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依法治村 按章办事 以纪管人
来源: 《吴江日报》2009年10月28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9-10-28 09:36

——农村“三规范”创新吴江基层民主管理新途径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让民做主、受民监督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为了更好地践行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在深入调研、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吴江市委于2008年10月制定下发《吴江市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职责、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和村干部工作行为实施办法(试行)》。一年来, “三规范”制度已在全市250个行政村全面推开,那么,成效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
  依法治村——规范工作职责,理顺村级领导体制
  早就听说,汾湖经济开发区东联村建起了全市首个生态污水处理站,当记者在该村党委书记沈雪平的带领下,来到污水处理站所在地时,果然未闻到一丝异味,只见一片湿地美景。沈雪平告诉记者,处理污水的生态设备都在这水草繁茂、景色怡人的人工湿地之下,这里既为160户村民处理了生活污水,又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新的景观。
  “生态污水处理站作为我们村的重点工程之一,从最初选址到最终建成,其间都经过了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可以说,是在全体党员和村民的监督下完成的。”沈雪平说,“这是严格按照‘三规范’的要求来操作的。”
  那么,“三规范”是如何要求的呢?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规范”对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村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三会”等的工作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将各类村级组织的具体权限包括哪些,哪些工作由哪个组织承办和负责,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东联村的党员和村民是如何知道村干部是否按照“三规范”的要求来工作的呢?记者一走进东联村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就找到了答案。在社区服务中心大厅的墙上,挂着两幅巨型图片,一幅是“三规范”实施办法全文,另一幅是17项重点工作办理流程图。“党组织、村委会、村党员大会等村级组织有什么职责权限,老百姓一看就知道。‘三规范’条理简明,便于干部掌握,便于群众监督,从根本上规范了对村级工作的管理,实现了治村由人到法、监督由后到前、村务工作由暗到明的三个转变。”沈雪平这样说道。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98%的村做到“三规范”制度上墙,村部办公门口统一挂置村干部去向告知牌。206个村已新建或改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44个村正在改建、筹建中。
  按章办事——规范工作程序,实现科学有序管理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三规范”在理顺村级组织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工作运行程序,把实现农村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惠得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85后”村妇女主任庞璐薇的“上任记”就是“三规范”将农村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的良好体现。“我们根据‘三规范’的要求,制定出台了震泽镇《关于行政村自用人员招聘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对村级自用人员招聘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以后村里招聘自用人员都要按程序来办。”震泽镇党委组织委员金勇告诉记者。
  2008年底,震泽镇兴华村原村妇女主任到龄退休,该村两委会决定在村内招聘一名妇女主任,30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本村户籍女性都可以报名,这个提议经过党员议事会通过后,得到了震泽镇党委的积极支持。招聘公告在村内各主要场所贴出后,短短5天就有20多名女青年报名。经过资格审查,最后有2名应聘者进入面试。
  记者见到庞璐薇时,她已经上任6个月,该村党委书记潘志荣对这个“85后”村妇女主任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潘志荣看来,通过公开招聘赢得岗位的庞璐薇为村里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气息,她能熟练使用电脑,较好地建起了电子台帐,还在上任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将村里的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并向前推进。
  村级自用人员招聘工作程序是“三规范”中“人员管理类工作运行规范”的一项内容。“三规范”实施办法将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分为村务决策、管理审批、村集体经济活动、人员管理、义务服务、民主监督等6大类17项,把村务管理程序化,使干部办事有依据,约束有机制。同时,17项工作流程还被制作成可读性和操作性强的图片,悬挂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内,村民来办事时,抬头看看,就能清楚明白;村干部具体操作时,抬头看看,也就有章可循。
  以纪管人——规范工作行为,转变干部工作理念
  “制度是放在墙上的,而工作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三规范’更重要的是让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转变。只有理念跟上了,对村民的服务才跟得上。”走访中,汾湖经济开发区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建荣的一席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照“三规范”的要求,村干部必须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厅内集中办公,为村民提供“窗口式”的服务,确保群众办事有人接待,专人落实。“现在村干部都佩带胸卡上岗,村民一走进大厅,什么事都可以从村干部那里得到解答,不再需要事事找村书记或是村主任。这些变化都让村民感觉现在的村干部的工作很正规。”王建荣说,“不仅如此,‘一站式’的服务让村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在相互之间和村民的监督之下,工作透明度的增加使得村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以前,只掌握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相关政策、规定即可,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来到大厅咨询,可能问计生方面的问题,也可能问土地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能答得出来,所以,现在我们每个村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对村里的其他工作有所了解。”元荡村妇女主任任新珠说。
  而在任新珠看来,“三规范”要求村干部提高的不仅是政策水平,更是服务水平。前不久,该村一位村民再婚后生育,办理准生证时需要提供离婚协议书,但该村民已将其丢失。于是,任新珠不仅多次上门,为该村民解释政策规定,还专程替该村民到市档案局查找离婚协议书的存档,帮助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该村便民服务社的陈水荣同样对“三规范”带给村民的好处如数家珍。“村里40户村民建房,若是从前,村民自己到镇上自己办手续,那每个村民都得跑上好多趟,才能把手续办齐,现在就不一样了,村民只要把相关材料提交到村里,我们村干部到镇上帮村民一齐办手续,大大节约了村民的时间和精力,不知让我们少操了多少心。”陈水荣说。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村干部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让农村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都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吴江正在推行的“三规范”工作就是一个理线器,它使千丝万缕的各项工作在农村这个最基层的针眼里有条不紊地穿行,使村干部和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共同努力,编织出新农村建设万紫千红的锦绣蓝图。


(全市“三规范”工作现场推进会)

(举办“三规范”业务培训)

(检查“三规范”推进情况)

(村民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