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
《新华日报》2009年10月27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09-10-30 16:35
新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尽管《决定》没有具体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但全文已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贯彻落实《决定》的意见,对照江苏科学发展新要求、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也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新闻解读:实践
连续开展大规模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公选制度设计日趋科学成熟;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情况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分别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分类考核”,并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办法,使干部的评价考核更科学、更准确;推广“三责联审”制度,对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机构编制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审计,使权力的行使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中;机关和基层、强企(村)与弱村、高校和企业、国企和民企,不同类型的党组织牵起手来,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基层党的建设更加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面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要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省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新闻解读:展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的提出,集中反映出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这一核心观点,是贯穿四中全会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的一根‘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从近年来我省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看,党建工作领域要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宽而不断拓展,领导班子结构要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断优化,干部德才素质要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创造活力。比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开放度不断扩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公平意识日益增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构建使社会知情、请群众参与、让人民评判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组织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民主开放。又如,现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多,分布面很广,要统筹干部人才资源配置,着力打破各种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进一步拓宽“三支队伍”流动渠道,积极探索吸纳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其他发展资源的集聚整合,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现代化、开放式工作手段,善于运用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切实提高及时掌握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公信力和信息化水平。
专家视点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还要适当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尽管《决定》没有具体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但全文已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执政地位、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贯彻落实《决定》的意见,对照江苏科学发展新要求、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也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新闻解读:实践
连续开展大规模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公选制度设计日趋科学成熟;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情况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分别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分类考核”,并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办法,使干部的评价考核更科学、更准确;推广“三责联审”制度,对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机构编制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审计,使权力的行使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中;机关和基层、强企(村)与弱村、高校和企业、国企和民企,不同类型的党组织牵起手来,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基层党的建设更加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面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要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省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新闻解读:展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的提出,集中反映出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这一核心观点,是贯穿四中全会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的一根‘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国生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从近年来我省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看,党建工作领域要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宽而不断拓展,领导班子结构要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断优化,干部德才素质要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创造活力。比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开放度不断扩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公平意识日益增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构建使社会知情、请群众参与、让人民评判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组织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民主开放。又如,现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多,分布面很广,要统筹干部人才资源配置,着力打破各种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进一步拓宽“三支队伍”流动渠道,积极探索吸纳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其他发展资源的集聚整合,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再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现代化、开放式工作手段,善于运用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切实提高及时掌握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公信力和信息化水平。
专家视点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该怎么处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还要适当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