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09,吴江组织工作十大亮点
来源:
《吴江日报》2010年01月25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10-01-25 09:00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紧迫形势,全市组织部门抓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个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服务大局这一主线,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率先复苏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盘点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试行无候选人直选、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组织工作亮点纷呈,展示基层党建的累累硕果,彰显改革创新的不竭活力。
【亮点之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穿全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扣“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美好吴江新篇章”主题,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步骤要求,有序推进活动开展。活动期间,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转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思路,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切实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证。活动中,着力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步伐,注重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启动实施12项实事工程项目,形成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构想,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
【亮点之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近年来,我市广泛采用答疑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社会考察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2009年,在主体班次教学中全面引入现场教学,主体班每名学员受训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就是深入到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现场教学点,听取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和党校老师的现场点评,并进行现场互动交流。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开展主体班次现场教学30场次1335人,接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来我市现场教学4个班次180人。在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方面,我市建立了“训情通报”制度和重点班次全程跟班管理制度,加强对主体班次、“四新”讲座参训情况的考学工作。
【亮点之三】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正成为我市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好中选优”。2009年,我市先后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总规划师1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副科(局)职领导干部5名、镇长助理8名,组织全市21个机关部门36个中层职位开展公开竞聘,首次面向优秀村书记公推公选副镇长人选。同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聘任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吴江市领导职位聘任制工作暂行办法》、《镇招商中心副主任职位聘任制工作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全年聘任领导干部40名。
【亮点之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2009年,我市突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强力推进,评审了15个领军人才项目,并发放首批创业资助700万元,成立了吴江市博士联谊会(科技领军人才俱乐部)。高层次创新创业载体也在不断搭建,全市新建了3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此外,人才服务“品牌”日臻完善,“品牌”效应日益凸现,第三届“人才服务月”成功举办,市镇联动开展了四大系列58项服务活动,活动期间还评选表彰了首届“吴江杰出人才奖”和第三届“吴江优秀人才奖”获得者。
【亮点之五】全面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组织保证。2009年,村级工作“三规范”犹如春风吹拂,给全市农村带来了新气象:224个行政村建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三规范”制度和17项重点工作办理流程制作成图片上墙,村干部入驻大厅办公,按章办事,工作台帐资料健全,运用“三规范”办理农村热点难点事项7000多件……“三规范”成为全市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议事办事的“铁章程”,成为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监督的“金钥匙”。该项工作被评为苏州市2009年度县级市、区组织部门创新工作。
【亮点之六】完成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配备
2009年10月,我市选聘170名大学生村干部,全市大学生村干部总数达到327名,“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的目标基本实现。着眼于把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我市先后出台《吴江市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考核办法》、《关于鼓励和支持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举办首个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班,成立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和心理辅导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干部日常考核、管理以及创业富民机制,为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增添工作动力。
【亮点之七】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
2009年,以召开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和出台《关于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为标志,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意见》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三百”目标,即所有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100%建立党组织;一时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100%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都编入党的支部,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的工作100%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并力争在全市树立一批基础较好、工作规范、影响良好的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先进典型,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取得明显成效。在11月“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月”活动中,全市新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50个。
【亮点之八】试行“无候选人直选”
2009年3月,汾湖经济开发区采取“无候选人直选”方式对区内39个行政村党组织进行换届,在不确定候选人的情况下,党员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举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8月、10月,七都、同里两地也相继以“无候选人直选”方式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试行“无候选人直选”,使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参政议政和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直选中党员参加投票的平均到会率达到98.3%。
【亮点之九】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2009年,围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全市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行政村党组织中以“划小支部、便于管理、经常活动”为原则,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下属分支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启动实施第五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市、镇两级57个帮扶单位对53个薄弱村投入1897万元扶持资金,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设基层党建信息库,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建库工作,实现党员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市党员互助金,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亮点之十】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精神,2009年7月,市委组织部结合吴江实际,在部机关部署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在活动中,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沟通,跟一线干部谈心谈话,接访群众,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劳动模范,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改进了工作作风,破解了工作难题,形成了一批调研和工作成果。截至2009年12月底,共开展调研活动39次,与328名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参与信访接待84人次,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困难群众27人,牵头解决实际问题9个,修订完善规章政策9项。

(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实践活动)

(文秘班现场教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建立院士工作站)

(“三规范”一站式服务大厅)

(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

(“无候选人直选”换届)

(党员互助金捐款)

(送服务下基层)
盘点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试行无候选人直选、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组织工作亮点纷呈,展示基层党建的累累硕果,彰显改革创新的不竭活力。
【亮点之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穿全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扣“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美好吴江新篇章”主题,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步骤要求,有序推进活动开展。活动期间,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转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思路,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切实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证。活动中,着力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步伐,注重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启动实施12项实事工程项目,形成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构想,在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效。
【亮点之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近年来,我市广泛采用答疑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社会考察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2009年,在主体班次教学中全面引入现场教学,主体班每名学员受训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就是深入到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现场教学点,听取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和党校老师的现场点评,并进行现场互动交流。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开展主体班次现场教学30场次1335人,接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来我市现场教学4个班次180人。在干部教育培训学风建设方面,我市建立了“训情通报”制度和重点班次全程跟班管理制度,加强对主体班次、“四新”讲座参训情况的考学工作。
【亮点之三】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正成为我市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好中选优”。2009年,我市先后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总规划师1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副科(局)职领导干部5名、镇长助理8名,组织全市21个机关部门36个中层职位开展公开竞聘,首次面向优秀村书记公推公选副镇长人选。同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聘任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吴江市领导职位聘任制工作暂行办法》、《镇招商中心副主任职位聘任制工作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全年聘任领导干部40名。
【亮点之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2009年,我市突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强力推进,评审了15个领军人才项目,并发放首批创业资助700万元,成立了吴江市博士联谊会(科技领军人才俱乐部)。高层次创新创业载体也在不断搭建,全市新建了3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此外,人才服务“品牌”日臻完善,“品牌”效应日益凸现,第三届“人才服务月”成功举办,市镇联动开展了四大系列58项服务活动,活动期间还评选表彰了首届“吴江杰出人才奖”和第三届“吴江优秀人才奖”获得者。
【亮点之五】全面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组织保证。2009年,村级工作“三规范”犹如春风吹拂,给全市农村带来了新气象:224个行政村建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三规范”制度和17项重点工作办理流程制作成图片上墙,村干部入驻大厅办公,按章办事,工作台帐资料健全,运用“三规范”办理农村热点难点事项7000多件……“三规范”成为全市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议事办事的“铁章程”,成为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监督的“金钥匙”。该项工作被评为苏州市2009年度县级市、区组织部门创新工作。
【亮点之六】完成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配备
2009年10月,我市选聘170名大学生村干部,全市大学生村干部总数达到327名,“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的目标基本实现。着眼于把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我市先后出台《吴江市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考核办法》、《关于鼓励和支持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举办首个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班,成立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和心理辅导团,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干部日常考核、管理以及创业富民机制,为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增添工作动力。
【亮点之七】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
2009年,以召开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和出台《关于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为标志,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意见》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三百”目标,即所有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100%建立党组织;一时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100%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员都编入党的支部,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的工作100%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并力争在全市树立一批基础较好、工作规范、影响良好的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先进典型,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取得明显成效。在11月“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月”活动中,全市新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50个。
【亮点之八】试行“无候选人直选”
2009年3月,汾湖经济开发区采取“无候选人直选”方式对区内39个行政村党组织进行换届,在不确定候选人的情况下,党员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举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8月、10月,七都、同里两地也相继以“无候选人直选”方式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试行“无候选人直选”,使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参政议政和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直选中党员参加投票的平均到会率达到98.3%。
【亮点之九】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2009年,围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全市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行政村党组织中以“划小支部、便于管理、经常活动”为原则,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下属分支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启动实施第五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市、镇两级57个帮扶单位对53个薄弱村投入1897万元扶持资金,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设基层党建信息库,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建库工作,实现党员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市党员互助金,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亮点之十】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精神,2009年7月,市委组织部结合吴江实际,在部机关部署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在活动中,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沟通,跟一线干部谈心谈话,接访群众,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劳动模范,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改进了工作作风,破解了工作难题,形成了一批调研和工作成果。截至2009年12月底,共开展调研活动39次,与328名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参与信访接待84人次,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困难群众27人,牵头解决实际问题9个,修订完善规章政策9项。

(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实践活动)

(文秘班现场教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建立院士工作站)

(“三规范”一站式服务大厅)

(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

(“无候选人直选”换届)

(党员互助金捐款)

(送服务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