。而现在,采取差额推荐,“一把手”也只有一票。
  润州区委书记庄兆林对这一变化深有感触。润州区此次拿出了一个副区长的岗位,按照镇江市制定的差额选任办法,岗位人选要进行两轮差额推荐:首先,召开辖市(区)领导干部会议进行首轮差额提名推荐,确定5名人选;其次,召开全委(扩大)会进行第二轮差额提名推荐,最终确定2名差额考察人选。
  如此“海推”式的差额推荐,是否影响了“一把手”用人权?“其实,‘一把手’选人,也是选大多数人认同的人;‘一把手’的想法,与群众意愿应该是相统一的。”庄兆林说。
  只“画像”不“打分”让实绩说话
  从制度设计看,镇江的“四差额”选任,有两条创新突破:差额推荐设置“民意关”,尤其是机关部门副处级岗位人选,必须有50%以上推荐得票率;差额考察不作意向性排序,按姓氏笔画排名人选,用组织部同志的话说,只“画像”不“打分”。
  “我们这样做,目的就是好中选优——选出民意好、有实绩的领导干部。”镇江市委组织部县(市)区干部处处长杜官军介绍,在差额考察中,突出了五点:比民意,比实绩,比能力,比个性特质、比发展潜力。“差额考察分析材料,要求写实客观,着重对综合民意情况、班子结构需要、选拔职位要求和个人素质条件进行比较分析,重点陈述每个人选的任职优、劣势,而我们自己不作出取舍判断,不对人选进行排序。这样,尽量不影响常委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完全自主投票决定最终人选。”
  “党校90多位同志,我的民意支持率到底有多少?差额票决,自己到底能得多少票?这些,我心里都没底。”从镇江市委党校副校长提任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的印明对记者坦言,差额选任过程中,自己一直有一种“无处着力”之感。不过,他认为,这正传递出选人用人的强烈信号——干部要围着事业转,围着群众转,而不是围着领导转。“只有干出实绩,让领导群众都满意,自己心里才踏实。”
  “其实,对做不做官,我并没有过多考虑。工作20多年,我一直希望的是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城市规划贡献更多智慧。”此次从市规划设计院总工办主任岗位提任镇江市规划局副局长岗位的史健洁也认为,“四差额”选拔制度,就是要将多干实事的人选拔到合适岗位,让想干事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
  不让被“差”掉者有“落榜”心态
  差额选拔,对没有选上的干部怎样做好工作,加强后续管理?这也是镇江“四差额”选任中重视的一个问题。
  据介绍,在镇江市委制定的选任办法中,特别规定了一条:对参与差额选拔而未任用的对象,各级组织应当做好其思想工作,及时进行谈心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引导其正确对待。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后续培养和管理,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差额选拔,必然要有人落选。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同志不优秀。正如市委书记许津荣同志所说,这批差额选拔的干部都很优秀,都具备了提拔任职的能力和素质,关键是看‘人’、‘岗’谁更相适。因此,作为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今后,我们这顶工作也会走向常态。”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红军说。
  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和理念,那些未能提任的领导干部放下了“包袱”。“虽然自己被‘差’下来了,但我依然觉得挺自豪。”丹阳市吕城镇党委书记聂美红说,“‘四差额’选任,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对干部是激励和鞭策。我相信,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