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苏州市“十佳”党员志愿者万经玲
1937年出生;
1954年参加工作, 辗转杭州、武汉、北京、四川和上海;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从部队副师级干部岗位上退休,回到震泽镇;
1991年参与筹建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从此,他的人生列车停靠在这个老年工作的小站,默默奉献,至今已经19年。
记者在震泽镇老年活动中心见到万经玲的时候,穿着一身黄军装的他正在忙碌着。在震泽,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老万”。虽然年逾古稀,但他告诉记者,“我虽然从部队退休了,但作为一个党员可永远没有退休。”
每天早上6点40分,老万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镇老年活动中心,直到下午所有人都走光了,才最后一个离开。19年来,除了2004年肠疾手术期间,其余的日子每天如此。翻阅老万在镇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经历,记者看到的是一个普通党员默默服务、无私奉献、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老万这个普通党员做的事情又是如此的不平凡。
在镇老年活动中心,有一块人气指数很高的小黑板。老万每天大清早准时收听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做好记录再誊写到小黑板上,让大家根据天气阴晴雨雪安排好家务和活动。这样一个工作中小小的细节,老万坚持了19年。19年里,遇到下雨天,他还要再添一块小黑板写上“当心滑”,提醒老人注意脚下。说起这个,老万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都是小事,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种习惯吧!”
老万还是个多面手,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还很有文艺细胞。1997年,他组织了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镇老年歌咏队,每周四,四五十位老人在他的组织下聚在镇老年活动中心,学新歌唱新曲。歌咏队的老人尽管不少人身体不怎么硬朗,但参加活动都很活跃,为此老万也没少操心。从革命红歌到时代新曲,他精心挑选后印好歌谱,一句句、手把手地教给队员,至今已经教了200多首。他还自掏腰包,为没有经费来源的歌咏队提供经济支持。说起唱歌,老万特别自豪:“一般的歌曲,我看两遍就会唱了,教会了大家,我们在一起就图个乐,年纪大了聚在一起唱唱歌,身心舒畅。”
2005年,苏州吴中区一对姐妹找到震泽镇街道办事处,要为身患重病的老母亲寻找失散60多年的弟弟,唯一的线索就是村口有棵大银杏树。那时离万经玲动肠疾手术还不到一年,但古道热肠的他还是把事情揽了过来,走访发动镇上的老人,最终从一位94岁的老人那里找到了关键线索,帮助这对姐妹的老母亲找到了亲人。说起这件事情,老万一再强调这不是靠他一个人的能力完成的,只是愿意和他说话唠嗑的人特别多,渠道也就多些。
在老万的身上,记者看到的是一个老党员所能体现的所有高尚情操。汶川地震的时候,老万第一个到社区交了特殊党费,还拿出大笔退休金捐给了灾区。
从镇老年活动中心创办直到2004年,他和另一位负责打扫卫生的同志包干了所有工作。如今虽已卸去部分工作,但是老人们还是喜欢“有事找老万”。在镇老年活动中心,老万十几年来一直拿着微不足道的每月两百元报酬。对此,他说那年镇上筹办老年活动中心,街道办主任来请他参与,他一口答应下来,当时就没有图过什么,只是觉得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和奉献,这就是组织上对自己的最大信任。
今年,万经玲已经73岁。他说,自己再干上个四五年问题不大。他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在家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听他们倾诉的老人。“将来等我干不动了,回家了,最好能有一个接班人,把我这个岗位继续干下去。”老万边说边拿出他做得清清楚楚的工作台账和日记。这些厚厚的资料,是一个普通退休党员19年来所做的不平凡工作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