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苏州加强非公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来源: 《中国人事报》2010年8月1日       发布时间:2010-08-04 13:53
  江苏省苏州市委组织部近日发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以职业化管理为导向,建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切实做到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有人干事”。前来参加“非公经济党建看苏州”联合采访活动的全国党报党刊的相关负责同志评价说,苏州的实践不仅具有新闻价值,更具有推动全国非公党建的样本价值。
  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超15万户,外资企业超1.6万户,个体工商户超3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85%,已经成为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共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1641家,非公经济领域中从业党员近10万名,动态实现了“应建已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非公企业”三个全覆盖,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是苏州非公党建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沪士集团党委书记陈惠芬“五搬办公室”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96年任国企副总经理的陈惠芬受委派到台资沪士公司开展党建工作时,起初被安排到工勤人员办公室的角落里与司机合用一张办公桌,她憋着一股劲,帮助员工解决困难,为企业发展支招,突出的工作成绩逐渐得到认可,党支部先后升格为党总支、党委,她也五搬办公室,最后搬到了董事长隔壁。像陈惠芬一样,该市有一批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被选拔到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工作实践中,他们在推行内选、外聘、推荐、选派等方式的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采取“公推直选”方式产生党组织书记。另外还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信息库,推行符合条件的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工会主席。
  探索实施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为苏州非公党建增添了后劲。苏州所属的一些区县积极推行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以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目标管理、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体系。昆山运用社会化公招、市场化选招和直接选举等形式作为党务工作者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将品德、能力和业绩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党工干部实行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在职岗位津贴制度等。目前已有714名党务工作者持证上岗,并实行绩效挂钩。2007年以来,有318名党务工作者享受到岗位津贴和荣誉奖励82万元。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也探索推行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岗位津贴、退休补助、权益保障资金等制度。
  强化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苏州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在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基层党建的新课题、新领域,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非公党建的新探索、新实践。太仓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拓宽途径,从乡镇机关、村居党组织、与非公经济组织联系紧密的单位党组织、退休和退二线的党员干部中等多个渠道选派;对任职条件从文化、学历、政治表现、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等五方面进行规范,确保选派人员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几年来,苏州全市共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9400多名,他们不辱使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了在“有为”中“有位”。
  经过多年努力,苏州非公党建工作已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如何转型升级,通过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健康发展,该市在不断进行着创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近日在苏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必须积极探索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形成符合时代特点、契合苏州实际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发展路径,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