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 > 基  石 > 正文
开放式教育培训体系构筑吴江干部人才高地
来源: 2009年6月29日《吴江日报》基石专版       发布时间:2009-06-30 11:18
  近年来,吴江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探索构建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为推动吴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干部人才基础。
  把现场变课堂、把素材变教材——现场教学创新创优培训方式
  6月22日上午,吴江市第五期党外干部、女干部培训班的49名学员在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李谷村的带领下,先后来到松陵镇梅石社区和吴江科技人员创业园,进行现场教学。每个现场教学点都有讲解员为学员们作教学讲解,党校指导教师李谷村适时地进行现场点评,学员们相互之间热烈交流。记者看到的场景,正是现场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据了解,像松陵镇梅石社区和吴江科技人员创业园这样的现场教学点,吴江一共有26个,分为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效农业、村级经济发展、片区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招商引资、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园区、非公党建、社区党建、党员服务中心等11类。这些现场教学点都是吴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代表着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具有代表性、体现先进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培训班的教学需求。
  今年,吴江计划在全市主体班次中全面开展现场教学,每次现场教学都根据培训主题,选择2—3个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点进行。李谷村说,“今天选择梅石社区和吴江科技人员创业园这两个现场教学点,是因为本次的学员是党外干部和女干部。很多女干部经常要接触基层工作,选择参观社区,就是希望帮助她们增加服务基层的能力。参观科技人员创业园,是为了使大家了解科技创新方面的情况。”
  李谷村认为,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将现场变课堂、将素材变教材,进行形象直观教学,有助于促使学员开拓视野、引发思考、推进探索,实现教师与学员间良好互动,是帮助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增长见识才干的一个有效手段。
  此外,吴江的26个现场教学点不仅是本地干部培训的基地,还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重要现场教学资源。自2004年以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已在吴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30场次,参加学员一千多人次。
  “菜单式”选学——“四新”讲座打造培训品牌
  6月20日,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董幼鸿和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受邀来到吴江。作为2009年第3期“四新”讲座的主讲人,他们分别讲解了《转型期中国的群体事件形态与应急管理》和《领导干部阳光心态塑造》。市领导盛红明、平健荣、沈金明、陈正严与广大干部一起聆听了讲座。
  当天的“四新”讲座是自2003年以来举办的第56期。“四新”讲座全称“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系列讲座,自推出之日起,市领导带头参加听讲,广大干部自觉选学,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全市干部中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经过实践完善,2009年“四新”讲座调整为每两月一期,每期两讲,以干部在6期中任选3期的模式运行,并由课前一次刷卡签到调整为课前、课后两次刷卡签到。目前,每期讲座听课干部都能保持在800人左右,其中还有部分未选学该期课题的干部主动到场参加听课。据统计,“四新”讲座开办至今已有2万多人次接受培训。
  “四新”讲座之所以受到广大干部的欢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实施了可自由选择的“菜单式”教学方法,实现了干部培训从传统的“套餐式”向个性化“点菜式”按需培训的转变。每位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哪方面不足补哪方面。
  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有关人员说:“以前的干部教育培训是组织选调的比较多,现在通过自主选学把选择权交到干部个人手上,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开展选学,既增加了学习培训的自主性,又提升了学习培训的吸引力。”
  6月20日下午,刚刚听完讲座的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迮滢滢告诉记者,“四新”讲座的“菜单式”教学方法非常好,让机关干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参加培训,便于大家弥补知识结构中的不足,有利于学以致用,所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走出去”办学——构建多元培训渠道体系
  日前,吴江组织各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一行30人,赴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脱产培训。
  谈及这次培训,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沈钰方说,通过与浙大和浙江省的有关专家学者的交流以及实地考察,学员们普遍感觉浙江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机制活、办法多、成效大。由于学员中很多都是各单位农村工作的分管领导,他们在实地考察时就抓住机会与当地专家探讨本地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同时,沈钰方说,在学习浙江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通过对比看到了吴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潜力和优势,如吴江在农村道路改造、公交一体化、农村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方面也有不少领先经验。
  “走出去”办学,是近年来吴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另一个创新举措。自去年以来,吴江已先后组织赴复旦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浙江大学等举办文秘研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公共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高级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走出去”办学,让吴江的干部走出吴江,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对比找差距树信心,拓宽发展思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
  “走出去”,还包括开展出国(境)培训。今年下半年,吴江将举办招商引资新加坡培训班、现代服务业香港培训班。基于海外培训具有难度大、风险大、费用大等特点,吴江在选派干部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持走“精品化”路线。选送学员将通过单位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而产生。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品化”路线不仅在于出国前的人员选派“求精”,更在于培训内容本身的“求精”。比如,按照吴江方面的要求,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策略研究学院所设置的培训方案均紧贴我市实际,任课教师都是在世界知名学府取得博士学位且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他们用精心准备的讲义、幻灯片和多媒体投影材料,为学员们系统传授有关新加坡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现代管理知识,广泛运用案例,实行启发式教学。
  另外,“精品化”路线还包括培训管理和学习成果上的“求精”。每期培训班开班前,都开展安全保密和外事礼仪教育。培训班成立班委,由班委会制订学习培训、组织纪律、思想教育等自律制度,负责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向组织部门汇报学习情况。每期培训班结束后,都要求每位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

(在梅石社区开展现场教学)

(“四新”讲座刷卡签到现场)

(在浙江大学举办城乡一体化发展高级培训班)