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村官”之路,且行且珍惜
来源: 《苏州日报》2010年5月31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10-05-31 07:48

桃源镇梵香村  钱振华

  2008年7月,我毅然放弃了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选派的大学生村干部,到桃源镇梵香村担任村主任助理。通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村是多么需要人才,农民是多么渴望知识;认识到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认识到党中央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战略性意义,增强了扎根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坚定信念,到地头、进庭院
  我第一次走进梵香村,给我的是巨大的惊喜:村委会虽然简陋但设备齐全,村内各条道路虽然没有全部硬化但已建成雏形,路边也正在进行绿化,企业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和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开发区硬件设施逐渐完善并初具规模。为了尽快熟悉村情、了解民意、进入角色,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坚持每天步行到村组、庭院、田间、地头,通过走访、拉家常、交朋友的方式同群众融为一体,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和热点难点问题。在对村情有了全面了解后,我利用村里的电脑绘制了全村第一张地图,标明自然村的位置及其简要介绍,并对全村每户的耕地面积、人口、收入情况,以及开发区产业结构等进行了详细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村里的情况。
  夯实基础,走出去、广调研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研,我对梵香村兴旺工业小区提出了启动品牌建设、加强硬件建设、推进软件建设等具体实施意见和建议。另外,我还撰写了《解读名村、名企、名人》、《梵香村工业发展调研报告》,并配合吴江市委党校撰写了《吴江市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等调研文章。今年,我还荣幸作为吴江市委党校基层特邀研究员参加了关于“绿色共同体的生成和发展视角”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积极参与了桃源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梵香村而言,就有3篇文章被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录用。
  真情付出,知民意、解民情
  农村工作琐碎而复杂,大到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小到村民纠纷都必须认真对待。刚接手村里工作的一个月就遇到了修建村级公路延伸路段这件事,虽然是件实事,但也因此引发了一些矛盾。我当时一边负责监督修路,一边主动去做说服工作。火热的夏日里,有时一上午就跑三四趟,口干舌燥,双脚跑得发酸。村里的老干部安慰说,作为初到基层的农村工作者,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做群众工作要有耐心,不能急,要用你真诚的付出换得他们的认可,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在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帮助下,我重新调整思路,再做工作,终于说服了这几户人家。为拉近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村民群众服务,我还首创了大学生村干部联系卡,用大字号印上“大学生村官”五个金色大字,留下姓名和电话,发放到村民手中。
  科学发展,齐动员、促和谐
  从选择大学生村干部这条路起,我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纯”农民看待,从思想上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当好群众的信息员、宣传员、勤务员。我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梵香村筹建了村级网站,通过网络大力宣传梵香开发区、提高知名度,现在村网点击率已经突破3万,也荣获了省委组织部举办的“江苏省村级网站建站大赛”一等奖。今年年初,我还帮助村里建立起了“企信通2.0”短信平台,切实搭建起了梵香村党总支与村民、企业主之间的信息桥梁;帮助村里设计了“党员连心卡”,掀起了“服务进家门”的热潮;作为主编和桃源镇其他几位大学生村干部共同创办了桃源镇《青春风》工作交流月刊;担任桃源镇大学生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身体力行带好这支队伍,并在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为群众服务、为党委政府分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到村任职近两年来,我被“江苏新农村”网评为江苏省“村官之星”、“苏南十大典型村官”,参加该网“村官面对面”节目,与水利厅厅长张小马面对面交流、共话民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村干部代表座谈会;被聘为吴江市委党校特邀研究员等。两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的淳朴憨厚、勤劳谦和,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经历不但磨练了我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意志,更加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竭尽所能,为父老乡亲办实事、办好事,坚定不移地扎根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此文获大学生村(社)干部征文比赛一等奖,因篇幅所限,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