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
《人民日报》2009年12月7日第7版
发布时间:2009-12-11 10:10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把握哪些基本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本期《本周话题》的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状况不仅关乎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积极回应,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党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表明,党的建设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使党的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并切实取得成效,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就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在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认真探索在革命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办事。这个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建党思想,就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办事。这个时期先后形成的邓小平党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党建思想,就是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我们党执政60年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通过总结执政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和凝练了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是在科学总结长期以来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要求。
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积极回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可以说,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这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党情来看,目前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可以看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给党提出的极高要求与党的建设现状之间存在的差距,既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凸显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党要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经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各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我们党在思想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在组织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在作风建设上取得明显进步,在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要成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比如,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我们党的历史方位的“两个历史性转变”,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逻辑起点;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这些党建新思想,为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把握基本要求 切实取得成效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方向。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建设规律,不断加强党各个方面的建设,使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实践过程。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前提。当前,一些党建工作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党内之所以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运用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党的建设实践更好地建立在运用规律的基础之上,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运用我们党长期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不懈探索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总结运用党的建设基本经验。能不能科学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善不善于运用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关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执政党建设角度,概括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涉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概括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既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汲取了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十分重要,需要倍加珍惜。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长期坚持和运用好这六条基本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落实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向更远大的目标,提出了党的建设“四个着眼于”。这“四个着眼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动员。它要求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一主线来展开,不断激发全党同志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围绕“四个着眼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大主要任务,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六大主要任务,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始终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在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形势下,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同志都应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明确主要途径 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途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一个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同样,政党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也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重要保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制度建设。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体现到制度设计中。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概括提炼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制度,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注重统筹兼顾,使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配套。严密科学的制度是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如果只有实体性制度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性制度,就难以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的。三是强化贯彻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贯彻执行。离开强有力的贯彻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在全党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制度的良好风气,确保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着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加强党的建设的成功方法。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好这些成功方法。同时也应看到,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建设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首先,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当前,社会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重构了社会生产和人际交往方式。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水平,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各级党组织应适应时代发展,努力提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的建设的能力。比如,通过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网络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通过网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其次,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越来越需要借鉴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比如,可以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来加强党的建设。最后,积极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各国执政党在其执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自身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对于这些有益做法,我们应积极借鉴,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把握哪些基本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本期《本周话题》的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状况不仅关乎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积极回应,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党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表明,党的建设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使党的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并切实取得成效,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就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在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认真探索在革命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办事。这个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建党思想,就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办事。这个时期先后形成的邓小平党建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党建思想,就是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我们党执政60年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通过总结执政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概括和凝练了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是在科学总结长期以来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要求。
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积极回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来全新的挑战和考验。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可以说,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这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党情来看,目前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可以看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给党提出的极高要求与党的建设现状之间存在的差距,既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凸显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党要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经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各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我们党在思想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在组织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在作风建设上取得明显进步,在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要成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比如,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我们党的历史方位的“两个历史性转变”,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逻辑起点;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容。这些党建新思想,为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撑。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把握基本要求 切实取得成效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方向。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建设规律,不断加强党各个方面的建设,使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实践过程。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前提。当前,一些党建工作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党内之所以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运用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使党的建设实践更好地建立在运用规律的基础之上,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运用我们党长期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不懈探索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总结运用党的建设基本经验。能不能科学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善不善于运用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关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执政党建设角度,概括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涉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概括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既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汲取了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十分重要,需要倍加珍惜。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长期坚持和运用好这六条基本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落实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向更远大的目标,提出了党的建设“四个着眼于”。这“四个着眼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动员。它要求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一主线来展开,不断激发全党同志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围绕“四个着眼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大主要任务,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六大主要任务,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始终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在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形势下,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同志都应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明确主要途径 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途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一个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同样,政党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也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重要保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制度建设。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体现到制度设计中。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概括提炼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上升为制度,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注重统筹兼顾,使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配套。严密科学的制度是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如果只有实体性制度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性制度,就难以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的。三是强化贯彻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贯彻执行。离开强有力的贯彻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在全党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制度的良好风气,确保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着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加强党的建设的成功方法。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好这些成功方法。同时也应看到,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建设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首先,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当前,社会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重构了社会生产和人际交往方式。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水平,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各级党组织应适应时代发展,努力提高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的建设的能力。比如,通过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网络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通过网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其次,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越来越需要借鉴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比如,可以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来加强党的建设。最后,积极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各国执政党在其执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自身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对于这些有益做法,我们应积极借鉴,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