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 > 中央精神 > 正文
社区党建如何适应“单位人”变“社会人”趋势
来源: 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07-04-16 11:59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近日在沪召开的“建设基层党建的区域性工作平台,加快构建和谐社区”理论研讨会上,谈到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努力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时强调,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强化功能,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适应城市社会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探索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途径。虞云耀指出,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政府社会管理、社区自治管理和民间组织自我管理的结合点。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对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社区党组织通过大力加强社区党建, 建立健全与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和主导作用。
  ——要适应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形势,研究探索扩大社区党的工作覆盖面的新方法。虞云耀分析认为,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正在进一步转变,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为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这些组织大都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多种多样,组织自身变动较快,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如果只按照传统的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党的工作在这些新领域的有效覆盖和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途径和形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都分布在城市社区。积极探索依托社区党组织,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任务非常紧迫。
  ——要适应“单位人”进一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趋势,研究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虞云耀阐述说,随着经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随着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发生新的变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政治参与需求都在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已经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各类群众需求的“汇集地”,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做好群众工作,满足群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构建基层党建区域性平台”,就是针对这个要求确立的。一些地方如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探索出党员服务中心、“支部建在楼上”等新型工作载体。正如大家谈到的,这些载体正逐渐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器,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享的资源平台。发挥这些载体的重要功能,使之成为党组织关怀党员的温馨家园和区域内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对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各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要适应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特点,研究探索形成社区党组织整合资源的新机制。虞云耀强调指出,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众性的特点。社区党建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区党建,需要市、区党委的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需要社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各类基层党组织沟通情况、协商议事、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的协调机制。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开展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市、区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功能,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其他组织和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社区党建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长效机制。这些经验也很有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