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组织,哪里就有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来源:
《新华日报》2009年11月8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9-11-11 14:00
新要求: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江苏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求“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积极探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确立从“提高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更高目标。
新闻解读:实践
2009年6月12日,55岁的统一食品(昆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陈玉英,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到了8.1万元退休专项补贴,成为外资企业党工干部享受退休补贴第一人。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8%以上的昆山市,积极探索完善外企党工干部职业化体系建设,先后实行向外资企业推荐选派党工干部、创新建立外企党工干部保障资金、实施外企党工干部岗位津贴和荣誉奖励等新举措。2007年以来,已有200多名党务工作者享受到了每月30元至30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而最新实施的发放退休专项补贴制度,为全市党工干部树立了“有作为有地位、有荣誉有保障”的鲜明导向,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难点在“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近年来,针对外企和民企迅速发展的现状,我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如培训4万余名民企老板、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组织“双百强”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对挂钩、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党组织统筹共建,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在全省范围内为非公企业招聘万名党员员工,对5000名新社会组织党支书开展轮训,在集聚大量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开发区进行重点突破等。此外,还通过行业协会联建、开发区联建、商贸区共建等方式,解决了人数少、规模小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难的问题。全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新闻解读:展望
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有关负责人指出,围绕解决“两新组织”党建难题,我省将推出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首先是发挥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目前正在着手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的意见,对党组织书记实行任职资格、考核上岗、岗位津贴制,全面推行符合条件的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同时,通过财政支持、党费支持、设立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党群经费统筹使用等方式,建立稳定规范的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其次是推动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最大的突破是把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划入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村、社区,成立专门党组织由专职人员管理。对新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其中社团、基金会等由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党建工作站,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对于民办非企业则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此外,还将制定专项考核激励办法,将非公企业的社会贡献、社会责任、党的建设情况,运用于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荣誉表彰以及政治安排等,调动企业主参与、促进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专家视点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在社会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起步较早,下一步应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夯实党在社会新兴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江苏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求“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积极探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确立从“提高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更高目标。
新闻解读:实践
2009年6月12日,55岁的统一食品(昆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陈玉英,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到了8.1万元退休专项补贴,成为外资企业党工干部享受退休补贴第一人。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8%以上的昆山市,积极探索完善外企党工干部职业化体系建设,先后实行向外资企业推荐选派党工干部、创新建立外企党工干部保障资金、实施外企党工干部岗位津贴和荣誉奖励等新举措。2007年以来,已有200多名党务工作者享受到了每月30元至30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而最新实施的发放退休专项补贴制度,为全市党工干部树立了“有作为有地位、有荣誉有保障”的鲜明导向,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难点在“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近年来,针对外企和民企迅速发展的现状,我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如培训4万余名民企老板、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组织“双百强”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对挂钩、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党组织统筹共建,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在全省范围内为非公企业招聘万名党员员工,对5000名新社会组织党支书开展轮训,在集聚大量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开发区进行重点突破等。此外,还通过行业协会联建、开发区联建、商贸区共建等方式,解决了人数少、规模小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难的问题。全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新闻解读:展望
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有关负责人指出,围绕解决“两新组织”党建难题,我省将推出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首先是发挥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目前正在着手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的意见,对党组织书记实行任职资格、考核上岗、岗位津贴制,全面推行符合条件的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同时,通过财政支持、党费支持、设立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党群经费统筹使用等方式,建立稳定规范的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其次是推动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最大的突破是把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划入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村、社区,成立专门党组织由专职人员管理。对新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其中社团、基金会等由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党建工作站,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对于民办非企业则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此外,还将制定专项考核激励办法,将非公企业的社会贡献、社会责任、党的建设情况,运用于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荣誉表彰以及政治安排等,调动企业主参与、促进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专家视点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在社会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起步较早,下一步应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夯实党在社会新兴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