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苏州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观察备忘录
来源: 《苏州日报》2010年3月29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10-03-31 10:47
  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这是一片引领发展大潮的土地。
  具有光荣传统的苏州各级党组织,正带领苏州全市人民,在“第二个率先”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如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一次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大动能。
  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一年时间,两个批次,从机关到基层,从校园到车间,从城市到乡村,苏州10797个单位,40余万名党员,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荡涤和思想观念锤炼,催生出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深刻变化。
  又是一年春来到。怀揣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初步胜果,走在科学发展的大路上,苏州干部群众信心倍增,笑对未来――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转型升级不停步,不懈推进“三区三城”建设,苏州要高举率先旗帜,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
  科学发展,既是要求,更是机遇。学习实践活动,燃亮新的思想解放薪火。干部群众学理论,转观念,聚共识――
  “苏州之路”的方向更明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苏州这块开放前沿早早感到了“寒意”。
  金融危机是一面“放大镜”。镜面之下,经历多年高平台上的高增长后,资源、能源等发展要素及发展空间的瓶颈制约凸显。苏州如何应对,“苏州之路”何去何从?
  去年3月启动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得恰逢其时。
  科学发展,既是中央的要求,更是发展的机遇。市委的思路非常清晰――要围绕“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的主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困惑中振奋起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苏州能不能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怎样的发展才科学?
  学理论,辨形势,厘思路,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伴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蓬勃而兴。
  市委举办各类学习辅导报告,作出示范。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纷纷进行学习研讨。
  各地参学单位、各行各业党员争相“充电”。全市两批参学单位组织中心组学习4087次,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会10182场,组织学习交流会和讨论活动21330场次,集中培训党员干部11.39万人次。
  一次次理论学习,一场场报告会,就是一处处思想火花碰撞的大讲坛,党员干部们听得如饥似渴,议得踊跃热烈。
  学习实践活动,不能关门搞学习、调研。
  各级不断畅通、丰富问计渠道。通过网上征询、调查问卷、发放征求意见首日封、“三服务”提议、召开专题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两批参学单位共收集意见建议42938条,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汇总,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开阔思路。
  理念在学习中升华。
  共识迅速凝聚――
  把不断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制度保证,把提高统筹发展水平作为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最好检验,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把“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作为当前推动苏州科学发展的最大实践。
  方向更加明晰――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正是“第二个率先”的必由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争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带头者,争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开拓者,争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领跑者,苏州党员干部人心更齐,心气更高。
  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学习实践活动,助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城乡党组织强基础,长本领,争创优――
  “战斗堡垒”的战斗力更强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大力加强机关和基层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更是苏州发展的现实之急。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紧扣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关键词,强基础,长本领,争创优。全市各地的学习实践活动亮点纷呈: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服务大局、科学发展、制度创新、狠抓落实的“五个本领”,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心“烹制”培训“大餐”。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菜单式选学,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转变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与转变发展方式同样重要。
  市委一声号令,各级机关党组织迅速行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大阶段六个环节,层层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环环相扣。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组织面貌一新。
  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到发展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服务”活动载体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响应。市级机关部门、部省属单位组成的94个联络组,与全市61个乡镇、33个街道对接,千方百计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各“三服务”联络组形成提议580件,立案转办的235件已全部办结,办理简易提议171件。
  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四访四问”和“四百”、争创“党员先锋岗”、“百名教师进社区举办公益讲座、千名教师进社区做好事办实事、万名教师进家庭开展家访”等活动相继推出。党员干部身子沉下去,形象立起来。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科学发展的生命力在基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锁定“重点” ,举措频频:
  重点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深化“统筹共建”活动,推进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更加广泛覆盖;
  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拓宽基层干部的来源渠道,提前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重点强化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广大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重点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基层单位科学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全市基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新成立党组织460家,整顿党组织49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262家,调整充实班子成员946人,找到流动党员1879人,“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有效提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标初步实现。
  ……
  党的建设的新成绩,直接反映在党员干部应对挑战、领导发展的精神状态、工作能力上。
  保增长,快转型,促改革,惠民生,一年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2009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同比增长11.5%,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初目标,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4.2%,苏州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堡垒”强、队伍稳,人心齐、事业兴。苏州的实践,再次证明,加强党的建设,是不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惠及人民。学习实践活动,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各级各部门集民智,顺民意,解民忧――
  百姓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助推发展、取信于民。学习实践活动伊始,市委就提出“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分析检查组织群众评议,解决问题汲取群众智慧,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活动成效交给群众评判。在苏州,坚持群众路线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
  两批活动中,全市共有18899名群众列席了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122843名群众参加了分析检查报告或材料的评议,248535名群众参加了满意度测评。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各参学单位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只要是涉及百姓利益的事,都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就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
  第一批活动形成的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迅速通过第二批贯彻落实到基层;第一批掌握的基层需要上级组织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纳入第二批参学单位整改落实内容。
  政府实事工程、“群众得实惠”实事项目等改善民生之举接连出台,让群众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实事项目更加便民惠民。为全市9万余名城乡特困人员增发一个月低保金;年内农村合作筹资水平平均从去年278元提高到326元……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的9件“群众得实惠”实事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全市两批学习实践活动共解决问题35668个,办实事好事42733件;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进步。我市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及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50%以上的镇达到苏州市农村卫生现代化总体要求;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祥和。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9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职工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均超过98.5%,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
  ……
  一年来,学习实践活动爆出了一个个“民生新闻”,苏州百姓的脸上一次次露出微笑。
  苏州市社会各界对市委常委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达100%,基层群众对乡镇街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达99.8%。
  科学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习实践活动,催生体制机制创新。全市上下促改革,求长效,释活力――
  苏州的发展优势更优了
  学习活动有起始,科学发展无止境。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苏州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长效制度支撑?
  在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之初,市委的目光就看得很远: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挑战,苏州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力争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激活、再造发展新优势。
  苏州市委、市政府率先垂范。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内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健全区域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制度文件10个,形成了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长效制度。
  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要求,把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两批参学单位重点对照省委、省政府7个政策性文件,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等扎实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共废止过时规章制度或文件1991个,修订7850个,新出台6664个;取消60多项涉企收费,加强社保、税收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20多亿元。
  改革孕育创新,创新推动改革。
  一年来,在苏州,助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新优势正加速成形。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我市已确立23个改革先导区,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度框架;市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项目和1996年以来经济类政策文件清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春风化喜雨,润物细无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正引领苏州继续朝着“第二个率先”的目标阔步前进。苏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