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中共吴江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举行
来源: 《吴江日报》2009年12月27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9-12-28 14:40
  中共吴江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6日上午在吴江人民剧院举行第一次集中会议。会议听取了中共吴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2009年度工作报告,听取了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009年度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凝聚智慧、竭尽全力,努力开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局面。
  市领导徐明、温祥华、范建坤、吴菊忠、鲍玉荣、濮建庭、沈荣泉、吴炜、钱能、曹雪娟、盛红明、李铭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273人,实到代表245人,符合规定人数。市委副书记、市长温祥华宣布大会开幕。
  大会由市委全委会主持。市委书记徐明受中共吴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科学发展动力,为实现乐居吴江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2009年工作回顾。报告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前所未有,全市上下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全面建设乐居吴江为战略定位,科学把握发展形势,务实创新服务举措,全力化解危机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开展“两竞赛一赶超”主题活动,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长一度明显下滑的趋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年我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复苏、率先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在挑战中完成了增长目标,在逆境中增强了发展后劲。预计2009年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亿元,可比价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69.2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15.9%;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38亿美元,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分别增长11.4%和11.5%。吴江列中国县(市)百强第五,继续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前列,同时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
  报告指出,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中央精神、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吴江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主要抓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定不移保增长促发展,全力以赴扩大投入,千方百计拉动消费,想方设法帮扶企业。二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抓转型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新城,明确提出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的战略目标,完善规划管理,加强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全力打造“太湖时代”滨湖新城。四是坚定不移改善社会民生,把保增长与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改进组织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全市始终坚持把中央精神、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吴江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以“两竞赛一赶超”主题活动为载体,把加大有效投入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着力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新增注册外资20.2亿美元,到账外资10亿美元,分3批集中开工107个项目总投资达257亿元,全市1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比上年翻番。编制完成了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着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可比价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农业总收入36.5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25亿元,增长3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7件,国字号品牌总量跃居全省前列。
  报告的第二个部分是2010年的工作部署。报告指出,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2010年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但从国际发展趋势、国内发展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来看,发展环境将好于今年。因此,在当前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的前提下,全市干群要以科学发展的思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在调整变革中争取主动,在转型升级中争创优势,继续加快在全国县域第一方阵中的争先步伐。
  报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苏州市委提出的建设“三区三城”工作要求,将全面建设乐居吴江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大实践。要切实按照“经济高度发达、生活普遍富足、环境友好亲善、社会和谐公平、人民充分满意”的总体构想,千方百计集聚各类要素,创造更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激发更高的发展热情,扩大经济总量;始终坚持突出富民为本,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优化城乡结构布局、整合资源,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不断探索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路径,总结新规律,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巩固宜居基础,增加利居条件,形成乐居氛围。
  报告提出,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从我市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深化“两竞赛一赶超”主题活动,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乐居吴江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要求,围绕2010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全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现实基础条件作为着力点、以结构调整培育增长点、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毫不动摇地推动吴江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全面建设乐居吴江为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从吴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按照市委贯彻意见的部署,把全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凝聚到做好明年工作上来,不断深化“两竞赛一赶超”主题活动,为推进科学发展在吴江的创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大会听取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铭代表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坚持惩防并举,推动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乐居吴江提供政治保证》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投入、促增长、抓服务、促发展的中心工作,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不断探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报告要求,201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为重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始终保持宗旨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全面建设乐居吴江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大会还部署审议了两个工作报告和开展满意度测评等有关事项。
  在下午举行的第二次集中会议上,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中共吴江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温祥华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他要求,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认清形势抓落实,要明确目标抓落实,要创新思路抓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更加突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加快争先进位步伐,坚定信心,直面挑战,群策群力,埋头苦干,为实现乐居吴江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温祥华就全力以赴做好当前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他强调,做好当前工作,对于促进明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他要求,一着不让做好稳增长促转型工作,抓住有利时机拼抢市场,狠抓固定资产有效投入,确保明年经济“开门红”;千方百计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关心安排好群众生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帮扶困难企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同时,各镇(区)、各部门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下月初“两会”顺利召开。
  徐明在会议结束前就会议精神学习落实贯彻作出部署。徐明要求,与会代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员冬训活动,结合温祥华市长对当前工作的部署,及时认真地抓好本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传达和贯彻,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上来,全力保持吴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希望,全体代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地方党内事务管理和议党议政的各项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套班子中的非中共党员领导、离退休的四套班子原领导,以及驻吴江部队领导。列席本次大会的有:不是代表的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不是代表的市机关局以上单位党员主要领导,不是代表的市人大工委、市政协各专委会的主任,不是代表的市纪委委员和纪检监察室主任、镇(区)纪工委书记,不是代表的市级机关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