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首页 > 省市要闻 > 正文
“科学发展的江苏答卷”之一:美好江苏,迈入科学发展的春天
来源: 《新华日报》2010年3月16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10-03-26 13:11
  2008年3月。惠风和畅,春意融融。
  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江苏,作为3个试点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拉开了新一轮学习实践的热潮。
  历时两年多,全省20多万个党组织、400多万名党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一主题,先后分三批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
  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校到企业,遵循“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我省坚持学习突出解放思想,实践突出改革创新,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注重整体推进、上下联动、分类指导,顺利实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亮丽答卷。
  一次恰逢其时的学习实践活动
  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既是中央对江苏又好又快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江苏奋力走在发展前列的内在要求。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应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温家宝总理亲临江苏视察,勉励江苏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起到率先的作用。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希望江苏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联动,通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协调发展。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源潮,要求江苏精心组织、做好工作,为全国开展这项活动创造经验。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江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有期盼,下有期待;内因激发动力,外因施加压力。奋力走在全国发展前列的江苏,迫切需要一次发展理念的大洗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恰逢其时,为江苏的奋力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难得机遇,江苏在“两个率先”征程上站到了又一个崭新的起点:江苏经济在连续保持17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并未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减速”。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比12.4%的经济增速更为可喜的是,江苏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更积累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经验和本领。
  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解放
  对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政治任务,省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强力推进——
  回眸学习实践活动,参与者起初都是被浩大而深入的大讨论、大学习震撼了心灵。人们说,这是又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解放。
  学习为先,知而后行。思想观念的大解放,首先来自省委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
  省委书记梁保华鲜明地指出,江苏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认识江苏在发展大格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
  省长罗志军要求,认清制约科学发展的障碍,找准实现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姿态,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更有针对性。
  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江苏大地蓬勃展开。
  省委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为全省作出示范。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级机关各部门,纷纷进行开放式学习研讨。
  全省上下进行“集体充电”。各市县举办学习会、报告会,4万多名乡村干部、3万多名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5000多名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利用遍布城乡的讲堂学堂、3400多家基层党校和2万多个远程教育站点,开展科学发展观宣讲3万多场次。
  学习拓展了思路,坚定了信心;讨论开阔了胸襟,凝聚了共识。大讨论对制约江苏科学发展“瓶颈”和“症结”的剖析更加深入到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江苏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必须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必须积极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必须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大讨论使全省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更加入脑入心——
  推动科学发展,规律所在、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科学发展人人有责,科学发展人人有为,科学发展人人得益!
  一次体制机制创新的大突破
  当科学发展理论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必定会迸发出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动能。
  观念的革命,思想的解放,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只有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
  学习实践活动之初,省委省政府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规定的决定》、《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等七个政策性文件。
  紧扣贯彻七个政策性文件,各地各单位上下联动,创新制度机制。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全省共废止过时政策性文件和规章制度2.48万多个,修订、新出台政策性文件和规章制度9.99万个。在全省各地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政策导向和考核导向。
  正当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之时,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省委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把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实效。
  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四千四万精神”成为江苏走出危机困局的有力支撑,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
  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相继推出——
  与中央新增投资4万亿元、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家电下乡等扩内需一揽子计划相对应,组织实施总额3000亿元的政府性投资计划,引导带动全社会投资1.2万亿元……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措施实,一系列“组合拳”出手,使全省实现早复苏、早翻身,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研究制定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全力打造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多策并举,共克时艰。事实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危中求进、难中攀高的理论指针,创新体制机制催生出7700万江苏人民更加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共同行动。
  历经严寒何所惧,迎取春色倍还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奋力走在科学发展前列的江苏,继续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