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概述(上)(续)
来源:
组织人事报 1550期
发布时间:2007-07-09 12:24
七、继续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新的人才工作机制开始形成
业以才立,国以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是: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对国防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开发、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并作出了工作部署。这几年,国有企业公开选拔高级人才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推进了人才选用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才。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事业,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一大批精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我们面临着国际上激烈的人才争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西方发达国家还凭借其经济优势加紧对世界范围的人才进行争夺,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他强调,要树立全面的发展的人才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盘活人才资源,把众多人口的压力变为众多人才的优势。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理念、树立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理念、人才竞争国际化理念。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胡锦涛同志的这一系列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人才和人才工作理论。
八、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特点和一大优势。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各级党委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深化了“三级联创”活动。普遍推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制度。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这是自1997年以来根据新情况制定的又一个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在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设置和调整党组织的力度。学校、科研院所、机关党的建设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扩大,凝聚力得到增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九、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党的“细胞”活力进一步激发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党同志共同努力。第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第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第三,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重要思想,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六大以来,除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外,还从多方面探索建立了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新载体、新机制。如:实施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的“三培养活动”,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使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部署并稳步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央有关部门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了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发展党员工作包括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作出了部署。许多地方还实行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以提高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实践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民主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长期致力于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十六大以后,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中央制定颁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扩大党务公开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党的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有不少新举措新办法,不仅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和提高了生产、工作一线代表的比例,而且在代表产生程序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注重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扩大了在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一些重要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开始扩大到同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一些地方还实行了党代表质询县委工作制度、党代表评议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制度。有的县委还明确规定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责和任务。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四是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环节的民主。在去年以来的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中,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在提名、考察和选举三个环节上的民主程度都有新的提高。明确规定,地方党委决定下一级主要领导干部采用全委会票决制。
以上每个重大措施都体现为一种新的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时,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也在不断加强,比如提出了以党内和谐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
十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取得新进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范畴,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中央做起带头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在反腐败方面,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使反腐败工作更加配套、更加系统。在保持对腐败分子严惩态势的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权力,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相互促进;强化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逐步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使预防腐败的关口加快前移。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基本做到“逢离必审”。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着力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积极探索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采取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赞誉。
这几年,胡锦涛同志就党风廉政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风气,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风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风气,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风气,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风气,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风气;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节俭意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
十二、大力推进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活动、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步伐明显加快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几年来,党中央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这五年,先后以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名义制定和修订的涉及党的建设的法规、制度达上百件。党内制度建设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展尤为明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除了前面介绍的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的制度外,还积极探索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手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和制定党组工作条例。研究制定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改革措施。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第一部党内监督的法规性文件。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党内监督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干部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出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新局面。几年来,先后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公务员法》,制定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更加配套。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中央纪委对派驻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央纪委、中组部组建了巡视机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企业开展了巡视。四是不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如规定地方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党内生活、党的工作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制度的规范作用、约束作用更加明显。(未完待续)
业以才立,国以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是: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对国防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开发、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并作出了工作部署。这几年,国有企业公开选拔高级人才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推进了人才选用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才。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事业,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一大批精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我们面临着国际上激烈的人才争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西方发达国家还凭借其经济优势加紧对世界范围的人才进行争夺,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他强调,要树立全面的发展的人才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必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盘活人才资源,把众多人口的压力变为众多人才的优势。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理念、树立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理念、人才竞争国际化理念。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胡锦涛同志的这一系列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人才和人才工作理论。
八、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特点和一大优势。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各级党委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深化了“三级联创”活动。普遍推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制度。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这是自1997年以来根据新情况制定的又一个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在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设置和调整党组织的力度。学校、科研院所、机关党的建设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扩大,凝聚力得到增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九、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党的“细胞”活力进一步激发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党同志共同努力。第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第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第三,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重要思想,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六大以来,除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外,还从多方面探索建立了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新载体、新机制。如:实施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的“三培养活动”,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使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部署并稳步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央有关部门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了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发展党员工作包括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作出了部署。许多地方还实行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以提高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实践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民主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长期致力于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十六大以后,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中央制定颁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扩大党务公开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党的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有不少新举措新办法,不仅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和提高了生产、工作一线代表的比例,而且在代表产生程序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注重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扩大了在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一些重要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开始扩大到同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一些地方还实行了党代表质询县委工作制度、党代表评议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制度。有的县委还明确规定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责和任务。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四是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环节的民主。在去年以来的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中,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在提名、考察和选举三个环节上的民主程度都有新的提高。明确规定,地方党委决定下一级主要领导干部采用全委会票决制。
以上每个重大措施都体现为一种新的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时,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也在不断加强,比如提出了以党内和谐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
十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取得新进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范畴,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中央做起带头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在反腐败方面,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使反腐败工作更加配套、更加系统。在保持对腐败分子严惩态势的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权力,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相互促进;强化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逐步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使预防腐败的关口加快前移。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基本做到“逢离必审”。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着力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积极探索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采取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赞誉。
这几年,胡锦涛同志就党风廉政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风气,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风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风气,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风气,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风气,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风气;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节俭意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
十二、大力推进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活动、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步伐明显加快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几年来,党中央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这五年,先后以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名义制定和修订的涉及党的建设的法规、制度达上百件。党内制度建设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进展尤为明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除了前面介绍的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的制度外,还积极探索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手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和制定党组工作条例。研究制定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改革措施。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第一部党内监督的法规性文件。这些都表明,我们党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党内监督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干部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出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新局面。几年来,先后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公务员法》,制定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更加配套。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中央纪委对派驻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央纪委、中组部组建了巡视机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门、企业开展了巡视。四是不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如规定地方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党内生活、党的工作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制度的规范作用、约束作用更加明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