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来源:
《新华日报》2009年11月1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9-11-04 12:58
新要求: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是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性部署。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链,为各级领导班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支持。
新闻解读:实践
10月25日,来自基层的1400多名公务员参加了2009年度省市党政机关从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面试,通过面试再经组织考察后,胜出者将进入省市党政机关工作。这已是我省第二次省市党政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2008年,我省首次集中从乡镇基层公开选调86名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专门作出批示:“江苏从基层选调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很好,这给年轻干部树立了到基层去干实事的导向,有利于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有利于优化领导机关的干部来源,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了让基层优秀公务员“上得来”,我省创造的“通道”还有不少。每年的省级机关公务员招录都拿出1/3以上的职位,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招考。2003年以来全省共有378名优秀村干部考入乡镇公务员队伍。2006年起拿出专门职位,面向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和“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招考。在使用提拔干部时,注重干部在基层领导工作的经历。2008年政府换届后,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县(市、区)党政领导经历的占65%。
在省委多次开展的大规模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工作中,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脱颖而出。
除了“选上来”,各级党委还把优秀年轻干部“送下去”,积极推动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如打通“三支队伍”的交流渠道,从国有企业、高校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人才资源向地方发展一线集聚。2007年以来还集中选派769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新闻解读:展望
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说,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我省今后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着眼江苏发展新阶段对领导人才素质结构的新需要,采取分层分类的办法集中补充调整省管后备干部和紧缺领导人才。制定实施《江苏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实施办法》,围绕江苏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挂职任职。二是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县、乡领导干部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省市级机关工作,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做好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和海洋特色专业院校定向选拔一批沿海发展急需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沿海开发一线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联动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竞争性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专家视点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唐代宰相张九龄曾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原则,意思是没有在地方州县任职的经历,就没有担任省级和中央官员的资格。当前干部队伍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三门”干部比例过大,年轻干部中有很多人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工作经历比较单一,而且机关层次越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越少。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危险。通过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锻炼作风、提高本领;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是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性部署。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链,为各级领导班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支持。
新闻解读:实践
10月25日,来自基层的1400多名公务员参加了2009年度省市党政机关从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面试,通过面试再经组织考察后,胜出者将进入省市党政机关工作。这已是我省第二次省市党政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2008年,我省首次集中从乡镇基层公开选调86名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专门作出批示:“江苏从基层选调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很好,这给年轻干部树立了到基层去干实事的导向,有利于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有利于优化领导机关的干部来源,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了让基层优秀公务员“上得来”,我省创造的“通道”还有不少。每年的省级机关公务员招录都拿出1/3以上的职位,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招考。2003年以来全省共有378名优秀村干部考入乡镇公务员队伍。2006年起拿出专门职位,面向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和“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招考。在使用提拔干部时,注重干部在基层领导工作的经历。2008年政府换届后,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县(市、区)党政领导经历的占65%。
在省委多次开展的大规模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工作中,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脱颖而出。
除了“选上来”,各级党委还把优秀年轻干部“送下去”,积极推动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如打通“三支队伍”的交流渠道,从国有企业、高校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人才资源向地方发展一线集聚。2007年以来还集中选派769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新闻解读:展望
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说,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我省今后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着眼江苏发展新阶段对领导人才素质结构的新需要,采取分层分类的办法集中补充调整省管后备干部和紧缺领导人才。制定实施《江苏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实施办法》,围绕江苏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挂职任职。二是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县、乡领导干部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省市级机关工作,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做好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和海洋特色专业院校定向选拔一批沿海发展急需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沿海开发一线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联动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竞争性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专家视点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唐代宰相张九龄曾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原则,意思是没有在地方州县任职的经历,就没有担任省级和中央官员的资格。当前干部队伍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三门”干部比例过大,年轻干部中有很多人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工作经历比较单一,而且机关层次越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越少。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危险。通过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锻炼作风、提高本领;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