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来源: 《吴江日报》2009年12月28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9-12-29 09:00

——2009年组织工作创新音符点击

  今年以来,全市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科学发展大局,着眼于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创新精神,深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创新,涌现了一批优秀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现在让我们一起点击2009年组织工作的创新音符,共同聆听在改革创新征程中全市组织部门谱写的嘹亮乐章。
  七都镇:探索党员积分考核
  七都镇先后在农村和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党员积分制,将党员参与活动、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记载和量化考核。全镇共有1017名农村党员和290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参与积分制管理。农村党员根据年龄、职务、身体状况等划分4个层次,每个层次确定相应基础分值,同时设立基本要求、先锋作用、违纪扣分三大类23项考核内容;企业党员基础分值为40分,同时设立学习、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五大类35项考核内容,党员积分由“基础分值+考核分值”构成。考核实行党员积分卡和党组织积分册双向对照,采取按月记录、季度公示、年终评议的方法,考核结果与年终党员评先、评优及诫勉谈话等奖惩制度相结合。
  点评:七都镇推行党员积分制,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员“学习难组织、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的问题,为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启了新思路。党员积分制管理是根“指挥棒”,引导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党员积分制管理是杆“公平秤”,称出党员履职和发挥作用的真分量。
  震泽镇:探索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
  震泽镇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一是规范制度,实行团队管理。在大学毕业生刚到村任职之际,震泽镇就指导大学生村干部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建立学习培训、自我管理、工作月报、创业创优、考核选拔等管理机制,重点培养独立、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二是政策帮扶,搭建创业平台。震泽镇提出“创业不主导、服务不干预、帮扶不包揽”的创业帮扶政策,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并陆续建成火鸡生态养殖、樱桃萝卜种植、金丝瓜种植和砍瓜种植4个创业基地。三是挖掘优势,展示青春风采。积极挖掘大学生村干部的专业优势、文化优势,建立全市首个镇级大学生村干部网站和扶贫基金,相继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文艺队和文学社,帮助拓展服务舞台。
  点评:随着全市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目标的基本实现,如何让大学生村干部真正扎根基层?“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创业平台、服务舞台,探索团队管理模式”,震泽镇寓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多措并举真正实现让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盛泽镇:建立全市首家人才公寓
  11月16日,盛泽镇人才公寓正式启用,这也是全市首家人才公寓租房补助试点单位。该人才公寓总建筑面积17771平方米,共建有三幢大楼,配备各类宿舍用房180套,可容纳300多人入住。盛泽镇人才公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和“市场价、明补助、有期限”的原则进行租赁和管理。可以申请入住并享受租房补助的条件是,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含技师)的无住房的紧缺专业人才,所在企业的注册地与税收征管地须均在盛泽镇,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法劳动合同。
  点评: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居才能乐业,盛泽镇的“人才公寓”着力破解了人才在创业就业初期“居不易”的问题,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扎根的生活环境,切实帮助企业留住一批人才“潜力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桃源镇:构建活力村级组织
  桃源镇积极探索村干部跨村交流任职工作,全镇138名村定工干部中,跨村交流任职30人,其中村书记12人、副书记4人、会计8人、农副业定工干部6人。村干部跨村交流任职从开始单一的村会计职务,逐步扩大到除村主任外所有村定工干部。该镇以村干部跨村交流为契机,加强村级工作互助,积极推进薄弱村扶持转换,形成干部互动、村务互助、资金互惠的三维复合管理新模式,打造新形势下富有活力的基层组织。通过跨村任职村书记带领村干部一班人富有成效的工作,该镇一批薄弱村先后成功脱贫。
  点评:桃源镇大胆探索村干部跨村交流任职,打破地域格局,突破“本村人治村”的传统模式,不仅盘活了农村人才资源,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而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盘活农村村务、资金管理整盘棋,桃源镇跨村交流任职村干部可谓是“一举三得”。
  同里镇:全面开展公推直选村(社区)后备干部
  同里镇在行政村和社区中全面开展后备干部“公推直选”活动,281名大专以上、35周岁以下本地优秀青年报名参选,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66名优秀青年成为村、社区后备干部,其中大学生村干部、村误工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21人,企业中层干部、民营企业主和个体经营大户18人,机关事业单位自用人员6人,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21人。同里镇还积极创新培养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结对培养、培训、谈话、测评和考核机制,采取分类管理、设岗定职、双向培养、定期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后备干部。今年10月,该镇村(社区)党组织“无候选人直选”换届中,6名后备干部当选为村(社区)党组织委员。
  点评:同里镇开展“公推直选”村(社区)后备干部,有效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落实了党员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公推直选”不仅完善了基层选人用人机制,而且有效落实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市委组织部:全面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
  今年,我市在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村级工作“三规范”。“三规范”是指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7类)、规范村级工作运行程序(6类17项)、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6个方面)。我市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举办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发送宣传资料等,使村干部熟悉掌握“三规范”、村民知晓支持“三规范”,上下合力推进“三规范”。在“三规范”实施过程中,一手抓硬件建设,加快“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建设进程,将“三规范”制度和17项重点工作办理流程制作成图片上墙;一手抓软件建设,村干部入驻大厅办公,按章办事,健全台帐,加强督查,确保“三规范”有序运行。全市已有224个村建成“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运用“三规范”办理农村热点难点事项7000多件。
  点评:“三规范”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村干部量一量、照一照,做事顺顺当当,老百姓量一量、照一照,办事明明白白。“三规范”的推行,实现了村干部办公与村民面对面、办事按制度条对条,村里的事村民议、村民管、村民干,成为我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
  市委组织部:开展镇局职领导干部个人任职意愿调查
  今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镇局职领导干部个人任职意愿调查工作,向符合条件的746名干部每人发放《个人任职意愿调查表》,要求翔实填报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任职意愿,任职意愿每人可填报两项,可具体到某个单位或某个职位,同时要说明自己提出该任职意愿的理由。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市委组织部对调查各环节严格保密,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调查表》,填写完毕后由本人用专用信封密封好后送市委组织部,对调查结果严格控制知晓范围。干部任职意愿的调查结果已在干部调配中得到运用。
  点评:开展任职意愿调查,可以疏通干部向组织反映个人诉求的渠道,寻找组织意图和干部意图的最佳结合点,力争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更好地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任职意愿调查也体现了组织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广大干部感受到组织部门“干部之家”的真情关怀。
  创新是新时期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基层党组织适应变化、破解难题的积极选择。聆听着组织工作铿锵有力的创新音符,我们即将送别2009年,迎来崭新的201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坚持深入解放思想,推动创新实践,始终保持基层党建鲜活的生命力,在发展变化的实践中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2010年吴江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将更富有实效、更富有时代气息。


(全市组织委员工作例会评选出2009年度组织工作创新成果)

(党员在活动现场登记积分)

(大学生村干部文艺队下乡演出)

(人才公寓揭牌仪式)

(“公推直选”村后备干部)

(“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办公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