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情洒姑苏写大爱——苏州市“党员关爱帮扶行动”开展两月之际回眸
来源: 《苏州日报》2010年9月9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10-09-09 13:50

  这个夏天,古城苏州,比天气更热的是一项行动所聚集的人气——
  我市“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自7月启动以来,全市城乡迅速掀起一场场爱的接力。从身边做起,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共建和谐,一笔笔凝结滚烫爱心的捐款涌向“爱心基金”,一双双坚强有力的援手伸向困难群众……
  截至目前,全市42万余名党员、37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共向市、县两级“党员关爱基金”捐款5126万元,党员捐款率达95.1%;共向全市46747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发放半年度帮扶资金3137.6万元。
  “关爱行动”触发的爱如潮水,已定格成为’2010苏城最难忘的夏日记忆。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惠民生,解民忧,团结在鲜红的党旗之下,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领唱起一曲和谐苏州的恢宏乐章。
凝聚党员力量,展示先进形象
  ——饱含深情的关爱行动,开创创先争优崭新实践载体,增添鲜艳党旗新光彩
  再发达的地区,也有困难群众。苏州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创造的经济奇迹,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让数百万苏州人分享到了发展的幸福。但苏州依然有困难群体。尽管在总人口中占比不高,但由于其弱势地位,他们更需要呵护扶助。“两个率先”的路上,不能让困难群众掉队!如何让生活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
  今年6月,创先争优活动在我市启动之前,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党组织争创先进,共产党员争当优秀,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创先争优两大惠民工程要实现无缝对接。市委郑重作出开展“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的决定,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号召全市45万名党员踊跃献爱心,定向用于帮扶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其他有特殊生活困难的群众。
  制度保障迅速落实。我市建立了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财政、人社、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确保行动有力、有序展开;“关爱基金”分设市区和5个县级市共6个爱心专用账户,一整套严格管理制度使得专用账户有专用财务票据和专人管理,确保募集资金安全、规范管理;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总信息,按时发布情况通报……目的只有一个:“关爱行动”要出实招,见实效。
  6月30日,在全市纪念建党89周年大会暨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党员关爱帮扶行动”正式亮相。会上,一部简短的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那一个个孤独的身影,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扣人心扉,引发共鸣。市四套班子向“关爱基金”注入的首笔爱心款,更是一种无声的示范。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参与,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来了,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来了,双鬓斑白的老干部、老党员来了,预备党员来了,入党积极分子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来了……苏城各地,爱的热潮在汩汩流淌,感人的故事在口口相传。
  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才在第一时间捐款2万元。作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他的话掷地有声:这个头,我们永联村要带!
  听闻要开展“关爱行动”,平江区离休老党员肖龙兴又坐不住了。这位曾以一句“共产党只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感动苏城的爱心老人,毫不犹豫地捐款5000元。
  金阊区采香花园社区老党员曹老伯,跟儿子搬到了园区住,为了捐款,78岁的他顶着酷暑坐着公交车,赶了一个半小时的路,来到社区捐款。
  新庄社区的残疾居民李国勤,在居委会宣传栏里看到“党员爱心基金”的告示后,也拄着拐棍赶来捐了20元。虽然不是党员,但他说:“平时都是党照顾我,现在我也想为党的事业尽点力。 ”
  ……
  100元,500元,1000元,一笔笔捐款在汇集。
  一份力,十份力,百份力,一股股力量在凝结。
  短短一个月,市、县级市两级“党员关爱基金”就累计收到捐款5000万元。
  饱含深情的“关爱行动”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鲜艳的党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情系困难群众,为民排忧解难
  ——雪中送炭的关爱基金,满载以人为本八方大爱,点亮更美生活新希望
“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7月29日,捧着首笔“党员关爱基金”,范金福动情地说。
  范金福家住高新区华通社区,身患胃癌,儿子无固定工作,孙女在读大专,一家四口生活非常艰苦。当市委主要领导踏进他家时,老范和老伴正埋头手里的刺绣活。“虽然得了恶性病,但我心态很好。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一番话中透着的坚强,让人感动。“谢谢,谢谢,还是谢谢……”7月30日,拿到装着“党员关爱基金”的红色信封,平江区桃花坞街道石幢社区的困难无业市民刘坤强一连说了六个“谢谢”。
  桃花坞街道有500多户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占全区三分之一强。今夏来自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爱,让困难群众喜出望外。在“党员关爱基金”发放仪式上,刘坤强代表30多户受助居民的登台发言,言简意赅,却情深意长。
  一只只红色信封装满八方大爱。
  一笔笔“关爱基金”雪中送炭。
  7月底,首批“党员关爱基金”向全市困难群众发放。从城市社区,到镇村农居,这样的笑脸随处可见,这样的话语也随处可闻。
  作为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的专项非营利性资金,“党员关爱基金”在启动首年分两次发放,标准是低保户1500元/年、低保边缘户1000元/年。金额虽然不多,却让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重拾生活的信心。
  “党员关爱基金”,不能一“捐”了之。情系困难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这是党的宗旨,更是“关爱行动”的题中之义。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一项项结对帮扶活动相继出炉。
  首笔“关爱基金”发放过程中,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先后走访市区52个镇(街道、开发区),察民情,问民生。全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也参与走访慰问活动。一句句真心的交流,一次次有力的握手,党员们收获的是感动和信任,读懂的是责任。
  7月31日,园区娄葑镇娄东办事处党支部书记费岚把“党员关爱基金”送到了东港家乐社区低保户杨林弟手中。杨林弟和妻子杜义苏腿脚不便,没有劳动能力。社区的党员把他家的困难记在了心上,平时常上门看看。杜义苏感激地说,多亏了社区关心帮助,如今儿子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还拿到了奖学金,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8月1日,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冯荣华和社区5名在职党员,带着大米、食用油和“党员关爱基金”,去85岁的孤老徐雪珍家中“走亲戚”。社区党员与6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冯荣华与徐雪珍就是一对。为此,冯荣华隔三差五登门嘘寒问暖,让徐雪珍乐得合不拢嘴。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之心重回报。“我身边,还有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拿到首笔750元“关爱基金”,平江区火车站社区居民方祖兴决定拿出部分钱捐给其他困难群众。方祖兴与妻子都是残疾人,但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党员关爱行动”在全市发起后,方祖兴捐出了50元。“虽然我们身体残疾,但也有能力为更困难的人做点事。 ”他说。
  小公园社区一位低保边缘户,在第一时间将500元“关爱基金”全部捐献出来。她说:“党和政府的关爱,让我们一家缓解了困难。我也要献爱心,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
  ……
  爱心,在交互中生根发芽;爱心在接力中聚合光热。
  一笔笔“党员关爱基金”的发放,弘扬的是党员和群众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时代精神,点亮的是更美生活的新希望。
打造苏州品牌,长效共建共享
  ——凝心聚力的关爱机制,诠释“血肉联系”时代风尚,唱响和谐苏州新乐章
  一项项帮扶行动,洒满缕缕阳光。
  一份份“关爱基金”,洋溢着瓣瓣心香。
  虽然“党员关爱基金”集中募捐和发放工作已告一段落,但“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中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仍在被记忆、被传递,温暖着群众,感动着社会,也引发新思考。
  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崭新实践载体,“关爱行动”聚集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强大力量,诠释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新风,唱响了一曲和谐苏州新乐章,取得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效应。然而,彻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不可能一蹴而就。
  改善民生,重在点滴,贵在长效。在这一理念之下,关爱行动一系列的创新之举正在设计之中。
  延续爱心行动,做大做强“党员关爱基金”。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我市将在拓宽募集渠道、创新募集方式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把“党员关爱基金”打造成我市爱心帮扶活动的一大特色品牌。
  为此,我市将设计“党员关爱基金”标识系统,制作“共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网页,向全社会及时发布关爱帮扶工作动态。同时,我市将在爱心账户的开户银行服务窗口放置宣传资料,张贴“党员关爱基金”识别系统、设置捐款“绿色通道”,并适时开通银行电子汇款、网上银行捐助系统等辅助设施和系统,随时接受党员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以帮助更多的生活困难群众逐步改善生活。
  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继续深化在职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活动,并拓展现有各类结对帮扶、助学和助残等帮扶形式,动员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限的经济援助,不能帮助生活困难群众彻底改变生活状况。我市将鼓励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帮扶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认领帮扶项目等方式,提供各类针对性强、见效快、多样化的关爱帮扶,进一步在全市上下形成帮扶济困、关爱互助的良好风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
  民有难,党之忧;党之忧,谁来解?今夏的“党员关爱行动”作出了响亮回答。让人民更幸福、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努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