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项目党建”的青州样本
来源:
《人民日报》2009年8月11日第17版
发布时间:2009-08-14 09:36
8月3日一大早,张冠儒迈着匆匆步伐,朝新办公室走去——一幢临时租来的居民小楼。在进门的刹那,他有些疑惑,有什么东西与昨天不太一样?左右望去,门的两边多了两块醒目的牌子。他轻声念道:“中国共产党青州市现代物流中心项目支部委员会”,“青州市现代物流中心项目指挥部”。
张冠儒是山东省青州市朱刘马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位任支部书记多年的爽朗汉子,正面临朱刘马村建立以来的最大变局——村庄被规划为物流中心,600亩土地将被征用,100多户居民将迁到新居民小区。对征地拆迁可能存在的困难,他并不担心:“有项目党支部的指导,只要不与民争利,做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没啥难的。”
让张冠儒充满信心的“项目党支部”,是青州市已经实施了3年的党建工作新探索——在重点工程项目上建立党组织。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明确党建工作定位,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围绕重点工程项目配班子、强组织、用干部,‘项目化’党建增强了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说。
2008年,青州市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与2005年比实现了翻番;这一年,青州跨入全国百强县,提前一年重进百强;这一年,全国300多个县市区的参观考察团到青州观摩学习,“青州现象”广受瞩目。
青州实现蜕变。这一切,与“项目党建”的深入、持续推进密不可分。
围绕项目配班子
决策好部署,工作好安排,事情好协调
闲置了五六年的“烂尾市场”,如今成了青州市第一家“多业态一站式”购物广场,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在宽敞明亮、商铺鳞次栉比的新创宜佳商贸城,党支部书记巩坚介绍:“我们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成立了党支部,有14名党员,其中11个在管理层。以党组织为核心,商贸城整合市场资源,聚集了近千家经销商。”
发展靠项目带动,而项目带动关键在人才、在干部,在于有一个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班子。
围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及农业产业、物流服务,青州市策划、整合了68个重点工程项目。
事实上,这些重点项目在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都很大。很多项目因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多个乡镇村街,必须协调各方利益,消弭分歧。王立胜认为,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依靠重点项目带动发展的新形势,有些项目甚至需要“副县级”建制的机构来协调,但增加建制既不现实,也与上面要求不符。在此背景下,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模式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青州市坚持以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项目建设,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项目党建”实施3年来,68个重点工程党委、316个项目党支部、1万余名党员干部成为青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生动注脚。
物流业是青州的支柱产业之一,选址在朱刘马村的“现代物流中心”正是为做大做强物流业的一项重点工程。为此,青州市成立流通服务业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青州市市场物流发展管理局和相关的高柳镇、东夏镇、益都街办等7个镇、街办纳入党工委,围绕物流项目形成了一个“新班子”。
“物流项目发展壮大靠的是党组织的带动整合。”青州市市场物流发展管理局局长、流通服务业党工委副书记杨志亮说,“‘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市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工作好安排,事情好协调,一通百通。”这种依靠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的运作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花卉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弥河综合开发等所有重点工程项目中。
项目一线论英雄
想干事的,一线就是阵地;能干事的,项目就是舞台
“重点项目一线是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实践课堂,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有效载体,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试验场’。”青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葛英煜说。
围绕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花博会筹办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青州市坚持在一线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干部,积极鼓励和选派干部到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困难突出的地方去,有意识地给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重要岗位、急难险重任务、艰苦环境中见世面、增本领。
葛英煜认为,一线培养干部是解决干部不干事、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的有效办法。
2006年以来,青州市连续3年从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选调1800多名干部在项目一线经风雨、长才干。葛英煜欣喜地看到,一线锻炼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批能妥善处理复杂事务、应对复杂局面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成长了起来。
这支队伍,赢得了群众的赞誉。青州的百姓说,这支队伍有朝气、有锐气,这支队伍有精神。
吴建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中心规划科科长,他同时兼任三个市级重点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搞城建规划的工程师,吴建华在青州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这几年,吴建华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一心扑在项目上。
2008年10月,青州市组成由组织、纪检、人事等部门参加的5个干部考察组,分赴全市在建重点工程项目一线对干部进行考核,吴建华所在的三个指挥部的负责人和同事一致推荐他提拔重用。不久之后,他被提拔为管理中心的总工程师。
吴建华说:“跑工地的吃香了,跑官的就吃不开了。现在是实干的不吃亏,光说不干的没有了市场,所以大家都在埋头干事。”
推进工作和锻炼干部,“一线用干部”获得“双丰收”。如今,青州的党员干部干劲足,他们希望通过实干得到组织、同事和群众的认可。“一线论英雄”的理念日益成为青州市党员干部的共识。
公平公正“考”干部
谁能上、谁该下,靠实绩称量,让群众说话
“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名干部表现如何,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绩。”王立胜说。
为正确评价在一线工作的每一名干部,让干事的不吃亏,让无所作为的占不到便宜,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考核”越来越严格。
市委组织部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对一线干部实行跟踪考察,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看资料、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每名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部逐人建立工作实绩档案,进行全程写实性记录。
更让一线干部绷紧神经的是考核积分量化管理,分数每月一公示,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对月度考核连续三次排名后五位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换,调出项目一线。“在项目一线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回家之后,人就像瘫了一样,浑身没一处不酸不疼。”阎保华感叹。如今,他是青州市文化产业园工作委员会主任,而在被提拔之前,他在多个项目一线担任职务。新岗位,让阎保华觉得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但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让他觉得充实、有劲。
虽然考核管理严格,但让干部有干劲无怨言的是考核公平公正、激励机制健全、“奖励丰厚”。每一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结束时,青州市都结合干部实绩考核情况,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群众公认的干部,经组织考察确认后,及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表彰,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大力宣传。
2008年以来,青州市拿出600多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干部,560多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从项目建设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60多人,新提拔的干部有85%是在项目一线发现的。与此同时,15名干部因工作实绩差被降免职。
2008年,青州市重进百强县。青州的党员干部说,青州重进百强的过程,是青州市坚持科学发展、让群众满意的过程,是全市上下共图发展的过程,也是“项目党建”这一新事物展示蓬勃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过程。
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
延伸阅读
□项目党建
青州市在组建重点工程指挥部的同时组建临时党委,党委书记、副书记由工程总指挥、副总指挥担任。党委下设项目党支部,项目党支部又划分若干党小组。重点工程党委直接受市委领导,在重点工程完成、指挥部撤销时,随即撤销。
项目党组织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决策部署;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与监督,对提拔使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加入党组织等提出意见。
□一线感受
褚兴春(青州市文化产业园党工委书记)
我们推进一个项目,因为有了党组织的支撑,有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孟庆刚(青州市政协副主席)
青州市把人大、政协推上项目建设第一线。3年来,我先后负责过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从“建议怎么干”走向“深入一线干”,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荣誉感、责任感。
赵宏伟(青州市云驼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面对重点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工期要求紧等问题,项目党建通过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遇到困难,党员带头组成突击队,为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
刘建伟(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从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到重点工程一线后,服务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经常要与安置户、施工企业面对面,工作更具体更实际。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后,让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张冠儒是山东省青州市朱刘马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位任支部书记多年的爽朗汉子,正面临朱刘马村建立以来的最大变局——村庄被规划为物流中心,600亩土地将被征用,100多户居民将迁到新居民小区。对征地拆迁可能存在的困难,他并不担心:“有项目党支部的指导,只要不与民争利,做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没啥难的。”
让张冠儒充满信心的“项目党支部”,是青州市已经实施了3年的党建工作新探索——在重点工程项目上建立党组织。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明确党建工作定位,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围绕重点工程项目配班子、强组织、用干部,‘项目化’党建增强了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说。
2008年,青州市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与2005年比实现了翻番;这一年,青州跨入全国百强县,提前一年重进百强;这一年,全国300多个县市区的参观考察团到青州观摩学习,“青州现象”广受瞩目。
青州实现蜕变。这一切,与“项目党建”的深入、持续推进密不可分。
围绕项目配班子
决策好部署,工作好安排,事情好协调
闲置了五六年的“烂尾市场”,如今成了青州市第一家“多业态一站式”购物广场,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在宽敞明亮、商铺鳞次栉比的新创宜佳商贸城,党支部书记巩坚介绍:“我们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成立了党支部,有14名党员,其中11个在管理层。以党组织为核心,商贸城整合市场资源,聚集了近千家经销商。”
发展靠项目带动,而项目带动关键在人才、在干部,在于有一个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班子。
围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及农业产业、物流服务,青州市策划、整合了68个重点工程项目。
事实上,这些重点项目在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都很大。很多项目因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多个乡镇村街,必须协调各方利益,消弭分歧。王立胜认为,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依靠重点项目带动发展的新形势,有些项目甚至需要“副县级”建制的机构来协调,但增加建制既不现实,也与上面要求不符。在此背景下,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模式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青州市坚持以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项目建设,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项目党建”实施3年来,68个重点工程党委、316个项目党支部、1万余名党员干部成为青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生动注脚。
物流业是青州的支柱产业之一,选址在朱刘马村的“现代物流中心”正是为做大做强物流业的一项重点工程。为此,青州市成立流通服务业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青州市市场物流发展管理局和相关的高柳镇、东夏镇、益都街办等7个镇、街办纳入党工委,围绕物流项目形成了一个“新班子”。
“物流项目发展壮大靠的是党组织的带动整合。”青州市市场物流发展管理局局长、流通服务业党工委副书记杨志亮说,“‘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市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工作好安排,事情好协调,一通百通。”这种依靠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的运作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花卉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弥河综合开发等所有重点工程项目中。
项目一线论英雄
想干事的,一线就是阵地;能干事的,项目就是舞台
“重点项目一线是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实践课堂,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有效载体,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试验场’。”青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葛英煜说。
围绕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花博会筹办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青州市坚持在一线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干部,积极鼓励和选派干部到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困难突出的地方去,有意识地给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重要岗位、急难险重任务、艰苦环境中见世面、增本领。
葛英煜认为,一线培养干部是解决干部不干事、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的有效办法。
2006年以来,青州市连续3年从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选调1800多名干部在项目一线经风雨、长才干。葛英煜欣喜地看到,一线锻炼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批能妥善处理复杂事务、应对复杂局面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成长了起来。
这支队伍,赢得了群众的赞誉。青州的百姓说,这支队伍有朝气、有锐气,这支队伍有精神。
吴建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中心规划科科长,他同时兼任三个市级重点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搞城建规划的工程师,吴建华在青州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这几年,吴建华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一心扑在项目上。
2008年10月,青州市组成由组织、纪检、人事等部门参加的5个干部考察组,分赴全市在建重点工程项目一线对干部进行考核,吴建华所在的三个指挥部的负责人和同事一致推荐他提拔重用。不久之后,他被提拔为管理中心的总工程师。
吴建华说:“跑工地的吃香了,跑官的就吃不开了。现在是实干的不吃亏,光说不干的没有了市场,所以大家都在埋头干事。”
推进工作和锻炼干部,“一线用干部”获得“双丰收”。如今,青州的党员干部干劲足,他们希望通过实干得到组织、同事和群众的认可。“一线论英雄”的理念日益成为青州市党员干部的共识。
公平公正“考”干部
谁能上、谁该下,靠实绩称量,让群众说话
“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名干部表现如何,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绩。”王立胜说。
为正确评价在一线工作的每一名干部,让干事的不吃亏,让无所作为的占不到便宜,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考核”越来越严格。
市委组织部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对一线干部实行跟踪考察,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看资料、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每名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部逐人建立工作实绩档案,进行全程写实性记录。
更让一线干部绷紧神经的是考核积分量化管理,分数每月一公示,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对月度考核连续三次排名后五位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换,调出项目一线。“在项目一线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回家之后,人就像瘫了一样,浑身没一处不酸不疼。”阎保华感叹。如今,他是青州市文化产业园工作委员会主任,而在被提拔之前,他在多个项目一线担任职务。新岗位,让阎保华觉得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但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让他觉得充实、有劲。
虽然考核管理严格,但让干部有干劲无怨言的是考核公平公正、激励机制健全、“奖励丰厚”。每一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结束时,青州市都结合干部实绩考核情况,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群众公认的干部,经组织考察确认后,及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表彰,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大力宣传。
2008年以来,青州市拿出600多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干部,560多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从项目建设一线提拔重用干部160多人,新提拔的干部有85%是在项目一线发现的。与此同时,15名干部因工作实绩差被降免职。
2008年,青州市重进百强县。青州的党员干部说,青州重进百强的过程,是青州市坚持科学发展、让群众满意的过程,是全市上下共图发展的过程,也是“项目党建”这一新事物展示蓬勃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过程。
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
延伸阅读
□项目党建
青州市在组建重点工程指挥部的同时组建临时党委,党委书记、副书记由工程总指挥、副总指挥担任。党委下设项目党支部,项目党支部又划分若干党小组。重点工程党委直接受市委领导,在重点工程完成、指挥部撤销时,随即撤销。
项目党组织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决策部署;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与监督,对提拔使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加入党组织等提出意见。
□一线感受
褚兴春(青州市文化产业园党工委书记)
我们推进一个项目,因为有了党组织的支撑,有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孟庆刚(青州市政协副主席)
青州市把人大、政协推上项目建设第一线。3年来,我先后负责过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从“建议怎么干”走向“深入一线干”,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荣誉感、责任感。
赵宏伟(青州市云驼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面对重点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工期要求紧等问题,项目党建通过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遇到困难,党员带头组成突击队,为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
刘建伟(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从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到重点工程一线后,服务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经常要与安置户、施工企业面对面,工作更具体更实际。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后,让自己特别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